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孔庆庆 《兰州学刊》2011,(12):161-165
最早的"小说"一词,实际上指的是文言小说。文言小说的自觉审美创作不代表白话小说的审美自觉,白话小说的产生、发展与说书艺术密切相关。从说书艺术的渊源来看,说话艺术的出现应该早于话本,而话本创作是对说书艺术的模仿。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在内容上没有承袭前人之嫌,虽然它们的模式大都相近,但是其故事已经不再见于史书,是文人的独立创作,而且数量巨大,形成自己固定的模式和美学风格,可称其为一个文学流派。尽管它的情节关目颇具浪漫色彩,但毕竟是对真实的人与事的文学化反映,这正代表着它的成熟。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自觉审美创作便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2.
《青琐高议》和《绿窗新话》是宋代一组准分类体小说总集。此二书虽为文言小说总集,但它们所收的内容和形式都己发生了极大的变革,即内容的世俗化,语言风格的通俗化,标题的七言格式化。这种变革,沟通了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之间的联系,成为古代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之间的桥梁。它们不仅是宋代两个极为重要的文言小说总集,而且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类:一类是二十五史《艺文志》著录的小说,通称史志子部小说;一类是不为史志著录而流行于民间的通俗小说,也称白话小说.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主要采用西方现代小说观念,离白话通俗小说较近,而离史志子部小说较远,故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前者而相对忽视后者,许多有价值的文化资源未能合理开发利用.在中国文化本位意识和学术本土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我们需要认真反思西方现代小说观念对中国史志子部小说的歧视、误读和曲解,发掘史志子部小说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以推进中国现代文化的本土化进程.因此,当前中国古代小说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应该回归中华文化本位,将重点放在史志子部小说方面,以弥补一个世纪以来所形成的两类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失衡的缺憾.  相似文献   

4.
王凌 《兰州学刊》2010,(12):141-145,150
在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汉语书面语曾一度为文言所垄断。汉译佛经的广泛传播为书面白话争取到一定表现机会,白话小说的兴起更为白话书面化运动提供了有利契机,近代汉语由此形成。由于使用言、文一致的白话叙事,白话小说在语体风格上表现出平易通俗、自然逼真以及富于动态性和地域色彩等有别于文言语体的特点,这也影响到白话小说的整体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类型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到中国古代小说的演变,应该研究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小说与其它文体,特别是与戏曲的关系,但在这样一篇文章里不能涉及过多的论题,因此,本文只集中论述长篇小说的类型演变。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分类: 从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看,可以分为六大类,每大类中又可分为若干小类。  相似文献   

6.
王庆华 《兰州学刊》2009,(12):188-191
通过对“平话”概念相关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全面系统的梳理辨析,既对前人研究做了全面总结,又对其中的诸多误识进行了深入辨正,重点指出,“平话”的命名是元代初年从演说方式的角度对当时最为盛行的主要说唱伎艺进行区分的结果。明清时期,“平话”还被引申为白话通俗小说及其文体和多种讲唱伎艺的泛称。近现代,“平话”曾被古代小说研究界定为宋代白话通俗小说及其文体的泛称和古代短篇白话小说的文体类型概念。  相似文献   

7.
考察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形成与兴衰过程,我们会发现白话短篇小说的形成与兴衰与文言短篇小说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但研究白话短篇小说的形成与盛衰的原因,同样可以从创作主体、作品内容和接受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研究。必须从研究实践发现和总结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理论方法,才能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一切历史都是话语权斗争和掌控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演变便清楚地体现着文言话语霸权对于白话话语的压抑.正是在这种影响下,诸如“白话诗派”、白话小说等中国古代白话文学呈现出畸形的发展样态.而从话语斗争的层面重新考察中国古代白话文学的发展,不仅能够解释清楚文学史上的众多谜团,更能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出相应的反思,完善自身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诗文同体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存在形态,两者之间的互渗互现促成了小说艺术的有机整合.诗歌的抒情性和描摹功能凸现了小说的艺术张力.本文试图阐述诗歌的叙事性和小说的故事性之间的传承关系,论述了诗歌在文言小说、白话通俗小说叙事模式中的作用,并以此揭示古典小说的文体演变.  相似文献   

10.
清初小说《一片情》,向来被人视为“淫书”,不为史家所重。早如清同治间丁日昌开列的“淫词小说”中,即有此书。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即将它归入“专演猥亵事”一类。近日江苏社科院所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也云“内容淫秽猥亵”。国外如美国的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难得提及此书时,也说它“实际上是写色情”。固然,此书秽笔甚多,但若挑开这层外衣,稍加留意的话,就会发现这部善用方言俗语,文笔流畅轻松的白话短篇小说集稍不同于一般粗劣庸俗的淫秽小说。它是在元明以来复苏人性思潮影响下,以情为纲,相当全面地暴露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畸形的婚恋观念和罪恶的婚姻制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部小说是对于中国古代封建婚姻弊端的一次大暴露、大批判。  相似文献   

11.
在提及章回小说早期的辉煌时 ,人们常常提及其类型的演变 ,如何由讲史、传奇、神魔而世情。然而这些小说几乎都源于民间说话 ,由此导致的明显特征便是形象复现。形象复现决非仅仅来自摹仿 ,它似乎已成为一种原则 ,为文人近乎自觉地选择与运用。可以说 ,初兴期章回小说 ,恰恰是以空前的形象复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互文本”系统 ,重新演绎了长期以来说话中所蕴含的市民意识。追索四大类型演变中的交织情况 ,可以进一步理解初兴期章回小说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2.
尹慧慧 《北方论丛》2001,18(3):100-104
《故事新编》作为一种崭新的历史小说样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立于历史小说之林。它是现代历史小说创立与成熟的标志,是现代历史小说的丰碑。它超越中国古代历史小说辉煌,而独点现代艺术殿堂。在东西历史小说创作观念的缝中,鲁迅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最佳方式,来表达他的现代意识,创造他的现代文本,实现历史小说新的转变,并对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进程中的外来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小说的产生发展进程 ,伴随着外来文化、外国文学的积极影响。在现代小说创作的各个时期 ,外来影响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作用与意义 ,并日益与小说民族传统的影响形成合力。经过三十年的吸纳和消融 ,中国现代小说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的根本转变 ,以成熟的形态成为世界文学有独立价值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张蕾 《社会科学》2012,(4):185-192
对现代通俗小说"存真"或"补史"价值的论述,涉及到的是小说和现实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用"现实主义"的理论话语来表述并不合适,其中牵涉到从社会历史到小说,从小说到社会历史的互动互生关联。作为社会历史构成基础的日常生活或者衣食住行也是现代通俗小说的常规叙事内容。无论是引领时尚的衣饰变迁,还是西餐中国化的饮食爱好;无论是石库门亭子间的生活情态,还是汽车火车的旖旎风光,这些既使现代生活呈现出万千气象,也促成了通俗小说对社会现实的生动考量。  相似文献   

15.
曹明升 《晋阳学刊》2006,(6):104-108
清人着眼于周邦彦与柳永均有雅俗二维复合的特质,均通音律、工长调以及在笔法、结构上存在承继关系而将这两位在宋代地位甚为悬殊的词人组合起来进行比较论述。这种合论实质上是清人借二者的某些共同特质来表达自己的词学思想,如对周、柳雅俗风格前后不同的评价反映出的正是清人雅俗观念的变化轨迹。比较合论的批评方法虽能展现周、柳二人的完整风格,但也把词人的非主导风格过于放大,从而影响词人在清代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文学与历史的奇妙结合体,文学史自始至终都将徘徊于真实与虚构、主观与客观、史实与史识、全面与片面、高雅与通俗以及过去与当代等诸多矛盾体中.唯有从整体上考察这些矛盾体,才有可能找出文学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17.
小说理论、小说观念的调整是造成民初小说创作面貌迥异于清末的重要因素。表面上看,这一调整似乎只是传统小说观念的回潮,但它以世俗化、趣味化来调解清末小说的政治化、功利化,实则是走向世俗艺术的一种进步,也是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王颖 《北方论丛》2010,(3):25-27
明代中期"心学"理论的发展影响了晚明小说的潮流和风尚,在"主情"、"性灵"的文学理论大行其道的同时,晚明绝大多数文人都坚持,文学对真心真情的追求不能逾越儒家传统伦理的范围。明代文人认为小说具有"劝惩教化"价值功能,尤其是通俗小说作品,对于教化百姓知晓伦常道理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甘丽娟 《齐鲁学刊》2006,(5):109-112
坪内逍遥在1885年发表的《小说神髓》中提出了写实主义小说观。他的小说观以批判以往劝善惩恶文学观为前提,通过对两者在描写内容、人物塑造和情节方面的对比分析,指出戏作文学的不足和缺陷,实现对其传统的超越,真正完成了日本小说观念的近代转型,对日本近代文论和文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的产生、蔓延是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产业迅猛崛起的产物,大众文化的异军突起以及它的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使当代都市人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和都市文艺形成了强有力的互动。在张欣的小说中,她所捕捉的一切,都显示出现代都市的魅力;充满着飞快的速度,富有生机勃勃的活力,洋溢着无尽的激情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