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用反水     
鲍鹏山 《领导文萃》2013,(24):43-45
吴用本来是晁盖的至交,一起策动了智劫生辰纲.一起上梁山,一起火并王伦,一起主持梁山大业,算是晁盖的嫡系班底。他与宋江并不认识。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宋江跑去晁盖庄上报信,晁盖让宋江见一见尚留在庄上的三位好汉.宋江来到后园,晁盖指着道:“这三位,一个吴学究;一个公孙胜,蓟州来的;一个刘唐,东潞州人。”  相似文献   

2.
《水浒》七十三回有这样一个故事:李逵路过刘家庄,庄主向他哭诉,梁山泊头领宋江抢走了他的女儿。听说宋大哥强抢民女,李逵怒不可遏,奔回梁山,砍倒杏黄旗,扯  相似文献   

3.
十年砍柴 《领导文萃》2007,(12):111-115
梁山有些头领对朝廷的招安深深地怀疑与担忧。其中有深刻了解朝廷行事原则的人。如林冲和卓有远见的李俊等;有天生喜欢干杀人放火、喜欢自己支配自己不喜欢公司改变经营方式的人,如李逵等;有些头领原是另一拨强盗的领导人。不得已和梁山合并。如鲁智深武松等等。除宋江几个人外,明确表示支持招安的并非占多数。为什么招安的基本政策得以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4.
<正>《水浒》中有两个做得非常成功的"二把手",前期是辅佐晁盖的宋江,后期是辅佐宋江的卢俊义。宋江上了梁山后,晁盖为报宋江担着血海干系来报信的恩,提出让第一把交椅给宋江。但宋江眼界、智谋都远远高于晁盖,此时第一把交椅已非晁盖的私人钱物,可以私相授受,即使宋江当时真有心取而代之,也不能贸然接受。对宋江而言,当时的第一把交椅是个火山口,他不会傻得寸功未立,仅仅因为自己对晁  相似文献   

5.
李光阁 《领导文萃》2006,(6):102-104
晁盖不是死在史文恭手里,其实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他的死亡, 显示了梁山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悲凉。就晁盖本人来说,在他身上有一个结,这个结解不开,就只有死亡这一条路。刘唐、公孙胜这些江湖游民,听说大名府留守梁中书有十万贯财  相似文献   

6.
张伟 《领导文萃》2012,(16):100-102
正《水浒传》中有两个做得非常成功的副手:前期是辅佐晁盖的宋江,后期是辅佐宋江的卢俊义。宋江不居功自傲,甘坐第二把交椅,辅佐晁盖把梁山事业搞得红红火火;卢俊义审时度势,不仅让宋江顺利坐上第一把交椅,保住了自己的第二把交椅,还让众人服服帖帖。当好副手也是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7.
狄马 《领导文萃》2011,(22):67-69
卢俊义生在北京大名府,长在一个大富豪家里.“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婚之女;更兼俊义作事谨慎,非理不为,非财不取”,加上凛凛的仪表,超群的武功,江湖人称“河北玉麒麟”。这样一个纳税大户、偶像级的“青年企业家”,即使搁现在,也少不了是工商联代表,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怎么可能跟宋江上山打游击?但当时的情况是,梁山自晁盖死后,群龙无首,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读了七十年的《水浒》。他欣赏《水浒》,也谈到很多梁山人物。 他谈到梁山第一任领导人王伦,“白衣秀士王伦不准人家革命,结果把自己的命革掉了”。也谈到第二任领导人绰号托塔天王的晁盖,“晁盖是好的,可是却被摒在一百零八人之外,让他早死了。”  相似文献   

9.
宋江这个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时候看《水浒传》,最失望的是宋江这个 人。说是爱习枪棒,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可一卷读 完,未见他使出像样的一招一式。遇到险境,不是 叫苦,就是跌足,要么拨马先逃,潜身躲藏,全无 半点英雄气概,真纳闷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  相似文献   

10.
正宋江第一次遇到武松,是在柴进的庄园里。当时,两个人都是逃犯,可在柴府的待遇却相差甚远。武松早于宋江一年躲到柴府,因免费吃住的时间太长,他又不会搞人际关系,得罪了柴府的工作人员,致使柴进都不把他当成VIP了。还好,宋江的到来,让武松的待遇再次提升到"五星级"。当时是一个夜晚,一见面,宋江就认定武松是一个人才。是人才,宋江就不会放过,即便不能日后为己所用,也要持续在江湖上打响爱惜人才的公益广告。武松本人也把"简历"做得很好,  相似文献   

11.
<正>从领导艺术的角度来看,《水浒传》中的宋江很非凡,其聚拢人心的组织管理才能尤其值得我们效仿或者借鉴。无论是调皮捣蛋的李逵,还是专业技术能手如林冲、关胜,抑或是智谋出众的吴用,以及集团中的各帮派首领,无不被宋江稳妥地驾驭,甚至连晁盖也对其言听计从。但是有一个人物,即公孙胜,与我们所提及的诸位有明显的不同,无论是早期的晁盖还是后来的宋江,对其都是表达出"放任""尊重""借用"的基本态度。我们有必要探究这类领导方式的价值,以及其对当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晁盖与宋江     
曾头市晁盖中了毒箭,连神医安道全也回天无力,终于命丧黄泉。弥留之际,原本“已自言语不得”的晁盖忽然醒了过来,“转头看着宋江”,谆谆嘱咐道:“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便是晁盖的“临终嘱  相似文献   

13.
驭人有术     
梁山好汉,不打不相识! 最明显例子是李逵与张顺。 一个是旱地凶煞,外号黑旋风;一个是水中恶蛟,混名浪里白条。陆地上打了一场,尚不过瘾,船上、水中又一通混战,浔阳江烟水丽景,全在拳脚中变色。打够了,宋江一声喊,戴宗一说合,两人又笑着互拜相识,携手而行,楼上饮酒,席间谈笑。奇也不奇? 李逵张顺缘何打架?  相似文献   

14.
《水浒》中的职业军人落草为寇,各有不同的路径。后期的呼延灼、徐宁、关胜、孙立等人是在宋江的极力招揽下,半推半就。前期几位武官中,杨志落草的原因和家破人亡的林冲、抱打不平的鲁智深不一样,他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地划清与贼寇的界线,甭说泄漏国家机密的宋江没法和他相比,就是鲁达、武松这些公人,对国家的忠贞都不如他。  相似文献   

15.
一部《水浒传》,就是一部宋江的职业发展史。宋江武艺不如一平常的地煞星,计谋不如吴用等人,却当上了梁山之首。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宋江个人的文武资质未必出众,但他却有驾驭群雄、审时度势的出众才能,更掌握一种登堂入室、脱离草莽必不可少的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16.
陈鲁民 《决策探索》2009,(23):88-88
人固有一死。战场上砍砍杀杀,今天我砍你脑袋,明天他要我人头,算不得冤。旧时犯了滔天大罪,满门抄斩,诛灭九族,那也没办法。谁让你赶上了。江州劫法场的黑旋风李逵,那板斧不分青红皂白一路砍来,脑袋像砍瓜剁菜一般,也没什么道理好说,谁叫你爱看热闹,认倒霉吧。  相似文献   

17.
许世友将军,面黑多髯,尝习武于少林寺。性刚烈勇猛,人称之“猛张飞”、“‘活李逵”。尤好酒,不可一日无酒,晚年生肝病,医生劝其戒酒,将军曰:“不喝酒毋宁死。”红四方面军曾发《戒酒令》,惟独许世友将军例外。行军,挑夫担酒;打仗,豪饮不误。众将领不服:“他能喝酒,我们为什么不行?”张国焘反诘曰:“你们有许世友的酒量吗?”众皆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18.
李光斗 《领导文萃》2008,(23):50-53
一部水浒。最惹人争议的是宋江。自从伟人钦点“一部水浒好就好在投降”之后。宋江便被钉在了耻辱柱上,永世难以翻身。  相似文献   

19.
丞相管牛     
秦文连 《领导文萃》2006,(8):175-175
汉宣帝时,丞相丙吉下乡考察民情,碰到一个群殴场面,伤者无数。丙吉视而不见,令车队继续前行。又见一健牛在前狂奔,气喘吁吁,一老农在后直追。丙吉马上对卫士说:“把那老者叫过来问话。”丙吉与老农嘀咕一阵后,又若有所思地启程了。他的手下迷惑不解:“丞相,打死人那么大的事情你都不管,反而去管人追牛那样的小事?”丙吉严肃地说:“百姓斗殴,那是地方官员的管辖范围。如果他们连这点事都管不好,还要他们干什么?我堂堂一国丞相,难道要给这些地方小吏当帮手吗?”“那你有什么必要去管那人追牛的小事呢?”“现在是早春时节,这个时候应该还不算热…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每每与朋友讨论起电视剧《水浒》,素有英雄情结的我,总是为一拨梁山兄弟最终落得个"愚忠"下场扼腕叹息,特别对坐头把交椅的"公明哥哥"——宋江,是恨之切责之深,但仔细回想起宋江成功统领住一干人马,并创造了水泊梁山的辉煌时期,又不得不暗暗称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