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论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天道与人道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吸取法家、道家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主从(经权)式的“独尊儒术”模式,并给出了天道与人道依据:“一而不二”、阳主阴辅、德尊刑卑是其天道依据,人性质朴论与义利两有、独尊仁义的义利观是其人道依据。董仲舒对天道与人道依据充分完备的说理论证,为“独尊儒术”最终走上历史舞台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
论董仲舒对道家政治思想的吸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把由董仲舒提出,被汉武帝采纳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看作是汉初已推行六、七十年之久的道家支流黄老学派思想终结的标志,董仲舒本人也因其力倡儒术有功,而被后人冠以“汉代孔子”的称号。其实,这位“独尊儒术”的倡导者,在其学术思想尤其政治思想体系中,不但兼蓄了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而且也对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家政治思想作了很多吸取。本文拟对此加以论述。众所周知,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含便是无为而治。老子哲学思想最高范畴是“道”,“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是“独…  相似文献   

3.
在确立统治思想过程中,韩非认为治国之道不可兼任杂反之学.既然不可兼任,就必然出现独尊一家的形态.统治思想层面上独尊的必要性需要来自天道和人道层面的依据.韩非以矛盾说揭示了两难困境.论证了一尊的必要性,解决了天道上的"为什么要独尊"的问题,人道方面"为什么要法家独尊"的依据则是韩非提出的以人性自私论与人性不改易论为内容的单一人性论.韩非的理论努力为后来的黄老和董仲舒的进一步工作提供了前鉴.  相似文献   

4.
陈广忠 《船山学刊》1994,(2):110-121
汉初统治的七十余年间,是中国道家的辉煌时期,黄老学说成了西汉治国的指导思想。由于道家学说的博大的包容性,汉初出现了以道为主、战国以后融合各家的又一次百家争鸣,国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然而这种比较开明的文化开放政策,随着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禁锢政策,而遭到扼杀。并由此而影响中国政治文化二千余年。  相似文献   

5.
方东美认为,华严宗以其“理事圆融”的本体论和“内具圣德”的人性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大乘佛家的哲学智慧。这种智慧,是来自印度的佛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相结合的产物。他肯定了道家哲学和儒家哲学对中国大乘佛学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但他更多地作出论述的,是中国大乘佛学在其形成阶段所受道家哲学的影响。他认为当佛教传人中国之后,正值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导致的儒家思想衰退、道家思想复兴时期,因此外来的佛学主要是在道家思想影响之下而形成高度哲学智慧的。这种对于儒家与道家在魏晋思想界不同地位的看法,再次表明了方东美在学术文化上反对卫儒家之“道统”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6.
元朝是由北方游牧的蒙古民族建立的统治政权 ,儒家传统的独尊地位和它的思想统治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造成了意识形态的宽松和礼法秩序的弛懈 ,出现了所谓“思想解放”的局面 ,它为宋代以来汉民族区凝滞文化的新裂变提供了客观的环境和可能 ,人在可以找回自己的同时与社会达成了新的平衡。蒙古族的南下 ,造成宋以来中原汉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断裂 ,但并不意味着割弃 ,相反 ,这种传统仍然构成元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基础 ,并有了新的变异和发展 ,而蒙古族的统治历史即其不断被同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李国红 《船山学刊》2011,(1):121-123
历史上儒佛道三教开展对话的基础前提是在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儒家思想实现了制度化,有了政治和社会上的客观形态,这样儒佛道三教对话的形式便表现为儒家以独尊的地位对佛家和道家的政治、社会功能价值进行评判。而佛家和道家面对儒家的评判则在儒家的独尊地住面前对自身存在的政治和社会合法性进行辩护.对话的性质是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沟通。  相似文献   

8.
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哲学中关于人类本性、道德原则、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学说,都属于伦理学说(道德哲学)。中国哲学中的伦理学说具有深微复杂的内容。春秋战国时代,学术繁荣,百家争鸣,最主要的有四家,即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这四家各自提出自己的独特的伦理学说。到汉代,独尊儒术,于是儒家的伦理学说占有统治地位,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导思想。但道家的学说仍流传不绝。佛教输入之后,佛教宣扬一种与儒家、道家都不同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张稳 《兰州学刊》2008,(Z1):123-124
墨学在秦汉以后逐渐湮没,主要有其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可说,内部原因为墨家内部组织的严密化、军事化同专制统治相冲突;墨子死后,墨家学派一分为三;墨家思想本身还不适合当时的时代和潮流;外部原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汉代儒教、玄学与道家融合后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很大的打击了墨学,墨学的湮没是从内外因双方面分析互相交错的。  相似文献   

10.
两汉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一件对后来封建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大事,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还属“百家”之一的儒家,坐上了“独尊”的位置;儒家的主要代表作《诗》、《书》、《礼》、《易》、《春秋》,被尊奉为“经典”了。据《汉书·儿宽传》载:武帝时,“以宽为掾,举侍御史,见上,语经学,上说(悦)之”,可见随着“经”的成立,“经学”也就出现了。这种变革不是偶然的。经典作家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①西汉时期“经”的成立和“经学”的出现,恰恰说明了,取得了社会统治  相似文献   

11.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使儒学成为汉王朝的正统思想。汉代河西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统治者在经营河西地区的过程中,儒学在该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逐渐成为河西地区的官方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弘历的思想统治观念,可分为王朝正统观念与意识形态正统观念。为确立王朝正统思想统治观念,弘历掀起了一场搜剿明末清初诋毁清朝书籍的查禁书运动,并牵引出大量的文字狱,意在从思想层面上维护其政权统治。从个案“谢济世案”和“陈安兆著书案”可以看出,弘历并没有一贯地、强行地利用文字狱维护程朱理学的独尊地位,也没有一味地刻意究责毁低程朱理学的言行。从弘历对讥评满清的文狱的处理来看,凡刺痛了他的一律予以严惩。  相似文献   

13.
黄老思想,又称黄老术、黄老学,是西汉前期统治者曾奉行过的一种统治思想。在汉代,人们对这种思想或称黄老,或称道家,并不加以区分。如司马迁说:“陈丞胡子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而陈平自己则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①。再如,《史记·礼书》称:“‘孝文好道家之学”,而《风俗通·正失》引证刘向的话说:“文帝本修黄老之言”。王充《论衡·自然篇》对黄老学也作了解释:“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黄老之操,身中恬淡,其治无为。’油此说明,黄老学与道家学说实为一种思想。正如顾颌刚先生所言.黄老学之所以在老…  相似文献   

14.
儒学自孔子创立之时起,特别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其上升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之后,直到进入近代之前,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一方面为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和思想家所接受,另一方面则深入到了村寨,以至变成一些地区村寨的乡规民约。本文就对儒学之所以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作一初步的探索。 (一)中央封建统治者维护其在全国统治地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郭店楚简材料的十四篇儒家著作和四篇道家著作,探讨其中的儒道思想.其儒家思想观点包含四个方面:第一是对个人的认识,第二是对社群的认识,第三是对政治的认识,第四是对自然的认识.文章认为郭店楚简儒家思想反映早期道儒两家思想有共同之处,道家的“反儒”性质并不明显,当时可能存在一种综合儒道思想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探讨了宇宙自然、社会政治、人生意义等许多哲学意义上的重大问题.其道家哲学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宇宙论的有关论述,第二是自我修炼的有关论述,第三是政治思想的有关论述.郭店楚简道家思想反映早期道儒两家思想有共同之处,道家的“反儒”性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当考虑到董仲舒以儒教统一国教的提议时,很多人认为是基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则。事实上,他有一套完全不同的儒家制度化模式理念,即强调儒家思想的主体性和其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兼容性。这一观念并非最早由董仲舒提出,而是来源于道家。自战国末期至西汉初期,道家哲学家便主张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的多元化学术的融合与发展。因此,在讨论儒学国教化与道教的关联时,也应进一步研究作为道家一元为主体、多元发展的学术史观之理论基础的形而上学和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17.
汉武帚“罢黜国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活想,在学术界问宋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赛制主义政策,它结束了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当时学术界趋于冷清,出现“一花独开,百花凋零”的局面,由此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分点的学术窒息、思想消沉的状况。并实,这种说法是不够全面的。故本人不揣钱陋,撰文对此问题作一论述,以就教于方家。首先,汉武帝提出”罢黜国家,独尊儒术”的方针,只是说不为儒家之外的真他学派设在赛门傅立宫,并非要禁止选子国家在思想学说在社会上的流传,这点从《议书二兰文志》的开宗明文篇中即可喜…  相似文献   

18.
田照军  肖岚 《理论界》2007,1(4):182-183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盛行和佛道影响的扩大,使儒学的独尊地位受到很大削弱。但由于儒学本质上是服务于现实政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的,其作为社会统治思想的正统地位并未动摇。  相似文献   

19.
占中国哲学主导地位的两家是儒家与道家 ,而儒家与道家交融汇合又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互斥表现是儒道交融的前提。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相济使儒道的交融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卓汴丽 《船山学刊》2009,(4):144-146
在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的清代中叶,戴震(字东原)站在“新理学”的立场上。分析并揭露了宋儒与佛教,道家道教的思想渊源关系,深刻地批判了程朱理学“以理杀人”的唯心主义本质,从而大大地推进了我国封建社会反理学的进步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