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改的大形势下,诵读文本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读书,是学好语文的第一要务"。学生在大量广泛的阅读中,在书声琅琅的诵读中,逐步增加语文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又培养起读书的兴趣和读书的习惯,渐渐学到读书的方法。我本人非常同意这样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语文离开了诵读,就不成其为语文。所以,我认为,在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诵读不但仍有其现实意义,而且要努力抓好。然而,怎样才能抓好呢?一、诵读要培养兴趣  相似文献   

3.
王剑玲 《科学咨询》2010,(14):56-56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与感悟才是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应在“读中促悟,以悟促读”。由此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读”得具体、得体,方可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重视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语感训练”的领域中潜心思考,就一定会为语文阅读教学开辟出新天地。语感训练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靠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诵读,明确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诵读活动,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讲究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5.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语文离开了诵读,就不成其为语文.所以,我认为,在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诵读不但仍有其现实意义,而且要努力抓好.然而,怎样才能抓好呢?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改革百花齐放,目不暇接。在改革中务本、务实、务虚、务华兼而有之。十余年的课改,在不懈的求索中,众多形成共识:语文应正本清源,呼唤“本真语文”即“读书语文”。本文阐述了“读书语文”教学法的五大策略,并作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7.
注重文章的诵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礼记·文王世子>说:"春诵,夏弦,大师诏之";孔子时代"诵<诗>三百"(<论语·子路>)蔚然成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庸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诵读,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知意入境,悟情明理,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传承民族文化精粹。  相似文献   

9.
学习语文主要靠兴趣,即要对学习语文本身感兴趣,获得认知的乐趣.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把读书变成一种嗜好,嗜好的读书就是一种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就是要让学生嗜好语文,真正有了这种兴趣,就有了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就能如饥似渴地学习语文,就有可能在求真知、求新知中达到创造性学习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读书,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创造性地读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焦点。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必须重视诵读训练。
  诵读能力包括朗读、默读、速读、背诵和记忆,是阅读能力中的一种重要能力。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时候,语文课文的学习往往用不着教师滔滔不绝的解释,而只需通过有效地组织诵读,便能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内化”去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意境。诵读还有助于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通过记忆吸收,成为一种语言“储备”,有效地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书不读不解其意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最佳方法是引导小学生在“读中自主学习:在精读中自悟自得;在熟读中体味其韵;在反复诵读中鉴赏其情、起景。  相似文献   

12.
培养会读书、爱读书的一代新人,是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小学生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健康成长的重要渠道。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白我们语文课是要“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怎么教语文可以殊途同归,而“教阅读”一定不可绕过。  相似文献   

13.
杨中兰 《科学咨询》2010,(18):61-61
上学年任教的是五年级语文,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只读读书上的课文,很少看见他们看课外书籍,即使偶尔看看,也只是囫囵吞枣,没看见有学生做读书笔记,作文也写得差,知识面较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下决心要改变此状况,除了要上好语文课外,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诵读优秀的诗文,对于净化学生的灵魂,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提升学生的品性灵气,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感悟无穷魅力;利用课外诵读,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拓展延伸,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阅读不仅包括课内阅读,还包括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更是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养成读书的习惯,收藏并与学生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面”。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尝试一下。一、诵读吟咏,初步感受语言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读书的习惯,把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艳琴 《科学咨询》2010,(14):44-44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和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指导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传承中华文化,铸造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校从08年秋期开始,在一、二年级增设了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课。我们经过一年多的探索,通过创设氛围,激发诵读兴趣;加强指导,掌握诵读方法;关注过程,加强学科整合;开展活动,构建展示平台等策略。学生把诵读经典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新的课堂上,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像;新的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面对这些可喜的变化,我对阅读教学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切实打造有效课堂,也是众多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批注”作为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早已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文章探讨的是能否把“批注式阅读”这种方法运用到小学各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使他们的批注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