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诉讼法规定了第三人参加诉讼的制度,而仲裁是否能将原本是诉讼中第三人的制度和概念移植进来,即除了仲裁协议的当事人,第三人能否参加仲裁?是否应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这是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作者从探讨比较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角度出发,对仲裁第三人的概念、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各国和我国的立法实践中探讨确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国际商事仲裁程序"软法"应实践需要而产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最佳实践做法,虽不具备强制约束力但却被仲裁参与方广泛采纳.国际商事仲裁程序"软法"填补了仲裁程序法及仲裁规则等"硬法"的漏洞,有助于提升仲裁程序的效率,推动国际商事仲裁的趋同化发展,并为仲裁程序监督提供合理的参考标准.中国仲裁理论界和实务界未充分注意到国际商事仲裁程序"软法"的积极价值,在未来改革中国仲裁法律制度、构建和完善"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程序"软法"的价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仲裁法>明确规定了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制度,这项颇具创造性的制度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经验".但是由于立法的不完善和调解结案本身的特性,仲裁调解制度在实务中的应用遭遇了很多难题.当事人能否就确有错误的仲裁调解书向法院申请撤销,这个问题在立法上没有明文规定,在学术界鲜有关注,不同的法院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我国有必要设立仲裁调解书撤销制度,并完善撤销仲裁调解书的配套机制和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4.
与其他的争议解决机制相比,国际商事仲裁具有广泛的国际性、高度的自治性、相当的灵活性和很强的权威性,而《纽约公约》的存在使得裁决在外国得到执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些都使其成为目前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的最佳选择。在我国,从1956年中国国家贸易委员会正式设立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到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颁布,理论界对仲裁的研究逐渐深入,实务界也越来越多地在发生争议时选择仲裁方式。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对国际商事仲裁的研究一般侧重于从法律的角度对仲裁制度和规则的研究,且大都持有支持仲裁的态度,这使得对法律不够了解的人们很容易认为仲裁是一种既公正又有效的争议解决方式。但事实上,由于国际商事仲裁的过程是一个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过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对当事人而言,仲裁有可能变成一种既昂贵又费时的争议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5.
网上公告送达是法院采用公告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将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的特殊送达方式。这一送达方式将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公告送达紧密融合起来,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和提高诉讼效率,有利于充分保障受送达人的程序利益,也契合了网络时代的需要。目前,网上公告送达尚未得到现行法律的明确认可,司法实践也仅将其作为传统公告送达的辅助手段。基于此,有必要明确认可网上公告送达的法律效力,并严格限定网上公告送达的适用条件,合理确定网上公告送达的方式和生效时间,从而构建完善的网上公告送达制度。  相似文献   

6.
涉外送达耗时长、成功率低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各国的涉外民商事诉讼,在诉讼中选择哪种送达方式以及时、成功完成送达,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其从理论与实务层面进行分析,引进了送达方式的层级体制与双轨体制的概念,重新定位其应用范围;对英美法系国家存在"在场送达"进行介绍,希望可以吸收到我国法律体系中;对公告送达重新定位,使其从补充地位提高到附加地位。  相似文献   

7.
医疗过失作为医疗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在医疗侵权损害赔偿理论及医疗审判实务工作中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医疗过失的概念及其本质等基本问题,理论界及实务界存在有一些争议.文章考察了国内外对医疗过失的认识过程,在对比侵权理论中过失基本概念基础上,阐述了医疗过失的本质等问题,以期对医疗过失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实务中认定医疗过失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我国特有的劳动教养制度,因其立法上的粗疏,一直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质疑。但如果简单地废除该制度,又会使我国的法律制裁体系出现空档。因此,现应从立法上进行重构,将劳动教养的性质定位于行政处罚;改变现在的适用对象,同时设立“劳役抵债”制度,一并纳入劳动教养;法定审批机构和程序,将劳动教养委员会改良为仲裁委员会模式,比照简易诉讼和仲裁方式进行行政审批;改革管理方式,实行开放式管理,设立脱逃终身追究等防范措施,充分体现劳动教养的行政性,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9.
量刑情节问题是刑法理论界与刑法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学界同仁们的论著涉及此问题者不在少数,其中真知灼见确实不少.然而,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量刑情节问题进行系统、深入而透彻的研究,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0.
公告送达存在的价值在于其通过媒介可以进行诉讼信息的传播,并以此发挥着联结法院和当事人、促进程序展开的作用。实践中,公告送达的功能发挥不尽人意,信息传播的实质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法院错误适用以及瑕疵适用公告送达的情况普遍存在,适用过程中也疏于考虑受送达人的利益。因此,必须以以当事人权益保障为出发点,完善以当事人为中心且充满人性化的公告送达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法律服务及其体系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我国现行法律服务体系在农村法律服务方面主体残缺、功能不足、适应性不强。根据农村社会特点和涉农法律事务需要,对现行司法组织进行延伸和改造,在农村地区逐步取消乡镇法律服务机构,设置律师、公证、仲裁机构,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建构相应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既是我国法律服务体系自身完善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起诉应当成为仲裁时效的中断事由,认定时效中断的溯及效力是比较公平和妥当的选择。撤回请求是权利人对自己权利的正常处分,仲裁申请的撤回不影响仲裁时效的中断效力,较契合我国的立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中止诉讼程序和强制执行仲裁协议,是法院保证仲裁协议有效实现和支持仲裁健康发展的重要表现。目前,各国在诉讼程序中止问题上已基本达成共识,有关的立法和实践也渐趋一致,但对法院强制执行仲裁协议的问题则尚存分歧。新的国际立法趋势是承认法院有命令强制执行仲裁协议的权力。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仲裁立法的过程中,无疑应对国际的普遍实践和新的立法趋势作出客观的分析和理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瑞典仲裁与诉讼的法理与实践进行实证分析,特别是考量仲裁程序中的若干特点,这对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代理人签订合同是一种普遍的商业行为,在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签订的包含有仲裁条款的合同中,当事人对代理行为的效力产生争议时,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如何认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单纯用代理理论去认定通过代理的仲裁条款的效力会得出违背仲裁制度的结论。从仲裁条款独立性的基本价值理念分析代理关系中仲裁条款的效力可以对该问题有一个合理的解答,不同类型越权代理行为中的仲裁条款对被代理人及相对人应当有不同的效力。  相似文献   

16.
仲裁条款独立性理论认为,仲裁条款是从属于商事合同(主合同)的一项争议解决条款,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有效性不受主合同有效性的影响。它虽是在仲裁实践中产生的,却蕴含着对当事人意愿的尊重、对仲裁协议法律属性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7.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应当指当前土地承包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长久不变。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严格政策法律界限、严格试点管理、加强执法监管、强化流转服务。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既不同于普通民商事仲裁,又不同于行政裁决,是有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要努力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仲裁第三人的性质与特点、设立仲裁第三人的理由与必要、世界各国仲裁立法的最新发展、我国仲裁实践对仲裁第三人的制度探索等方面,论证了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主张通过修改<仲裁法>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冲破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禁区.  相似文献   

19.
临时仲裁不仅有其合理性,还有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首先从价值角度分析临时仲裁的合理性,并以实践中临时仲裁的优点印证其价值合理性。从而论证构建我国临时仲裁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临时仲裁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仲裁裁决的国籍标志着其法律效力的来源。无论传统仲裁法理论还是现代国际商事仲裁的实践,都将仲裁地作为判断裁决国籍的主要标准。中国法律对仲裁裁决国籍问题未作明确规定。通过对中国法院的撤销权及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规定的分析,认为中国目前实采"仲裁机构标准",同时,中国又是《纽约公约》的缔约国,负有适用公约"地域标准"的义务。"双重标准"的存在在中国仲裁司法实践中引发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冲突,亟待新的立法予以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