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回顾毛泽东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轨迹,说明这一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毛泽东对某些问题看法的变化过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毛泽东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理论的飞跃。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正确的、适时的。本文还对革命转变理论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问题、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间问题、关于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问题谈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时间及其形式的问题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来之后,其战略思想与最初的战略思想相比,有重大的变化,这就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改造路线轨道,立即以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中心,采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这个变化对于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不仅忽略了实现“转变”必要有一个雄厚的物质基础为前提,而且也违背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其带来的消极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3.
对毛泽东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刘少奇的巩固新民主主义社会观作了比较分析.笔者认为,毛泽东、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观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过渡学说、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其实践目标相同,精神实质相通,都是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两者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主要是对"过渡"的理解不同;两者体现了不同的理论特色,即稳定与活跃.  相似文献   

4.
我党在建国前夕,曾设想经过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再向社会主义过渡.但建国不到三年就改变了原来的设想,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终止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建设.这是由于意识形态、现实、历史、目标、国际、毛泽东个人认识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合力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 ,目前学术界一般持 195 6年说 ,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笔者认为 ,194 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 ,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 6年起点说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根据是 195 3年中共中央正式公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这段时间称为过渡时期。由于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根据列宁的过渡学说制定的 ,因而首先需要从列宁的过渡学说谈起。马克思认为 ,在…  相似文献   

6.
1952年 ,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 ,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条总路线部分改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原有的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战略。不可否认 ,这种改变在当时有其历史合理性的一面 ,但从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 ,有必要从主观认识原因方面再作进一步的探讨 ,以加深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更好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7.
从1949年到1952年新民主主义中国按照毛泽东的构想,运行良好,秩序井然.此后,毛泽东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过早地提出了向社会主义全面过渡的总路线,加快了所有制变革步伐,使过渡时期提前结束.分析其原因,总结历史教训,有助于我们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期,毛泽东根据我国革命形势和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和工业建设的基本方针,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工业发展战略思想,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计划经济,在重工业、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主张,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保证,对于理解当今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思想。按照这一思想,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之后将要经历一个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但是,建国初期毛泽东即放弃了这一思想,转而主张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向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为什么要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呢?通过对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以及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与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的比较研究,笔者发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抗日时期和解放前夕有着明显的不同。建国初期,党内相当多的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同志在内,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解基本上是停留在抗日时期的水平上。由于这一原因,也由于受列宁过渡时期理论的影响,毛泽东轻易地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相似文献   

10.
民主革命成功后,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还是经过一个过渡时期再向社会主义转变?采取何种形式转变?这是当时摆在党中央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周恩来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有关理论,参照苏联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经过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才能向社会主义转变;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只能是和平过渡;三、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四、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要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由根据地的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民主党派的民主建设三部分组成.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主要是,民主政治建设须服从与服务于全民族与国家发展的政治大局,共产党的民主建设是推动全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民主政治建设应具有开放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1936-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共和国"主张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先后具体化为"三民主义共和国"的主张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主张.笔者分析了"民主共和国"主张的演变过程,说明了这种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推进党内民主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推进党内民主方面,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所作重要论述和具体规定,当前特别需要注意坚持四个结合,形成全方位推进党内民主的合力。一是坚持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柏结合,以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二是坚持党内领导机关民主与基层民主相结合,以基层民主带动党内民主;三是坚持制约权力与保障权利相结合,充分保障党员与党组织权利;四是坚持推进民主与加强监督相结合,营造党内民主的长效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创立之时,时人正在反思民国初政党政治的弊端。沽名钓誉、争权夺利成为当时政党的标识。在如此氛围中,陈独秀等早期共产党人具有了改造政党的自觉和努力,致力于将中国共产党打造成一支不同于旧式政党的新型政党。从理论指导来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自己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因此,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为己谋利,不为己徇私。此价值立场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自己的最终衡量标准,敢于刀刃向内、向一切不利于实现人民利益言行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从现实需要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及面临的险峻考验和危险,促使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保持革命的热情,加强自身建设,锻造坚固组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组织基础。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来看,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自我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到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得到很好的传承,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自我革命得到进一步强调,并得到充分实践与发展。以自我革命解决党内矛盾,成为中国共产党经常性的做法;以自我革命破除错误思想、路线、方针的影响,确立正确路线和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的自我革命实践中,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得以清晰起来:从性质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内的思想斗争;从内容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指出政治上、组织上、工作上的错误和缺点;从目的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为了解决党内思想矛盾和分歧,达到团结统一;从保障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开展离不开党内民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轨迹及其特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主要是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三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的。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中共党史理论, 包括建国后党的历史分期、两次伟大革命、党的指导思想, 建国后党的历史若干重要事件,党的中央三代领导集体, 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及研究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总的指导思想等内容。这些思想是研究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不得不向苏联学习,但同时也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它曾经使我国取得了“一五”计划的辉煌成就,但是,到1956年左右,苏联模式的弊病不断暴露.苏共二十大后,我们以苏为鉴,试图修正苏联模式,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中国式的自主发展道路并不顺利,始终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继续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成功,而且最终突破了苏联模式.说明走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根据本国实际和人民的意愿和能力来选择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战略任务。文章对正确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自主创新与经验借鉴、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转变思想与完善制度、开放规模与开放效益等几对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共中央重建了党内监督制度。之后,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采取多种措施健全监察体制,强化选举监督,规范干部的选拔工作,改进和加强巡视工作,强调权力公开运行,突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党内监督制度,推动了干部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