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AHP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评价及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资源稀缺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动态度4个方面对武汉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武汉市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武汉市土地资源稀缺,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外延扩展,不仅占用了大量耕地,而且利用效率低;从土地利用结构看,农用地占地比例较大,但农用地的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武汉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很高,后备土地资源相对不足;从单项指标看,林地覆盖率分值非常低,后备资源丰富,需要进一步开发。针对武汉市土地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路占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公路建设占地,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公路建设、土地资源、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调研方法分析公路建设占地对沿线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避免或减缓公路建设影响的对策。分析认为:应从公路规划、设计、施工和农业结构调整等角度,提出强化公路占地环境影响评价,平原区尽量降低路基高度,山岭重丘区适当提高线位高度,因地制宜地分段采用不同设计技术指标、或选用避险车道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公众参与减少临时占地,严格临时占地复耕和农田灌溉系统恢复等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邵阳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土地资源在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闲置现象普遍;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质量下降。并针对以上问题,从保护耕地、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化各类用地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提出了在今后的发展中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辽宁省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土地利用短缺和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集中表现:在城市扩展侵占耕地现象严重,城市快速扩展造成旧城存量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房地产开发用地数量较大,不切实际的"大城市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在土地集约经营过程的一些政府行为。提出了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建立健全辽宁省的土地使用制度,健全和强化土地利用监督反馈机制,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强化土地市场管制,对土地集约利用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深入研究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的新定义 ,进而以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系统为分析框架 ,对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内涵的作出合理解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能够不断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土地利用 ,其内在本质是要建立和保持一个运行良好的土地利用系统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指的是系统运行在不断增加人类产出效益的同时不妨碍该系统再运行能力的连续保持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入手 ,阐述了西部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地利用投入不足 ,效率低下 ;生态系统脆弱 ,环境严重恶化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资源优势难以发挥 ;利用方式落后 ,肥力流失严重 ;利用规划不完善 ;非农建设用地量大等。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西部土地资源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异质性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分析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传导机制,结果表明:自然客体异质和资源属性异质形成了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传导机制可概括为两种形式:一是直接作用机制,表现为土地资源特性和属性传导机制;二是间接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传导机制等。建议从建设用地管控、产业供地管理、土地用途管制等方面制定差别化土地政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平衡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是自汉、唐以来人地关系日益尖锐的结果。文章在分析了当时土地利用方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形成土地集约化经营趋势日趋明显的原因进行了论述 ,并从明清时期的土地利用得出启示 :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土地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合理开发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西省自然条件复杂 ,土地类型多样 ,土地利用状况区域差异明显。用地结构不合理 ,生态环境恶劣 ,土地质量差 ,开发潜力小 ,人均土地占有量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的主要措施 :加强土地管理 ,控制人口增长 ;优化产业结构 ,充分、高效、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 ;增加土地投入 ,改善生态环境 ,不断提高土地质量 ,建立农林牧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高速铁路正处于快速、全面发展阶段,研究高速铁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对城市规划、城市与高速铁路的协调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IS等技术提取已开通高速铁路站点周边、线路两侧土地利用数据以及部分城市高铁站点周边建设用地重心,从不同空间、城市类型、开通时间等角度对提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图形对比。结果表明:高速铁路能通过促进各类型土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来影响城市土地利用;高速铁路对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要大于对线路两侧的影响;高速铁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因城市规模类型不同而不同,对站点周围土地利用的影响总体有城市规模越大影响越大的特征,对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和县线路两侧土地利用的影响大于大中城市;高速铁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在时间上有递延性,在空间上有衰减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资源研究:基于城市经营理念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经营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着城市土地总量失控、城市土地的规划管理机制不尽合理、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城市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认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必须遵循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管理城市土地的原则、坚持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原则、坚持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原则,并从完善土地管理立法和执法,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方面给出了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准确界定卡普的经营性质,有利于加强道路运输管理,有利于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从道路运输法的基本理论入手,运用定量分析和逻辑分析方法,对卡普的经营性质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认为:绝大多数卡普为非经营性运输行为,不是非法经营行为;对卡普的划一化管理不符合现行法律规范;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卡普的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3.
公路建设环境文明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公路施工和运营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危害,提出公路建设环境文明的理念。公路建设环境文明的确立对公路沿线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及公路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路建设环境文明的内涵包括:项目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公路建设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公路运营期的环境评价;公路建设环境文明的保障措施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公众参与,其中法律手段是解决环境危机的最终手段,行政手段是政府环境管理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公路网建设规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科学配置交通用地规模,为区域公路网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在分析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平衡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土地利用效益系数为目标函数,以土地资源、社会需求和生态环境等为约束条件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模型,并以陕西关中地区土地利用为例,设置了16个变量,建立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优化方案和交通用地合理规模,为科学配置土地资源、确定区域公路网建设规模以及进行区域公路网规划提供了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针对一些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报告及编制办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对交通流量分析、交通安全系统分析、交通工程设施系统评价分析、可持续发展评价分析及景观评价分析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旨在进一步完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改进应用方法,促进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推动中国公路建设项目及公路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田水利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决定着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然而我国农田水利存在农田灌溉条件和技术落后、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农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与农田水利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渐凸显。从科学规划农田水利角度重新审视现代农业的农田水利建设内容、标准和功能,从建设高标准农田灌溉区方面推进高质量农业发展中的灌溉水源开源和节流技术推广,从市场化供给农田水利方面促进现代农业生产中农田水利管理效率将成为补齐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水利短板的有效措施,使构建动态、全面和综合的现代农业体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海林市、东宁县是全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基于实际调研,比较分析了两地棚架、地栽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黑木耳生产效益,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两地棚架黑木耳栽培投资回报率均高于地栽;二是海林市棚架栽培模式的利润低于东宁,地栽模式的利润则高于东宁;三是黑木耳产业发展中仍存在菌林矛盾尖锐、劳动力缺乏且人工成本高、基础设施薄弱、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及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就此提出了促进黑木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地矛盾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入WTO的背景下,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求从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两方面着手解决。土地开发应遵循土地稀缺原理、地租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动态平衡原理与系统工程理论等。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较少,质量不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决定了应加强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其主要措施有:严格贯彻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拓展耕地保护思路;重视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开发;明晰和稳定土地开发产权制度以及加强土地开发制度建设与项目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能耗、费用、安全、污染、天气、速度、寿命等一系列问题对高速公路发展和运营提出严峻的考验。分析高速公路自身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信息技术时代的时代观和高速道路体系观,对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理论在路网规划、道路设计、节能理论、运输方式组合四大范围进行创新;提出高速载车有轨公路设计理论;阐述高速载车有轨公路给城市规划、交通体系变革、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巨大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