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构筑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提高反腐倡廉能力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而构筑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是提高反腐倡廉能力的有效途径。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腐败现象的发展演变呈现出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转变的趋势。“一把手腐败”、用人腐败、司法腐败、“公贿”、行政腐败等政治领域腐败安案件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2.
黄长义  孙楠 《管理世界》2013,(12):174-175
土地征收领域腐败高发源于地方政府在征地领域存在角色冲突、腐败收益畸高以及土地征收中的公共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应从积极化解政府角色冲突、压缩土地征收中的政府收益空间、规范土地征收监管秩序和构建均衡的权力体系等方面对土地征收领域的腐败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世界,腐败治理可谓一个普遍性难题。事实上,腐败作为一种与公共权力相伴生的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国家概莫能外,不同之处只在于腐败程度的差异。根据国际透明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近年来发表的国际清廉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在内的  相似文献   

4.
腐败与公共权力伴生,难以根治;腐败与自然界腐烂机理相似,但导致腐败的原因比腐烂复杂得多。腐败是政府官员及其代理人运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必然损害公众利益,甚至国家的整体利益。从公共权力、与群众关系、执政宗旨、权力寻租和执政规范五个方面能够判断政府官员及其代理人是否腐败。调查数据表明,公众不太相信通过执政者的执政素质提高能够减少腐败,认为应该通过外在力量减少腐败。虽然腐败难以根治,但仍要不懈努力地治理腐败,政府可以从三个方面完善治理腐败的措施:对公共权力使用的奖惩、直接对公共权力约束、防腐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公共治理能力→官员腐败→代际指向→路径依赖→公平失衡→公共治理能力,是国家公共治理能力与多元共治模式之间隐含的内在逻辑关系。提高公共治理能力,治理腐败问题,可以从社会领域身份和家庭代际关系与环境的改善两方面解构现有的逻辑框架,以优化公共治理结构,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借鉴和学习西方国家子女教育、法律权利与义务的部分内容,从理念上消除官员实施贪腐行为的动机;坚持学校教育优先理念的同时,也要坚持社会教育理念,从源头上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家庭配合以及个人努力的共治范式。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一些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其中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腐败一直保持着高压态势,但到目前为止,这一社会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基本都和权力有关,这说明行政腐败问题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利用经济学权力寻租相关理论,深入分析腐败现象发生的内在机理,有助于从根本上寻找腐败的根源。一、权力寻租的经济学解释  相似文献   

7.
我国一直在努力根治腐败,我国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但是反腐败的模式不应当仅停留在刑事法治领域,构建良好的品德评价机制,在非刑事法治领域探索有益的反腐败治理模式,并将各种模式综合起来才能最终清除腐败。  相似文献   

8.
在利维坦模式与私有化模式在公共池塘资源领域都失灵之后,公共池塘资源的自主治理模式正在兴起.目前,公共池塘资源的自主治理模式理论上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实际上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地区没能如愿地对公共池塘资源进行自主治理.这主要是因为制度资本与关系资本在许多方面的缺失所致.因此,走出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的困境.还需要大力投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9.
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论及的基本内容是国家与社会、公民各个治理主体作用的发挥及其之间的良性互动,此过程是寻求应对冲突、平衡交换以促进互动的过程。依存领域与主体范围受到框定的冲突可能带来公共治理中的整合失败,不平等交换会带来公共治理主体的非良性互动,持续的治理与有效的权威可以从中国人行动的逻辑中获得印证。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依托现代国家构建、社会的成长与成熟,在中国人行动的当下与未来策略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0.
腐败问题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毒瘤,预防和治理腐败一直受到学界关注,人们大多从制度、经济学等领域进行研究,但随着冷战后建构主义的兴起,从文化角度来研究腐败根源的学者越来越多,成为腐败问题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究腐败产生并得以维系的部分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反扁形势十分严峻,腐败趋于隐蔽化与复杂化,中国目前的腐败官员们已经能够熟练地找到法律规定的模糊地带,以致当前的违纪、腐败案件在“行为主体、行为方式、腐败程度”上呈现出新变化。为此,加强防治腐败必须注重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机制,建立一个综合胜、科学性、动态性的治理系统,从而有效地治理腐败,将腐败带来的损失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2.
蔡佑民 《领导科学》2001,(12):44-45
从历史上看,腐败往往与权力紧密相连.腐败的产生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腐败主体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严重倾斜和扭曲而滥用公共权力;二是对公共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导致其在运行中发生失控和变异,从而成为公共权力拥有者的谋私工具.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面临着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潜在风险。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公共产品价值的基础上,从参与主体异质、治理对象模糊、治理机制缺位、环境复杂多变等方面,分析"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公共产品面临的潜在风险。基于此,系统提出弘扬先进理念、讲清政策内涵、建设伙伴关系、加强安全建设、推进文明互鉴等"一带一路"国际公共产品风险韧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公共危机的频繁发生,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鉴于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主导作用,有关公共危机的府际合作治理成为研究热点,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对公共危机、府际合作的概念进行梳理,总结国内外的府际合作类型和当前公共危机府际合作治理存在的困境,提出要创新公共危机的府际合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腐败产生的最本质的原因在于权力本身,只要有权力存在就不可避免产生权力的滥用。拥有权力就拥有影响力、支配力,如果没有对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和制约,就必然会产生腐败。因此,研究权力运作过程中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的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正处于公共危机事件的高发阶段,事件的发生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公共组织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当前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积极参与,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其中也暴露了参与的意识与参与的效度等等一些不足。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这股力量已经成为公共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7.
将情感带回基层治理是重新认识基层治理样态的重要议题。在中国基层治理中发挥情感因素作用,需要建构社会认同机制、诚信声誉机制、公共领域机制、信任互助机制和公共参与机制,而在基层治理中实施情感治理,需要采用"以理驭情"(利益协调、价值嵌入和道德约束)和"以情驭情"(虚拟意象、陌生关系的熟人化和群众路线的深化)两种不同的运用策略。这些发现揭示了基层情感治理何以可为和何以实施。  相似文献   

18.
公共科技机构的非营利化治理机制,应坚持分类治理,针对各类公共科技机构的业务活动规律、业务成果、社会经济效益上、相关利益相关者等方面上的差异,在理事会与管理者(院所长负责人)在治理角色上差异间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治理结构模式,促进公共科研机构在非营利化运行中有效履行其应有的社会公益职能。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08,(8):12-12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公共治理评价总报告》执笔人之一周业安,日前就我国公共治理30年得失问题接受《中国经济导报》专访时指出,目前我国只有公共管理,还不存在公共治理。但可以把现有的公共管理模式的变化看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术资源日益成为一种竞争性的稀缺资源.在学术资源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由于公共权力的扩张性和学术资源的利益性,公共权力有可能对学术资源分配过程产生实质性影响,导致形形色色的领导干部学术腐败现象.领导干部学术腐败不仅进一步恶化了科研环境和学术生态,损害了学术资源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而且还影响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导致行政腐败与学术腐败相互渗透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