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娟 《船山学刊》2003,(3):131-133
产生于明末清初的《醒世姻缘传》一书中出现的“着哩”①结构丰富,各有特点。文章对其作了穷尽式的描写和分析,揭示了“着哩”的结构特点,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着呢(哩)”相比较。  相似文献   

2.
《醒世姻缘传》是17世纪中叶用山东方言写成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该书艺术地再现了明末清初之际山东民俗文化的具体形态,特别是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山东一带在诞生礼俗、婚姻礼俗等方面众多的谐音民俗事象。如以"笊篱"谐音"早离",寓意"早点离开"(死亡);以"羊"谐音"祥",寓意"吉祥"等等。这种谐音民俗以谐音象征的方式隐喻了人们的愿望和诉求,体现出民间对语言的魔力崇拜。  相似文献   

3.
《醒世姻缘传》的结构框架是一个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但在实际的行文过程中,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对晚明社会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再现与摹画,特别是对明代中后期以来的官吏堕落、腐败现象的揭露,让我们在历史之外对明末社会又多了一些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文珍 《阴山学刊》2008,21(2):40-43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对市井小人物们观察细致入骨,于是在描画其神态动作及内心世界、心理活动时,便浃骨沦髓,使其无所遁形。作者还善于就地取材,用民间常用的物象设喻,语言形象贴切有趣,富有民间的幽默喜剧效果。整部作品的语言给人以激流飞舟,一泻千里之感;笔力雄肆,洋洋洒洒,无可阻遏。  相似文献   

5.
《醒世姻缘传》和《金瓶梅》是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中的两部巨著 ,同属于描述家庭生活的人情小说。随着对此两书研究的深入 ,《醒世姻缘传》对《金瓶梅》的继承与发展得到承认。这种继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 :后出之书《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的写实精神 ,真接反映现实人生 ;《醒世姻缘传》对《金瓶梅》的发展表现在对写实的进一步推进 :不止于暴露黑暗现实 ,而是探求原因 ,表达理想 ,这样就使《醒世姻缘传》有了一层淡淡的理想色彩 ;《醒世姻缘传》对“亵墨”的处理也较《金瓶梅》更为积极健康 ;在作者结撰时代故事上 ,《醒世姻缘传》并不以前代作品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 ,表现出个人独立创作的发展趋势 ;从章回小说的外在形式上 ,《醒世姻缘传》的回目更加整齐 ,说话的套式渐渐淡化 ,标明章回小说在体制上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先秦以来的礼法一直保证男性的绝对权威。可是 ,在明清小说中 ,我们却可以看到大量的“女尊男卑”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分析 ,我们发现 :男女双方在经济、道德、情感、情欲、智能等各方面的条件是影响婚姻质量的直接因素 ;在很多时候 ,男女在婚姻中的实际地位并不由抽象的礼法决定 ,而是众多因素综合运作的结果。从更深的层面来说 ,家庭中的男权失落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道德的崩溃和帝国体制的动摇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8,(2):154-160
论文运用叙事语义学方法对《醒世姻缘传》的文本意义进行分析和阐释。论文从欲望、义务、知识和意图等方面考察女主人公薛素姐的行动,通过分析冲突和事件的起因和后果对人物行动和情节结构的意义进行了阐释。素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采取行动,打破了各种社会规范,引起了她与周围人物的冲突,结果在无意之中拆毁了自己的生存保障系统,最终导致了命运的反讽。《醒世姻缘传》通过素姐故事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密切依存关系,表达了一种清醒地看待现实的理性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写分析了<红楼梦>中的几个特色"把"字句.通过对兼语、"把"字合用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这种合用可分为三类:兼语在前,"把"字结构随后;"把"字结构在前,兼语随后;兼语省略的连用形式.同时讨论了"把个"句,不完全"把"字句和主语空省现象.我们认为"个"不是单纯表示"一个"的意思,"把个"句所表达的都是一种出乎情理之外或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文章基于大量“把”字句语料,从论元角色理论视角考察了“把”字句宾语论元角色的诸多特点以及论元角色的指派等。“把”字句宾语具有论元角色多样性和强受事性特征。另外,轻动词结构可以较好地解决“把”字宾语论元指派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从事各种职业的平民阶层空前壮大。对《醒世姻缘传》中的职业称谓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三类不同的职业称谓与平民阶层中的三类不同成员密切相关。研究这些职业称谓,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了明清平民阶层的总体状况和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1.
白话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成书于明末清初,该书最具震撼力、影响最持久的是它独具特色的语言。全书基本以山东方言写成,本文试从方言词语、方言句式、歇后语和俚语三个方面略谈《醒世姻缘传》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张玉萍 《殷都学刊》2009,30(4):115-120
1998年至2009年,学术界对<醒世姻缘传>中的动词、代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助词、连词、语气词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与描写,说明了它们在使用上的某些方言特点,并试图解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这些研究成果无论是对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源流关系的疏理,还是对汉语方言语法发展轨迹的探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谐音、异文材料探求明末清初百回长篇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所反映出来的声类现象,主要有四个方面:全浊声母的清化;知、庄、章的合流;舌面音[t()]、[t()]、[()]已经产生;零声母字范围扩大,这些为近代汉语官话语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醒世姻缘传》方言词例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春田 《文史哲》2001,(4):70-74
1.“百当”、“白当”的语法意义及其来源;2.“节年”的意义及其与现代山东方言“jian年”、“jian天”的关系;3.“提溜”、“滴溜”等的关系及音变问题;4.俗语“仰着合着”的意义及相关词语的语义组合关系与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戚晓杰 《云梦学刊》2007,28(2):140-143
《金瓶梅词话》“比”字句分X比Y式、X比YW式两种类型。X比Y式的否定式远远多于肯定式。这说明其动词“比”是一个处于虚化过程中的成分;X比YW式包括差比句、异比句、疑比句、等比句四种类别,等比句几近枯萎,其“比”仍带有一定的动词特性。  相似文献   

16.
王衍军  李平 《齐鲁学刊》2012,(5):116-120
清初学校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基本因袭明制,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清初在教育和科举制度上又有许多改革和创新。中央官学方面,鼓励纳资入国子监,招收例贡、例监等各类监生;地方教育方面,清代书院、社学官学化程度很高,私塾教育成为科举应试的预备性教育。尤为突出的是这一时期的教育完全为科举服务,不论官学、私学,均以科举为核心,成为科举的附庸。《醒世姻缘传》所记载的文化史料,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十七世纪中叶(即清初)的学校教育及科举制度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在含有"V成"结构的把字句中,"V成"有客观意义和主观意义,这两种意义分别蕴含着认知理论的变化图式和等值图式。变化图式和等值图式是空间位置表达式"把A放置在B的位置上"的隐喻,经历了物质空间定位投射到心理空间定位的过程。空间关系是隐喻其他关系的认知基础,经济原则是形成隐喻这种认知方式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魏启君 《学术探索》2012,(5):166-169
《醒世姻缘传》中一些字面普通而义别的非方言词也值得考察,既可补充黄肃秋先生的校注,还可对大型辞书的训释加以完善。"低钱"除有"成色低的钱"之义外,还可指面额小的钱。"不扶甘结"即"对官府出具的不虚假的字据"。"照提"当释为"行文逮捕罪犯"。"梳栊"形体不误,有多种异体,语源为"上头"。"折程"为明清时期一种送礼的名目。"秫"不是玉米,实乃高粱。  相似文献   

19.
"把"字句的产生是汉语史上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很多学者都研究过,也有许多的成果,但大都从语法的角度去论证。我们认为"把"字句的产生是一种语法化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受到语音因素的影响。"把"字的韵律特征弱化,"把"由动词变为介词,使整个句子的韵律特征减弱,最后完成语法化过程,形成"把"字句。  相似文献   

20.
高亚亨 《中州学刊》2012,(3):204-206
心理认同类“把”字句是句式之中出现两个宾语的一种特殊的“把”字句.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语义特点十分明确:第一是它具有隐喻性,表示“人们把物理空间图式投射到心理空间层面的结果”;第二是说话人的主观性,说话人的主观性主要是通过说话人的视角、情感、认识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