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十六国时期玄学文化风尚并未完全断绝,当时先后立国于关中的前秦、后秦统治者汉化程度较高,其人物不仅习儒,而且学玄,其言谈、容止等颇为玄化,以致苻秦氏子弟流落东晋,其气质、风采不让江东士族名士;后秦统治者倡导玄佛融通,不仅产生了一些具有玄学色彩的佛学论著,而且其南播后深刻地影响到南朝学风.此外,自西晋末以来,河西地区较为稳定,成为中原士人的避难之地,也将玄学风尚传播到河西,并得以保存和延续,对此后北朝学术文化的发展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北朝时期玄学文化风尚并未完全灭绝.河西地区自前凉以来"号称多士"、"颇有华风",保存了玄学之因子;北魏灭凉,其学术文化传入平城,并影响到此后北魏之学风.北魏中后期,随着鲜卑统治者的汉化,大力传输南朝文化,北朝士风与学风显现出南朝化的倾向,以致北魏末与东魏-北齐之际关东地区出现玄化的高潮.北朝玄化风尚之传播,总是伴随着南朝人士的北徙,他们是南风北渐的主要裁体.  相似文献   

3.
孔氏家族的行辈取名镇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的后裔被称为“阙里世家”。清乾隆九年(1744)初,乾隆皇帝特赐孔府三十个字做为行辈,规定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这三十个字行辈取名;若有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概不准入家谱。这三十个字是...  相似文献   

4.
唐代著名易学家孔颖达通过对易学史上传统象数派与义理派迥然不同的易象观的深刻反刍及其批判的继承与创新 ,从而建构了在易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易象观。总括而言 ,孔氏易象观主要涵摄三个方面 :一是八卦之象 ,二是随义而取象 ,三是易含万象。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孔氏易象观作了阐述 ,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丛解有 《理论界》2002,(2):52-53
学风在高等学校是指教师在教学和教书育人等方面的治学作风和学生在大学校园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面貌。它是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在校园中经过长期的教与学的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因此,学风建设包括了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这一内容,又体现了人才培养这一根本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素质教育更能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适应  相似文献   

6.
孙延斐 《理论界》2008,(3):198-200
学风建设是高校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风尚是学风的外在表现,而这些外在表现的内涵则体现了学生对学习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之为"责任伦理"。本文通过对S学院学生学风建设的实证调查,以及通过网络收集部分本科院校学风调查资料,并对这些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责任伦理"在学生中确实存在,而且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在《孔子世家》最后一段,有这样几句话: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辶)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在《屈原列传》最后一段,司马迁又写了这样几名话:  相似文献   

8.
论东晋南北朝时期南北体育风尚之差异卢鹰陕西省委党校文史室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长期的政治对峙和军事对抗,及两大区域经济状况、社会环境、整体价值取向与民族生活习俗的诸多不同,使两汉以来已初成体系的中国传统体育风尚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并发生了巨大的裂变,出...  相似文献   

9.
在石赵政权中出仕的汉族士人,因其阶级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人:一种是曾在西晋有一定地位的贵族士人,被称为“旧族”;一种是起自乡里社会的寒素士人,被称为“晋人”。汉族士人是构成石赵政权文学发展的主体。然而寒人作为石赵政权中深受倚靠的对象,出仕待遇高于旧族,在文学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较高。寒人在石赵政权中的兴起与旧族的衰落,反映了十六国前期文学发展秩序的一些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从俞樾到俞陛云、俞平伯一家三代 ,秉承浙地的空灵之气 ,张扬着俞氏家族的文化风尚 ,是近现代词坛上著名的文学世家。他们应时而动 ,却不全受时风影响 ,能坚守一以贯之的艺术性立场 ,或是站在浙派的立场吸纳常州派的思想 ,或是站在常州派的立场却注意作品的艺术分析 ,或是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 ,却也不随波逐流 ,反倒守望着传统 ,把唐宋词的艺术性提到很高的位置 ,这就是俞氏家族几代人对近现代词学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据史书记载,孔氏家族的始祖孔子曾对古代优秀文献《尚书》进行编纂,并为每篇作《序》,概述其写作的原委和宗旨。孔氏家族在西汉的传人孔安国,于秦火之后对《尚书》进行抢救,并为之作训注文字和考证史实的《传》。孔安国之后,孔氏家族许多学者坚持对《尚书》及《传》进行搜集、整理和修订。至魏晋之际,包括今文三十三篇和古文二十五篇共五十八篇完整的孔传《尚书》,已经问世流行。孔氏家族对《尚书》学贡献卓著,在历史上应该写下浓重的一笔。可是自宋代疑古思潮兴起以来,许多学者对孔氏家族在《尚书》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进行歪曲、抹杀和诋毁。今天我们必须拨乱反正,揭露疑古思潮的危害,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让孔氏家族对《尚书》学贡献的业绩,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2.
元明以来,孔子世家发生多次大宗争执,致使至今不见一张客观的"孔子世家大宗图".本文在辨析"孔玠孔璠谁为长"、"孔洙无子吗"、"孔彦绳是谁之后人"以及20世纪的大宗之争后,构画出一张"孔子世家大宗图",以客观反映自孔子至七十五世孔祥楷世家大宗相传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3.
论明清江南婚嫁论财风尚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的过渡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婚姻观念也因之发生嬗变。此种现象在江南地区尤其明显。婚嫁论财风尚的流衍与扩布,便是此种社会变革在婚姻领域内的反映。文章厘清了明中期至清代的江南区域婚嫁论财风尚的变迁轨迹;指出此风尚的产生除了经济因素是其根本动因外,江南社会传统的奢靡之风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江南士大夫在婚礼消费上树异于人,富商大贾则求同于人,而普通民众则盲目模仿从众等等,也是婚嫁论财风尚积淀生成的社会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4.
鲁焱 《理论界》2001,(1):55-55
学风在高等学校是指教师在教学和教书育人等方面的治学作风和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它是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在校园中经过长期的教与学中 ,学与教的相互影响 ,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因此 ,学风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 ,我们着重从德育工作角度 ,结合学生工作的实际 ,探索加强学风建设 ,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和途径。一、深入学习高等教育理论 ,提高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注重观念更新 ,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风建设的规律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北京大学学生在长期发展和斗…  相似文献   

15.
《三迁志》为志孟之书,书名取意于孟母三迁,褒扬由孟母蒙养之正而有孟子作圣之功,专载孟子、孟母及其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源与流、兴与衰、因与果。它和孔氏《阙里志》、颜氏《陋巷志》具有同等位置,也同属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产物之  相似文献   

16.
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的五夫里在宋代是人才荟萃之地,累世簪缨的刘氏家族在此日渐形成了忠节与斯文并重的家族文化传承,堪称传统家国文化中的典范.本文尝试通过对刘(韋合)祖孙三代尽忠为国的壮举、教化乡里的风尚和刘(韋合)对岳飞的提携以及刘子羽、刘子翚对朱熹的教导,探析刘氏家族忠节之搡守与斯文之风尚的相互关联和家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7.
浅谈图书馆的馆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馆风 ,是创建优质文明服务的前提 ,是精神文明建设在图书馆的具体体现。馆风建设应从馆员的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和职业道德风尚入手 ,还要及时消除三大反弹性较强的歪风。  相似文献   

18.
作为开创一代盛世的“文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每以万机之暇 ,游息艺文” ,表现出对文学的极大热情。然而由于主客观诸因素的制约 ,在崇尚南朝文艺传统与审美趣味的社会文化风尚下 ,其文学活动与作品呈现出多种因素、多样趣味融而未合的杂糅并置状态。尽管如此 ,李世民以其特殊的身份 ,于听览之暇 ,性情所至 ,“属文赋诗 ,天格赡丽 ,意迈冲悟” ,具有“首辟吟源”的象征意义 ,对“诗唐”的形成有奠基之功 ,从而造成了文学价值与文学史价值的错位  相似文献   

19.
旧望的基础源自东汉时期的著姓和经学世家,形成了以儒学为主的家学传统和为世人称羡的优美门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历代统治者的倡导下,士族社会形成了崇重旧望的价值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旧望拥有文化和人物上的优势决定的。崇重旧望对士风产生了种种影响,如士族标榜郡望,以郡望自矜之风盛行,等等,虽彰显了旧望在文化上的自信和优越心理,但也表现出旧门子弟妄自尊大的精神风貌,深刻反映了中古社会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真瑜 《殷都学刊》1998,(4):48-50,69
文化在封建世家的形成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封建世家在形成之后又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传递文化的职能,而文学则成为封建世家的文化活动的主体,并由此形成文学世家,且表现出与文学流派明显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