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为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证。我国现在已经出台的第一步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是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其形式有:(一)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的土地批用;(二)土地使用权出让;(三)土地使用权转让。这一改革的基本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所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的土地实行公有制,但我国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调整存在着缺陷:一是所有权主体不明晰,二是权能不全。对此采取的对策:明确界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建立并完善稳定、规范的土地使用权制度;建立并完善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改革征用集体土地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土地是国家的"生命线"。土地问题是中国最基础、最广泛、最复杂和最棘手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土地制度的完善关涉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衡制度以及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与此同时,我国土地法制建设近年来如火如荼。然而,由于在我国土地制度发展中,往往是实践突破后政策先行,  相似文献   

4.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土地如何使用,如何管理,即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问题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现行土地制度一个最大的矛盾,就是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既是管理者,又承担了经营国有土地的职能,结果,政府随意圈占农村土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系列弊端日益突显。改革征地制度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成为长期困扰人们的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同时也是全社会关注度最高、寄予期望最大的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转变发展方式的顶层设计,既高度重视各领域的突出现象、问题,更注重探究产生问题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原因及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既治标又治本的解决办法。这个方案中关于"所有者与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来管"的改革一旦实施,就意味着土地制度改革的正式启动。因此,我国未来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 2 0年来 ,广东公有制企业改革经历了一个从“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阶段到全面制度创新阶段的转变 ,出现了深圳“三级授权经营”模式、顺德“整体转制”模式、肇庆“注资经营”模式等公有制企业制度创新模式。文章在对广东公有制企业改革历程的纵向回顾和上述不同制度创新模式的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几点重要启示 ,并由此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企业制度创新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西方学者对东西方社会进行比较研究时,普遍所采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是土地所有制的比较,认为二者的一个根本差别是东方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而西方社会是私有制。马克思也得出“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是了解东方的钥匙”的判断,并从土地公有这一角度对东方社会进行了深刻剖析。通过进一步研究,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土地制度有了新的看法:东方土地的私有形式已开始出现;东方土地制度存在二重性;人类早期普遍经历了土地公有制,晚年在对俄国民粹派公有制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开始把东方的土地公有制看作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基点。  相似文献   

7.
朝藩体制时的土地制度在日本土地制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了幕藩体制时的一些旧有的土地制度;另一方面,在土地政策上又体现了将来进行税法改革的意图,并且明治政府在土地领有及贡租制度上采取了相应的举措.这种改革的初步尝试以及所引发的问题使地税改革提上日程,并为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公有制偏好──一个值得探析的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社会主义公有制逐渐成为改革目标指向的内容时,深入公有制理论的研究,必然成为改革理论研究的现实而重要的任务。在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公有制偏好”是公有制度下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这一现象深入研究下去,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公有制度,从事制度改革研究不无稗益,故提与同道们共同探析。一、公有制偏好的种种表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以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劳动人民共同所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人所共知的。这里借“偏…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研究彭聚先我国经济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所以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与公有制经济相结合,并以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普遍推行了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推行,从本质上看,是一次在微观经营组织再造的基础上,对土地使用制度的变革,是农业最根本的生产资料——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十一年来,这种分离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不能不看到,随着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领域的逐步拓宽,土地使用上的某些不完善已逐渐显露出来,如不及时调整,就会影响(有的已经影响)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进一步提高,影响农业自身活力的增强,影响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深化。积极探索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是当前农村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公有制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认识或处理公有制问题需要说清楚三个关系:即公有制与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与改革、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特别是耕地稀缺,然而土地利用又很不合理,乱占滥用屡禁不止,荒废污染处处可见,人地矛盾日趋尖锐。这与土地利用不合理与管理不善有很大关系,但同土地制度不合理关系更大。为了促使人们珍惜和合理地利用土地,以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变土地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的改革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有偿使用”是个缺乏质和量明确规定性的模糊概念。科学的提法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变土地无偿使用为土地商品化使用。  相似文献   

13.
李昌庚 《学术论坛》2007,30(7):125-130
《物权法》第五章采用了"三分法",仍保留了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最致命的缺陷就在于产权主体不清.我们必须突破公有制的旧意识形态,正确对待国情.从长远来看,对于市场竞争领域内的农村土地应当实行私有化和农地市场化,将土地所有权"回归"农民;对于非市场竞争领域内的农村土地应当实行国家所有,取消集体所有权制度.但我国当前农村土地实行全面私有化的条件还不成熟.应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户籍改革和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等举措,把农民真正从土地生存保障功能中解放出来,使农民真正享受同等"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围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究竟怎么改、改什么的问题,一些人受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思潮的影响,在理论界宣扬了大量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张经济私有化的观点。他们断言只有实行私有化,才是“公有制改革彻底成功的唯一出路”,并把其美名为“制度创新”、“改革的突破口”。在这次动乱中又出现了《中国的希望——私有制宣言》,号召要“清除公有制祸根”。这些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在人们思想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因此从理论上对“私有化”的主张加以剖析,对正确坚持经济体制特别是公有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涵看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程必定对公有制企业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并不是改变公有制,而是寻找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使公有经济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发展、壮大。现代企业制度在产权构造方面所形成的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为公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领导的农村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等革命与建设实践也是探索农村土地制度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认识到当时农村土地制度现代化的主要问题是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目标模式,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途径实现了这个目标模式,并选择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诉求。这些历史经验,对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颀 《学术月刊》2023,(1):110-126
土地开发的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权是农地收益分配制度在城市化背景下的焦点。该制度经历从对农民赋权到限权再到赋权的轨迹。渐进性改革中存量与增量机制的互构形塑了上述钟摆现象。存量机制是土地公有制及城乡二元产权结构。增量机制是国家对地方政府和农民的赋权。国家借增量改革来解决存量制度的效率问题,引发国有地权和集体地权相关方的博弈,进而促使国家调整存量制度中国家与农民的收益分配模式。当前,农地新政很难绕开限权制度的制约而完全实现赋权于民的目标。这源自社会产权未完全发育、国家权力高度嵌入土地市场的路径依赖。由此,农地收益分配制度如何发展并不取决于国有和民有方案是否兼容,而在于权力嵌入下社会产权的重构难题如何被克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村改革,是以改土地集体经营为家庭联产承包制为突破口而全面展开的。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是制度创新。新的土地制度实行二十年来,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新一轮的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必要条件。第一,现行土地制度的长期性问题。“长期性”不是凭空想象的,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具体地讲,是由现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由于粮食问题、工业化水平问题、人口问题等方面的制约,农村生产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土地制度自建国以来经历了建国初的土地改革,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人民公社化,以及现行的公有制基础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总体制度的建立和运行而言,党的政策和行政命令多于法律的规则性约束。就立法而言,现行的土地制度主要由《宪法》《土地法》《农...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婷  陶宇 《理论界》2005,(8):208-208
本文以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征用为例,对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下征地补偿标准和征地补偿机理进行分析,以期对征地制度的改革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