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宣告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崭新课题的标立.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诗意地栖居"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追寻的理想.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前所未有地将独特的生态的文化维度带到我们每个人面前.在我们面对生活,探索一切社会的、哲理的与美学的问题时都不可能绕开这一十分重要的文化维度.我们应该基于这样的文化维度来构建崭新的文化体系,建构全新的文化价值观,进而形成一种生态文明的社会范型.  相似文献   

2.
“文明”这个概念意味十足地浓厚,可在人类学里,人们对它重视不够。我主张学习人类学的人,要读点有关“文明”的书。 要理解所谓“文明”,我们可以先读三本书: 1.福柯的《疯癫与文明》(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 2.埃利亚斯的《文明的进程》(上卷,王佩莉译,下卷,袁志英译,三联书店1998~1999年版);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话语模式下的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我们党深谋远虑、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既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又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方式,已经演变为一场深刻的变革,不可否认地成为发展生态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只有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有相应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人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建设,也蕴含着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意蕴,因此,生态文明中的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加强生态文明中的道德建设,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5.
席勒认为:"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德育注重理性、思想的层面,美育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层面.目前,职校生美育缺失、文明素质低下、思想道德水准不高,虽然教师苦口婆心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却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6.
宋玉兰  曹春海 《现代妇女》2014,(11):138-138
文章分析了生态文明意识阙失对生态危机造成的影响,并提出解决生态危机必须提高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在此基础上,指出加强生态文明意识的根本途径是培养人的类意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繁荣,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资源和生态环境危机,这集中体现在“全球问题”的加剧。生态文明是工业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文明形态,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作为根本目标,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作为生态资源之一的土地资源,在进行综合整治过程中,必须服从自然生态规律,确保自然资源持续再生,实现经济发达、生态优良、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2 生态文明与土地综合整治 2.1 相关概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种种结果组成的生态系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调整人与地的关系,确保资源再生,满足社会发展对资源的持续需求.  相似文献   

9.
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战胜自我是自有文明史以来就存在的关于人的一个重要命题。那么,其意义何在?人自成其为人之日起,也就是文明翻开第一页,人就与自己生物学意义上的固定的、天赋的、冲动的总和搏斗,同时也不断地同那些自身创造的文化模式撕杀,这就是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0.
在谈论西方文化的时候,人们常常不假思索地引用这么一个观点:即西方后工业文明社会物质丰富,但人们精神空虚、贫乏,人与人之间感情淡漠。我认为这种批评是没有多大道理的。这里所说的丰富的“物质”,并不是自然  相似文献   

11.
来信     
“汽车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悖论,它给人们带来文明享 受的同时,也带来耗能、污染、拥堵、人车路矛盾等诸 多文明‘恶果’。虽然汽车业的蓬勃兴起在中国才短短 10余年,但其‘恶果’正被无数生活在大城市的你我 苦涩地‘品尝’着。批判和反思汽车文明,并不是要让 汽车‘死亡’,而是要让汽车与整个社会系统更契合、 更和谐,也更人性化。” 北京 黎宛  相似文献   

12.
工业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社会的本质,它在社会发展、政治建设、人的发展、文化领域有着鲜明的、不同于以往传统农业社会的特征。分析工业文明的基本特征,对于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罗丽艳 《城市》2014,(5):64-66
正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人类发展经历了漫长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黄色农业文明时代;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而污染和生态破坏空前严重的  相似文献   

14.
通常我们只听说过制度羞辱人和制度性羞辱,制度性羞辱这个概念源于学者马格利特在《正派社会》一书中提出的“在文明社会里,社会成员相互不羞辱,在正派社会里,制度不羞辱人”,人羞辱制度却闻所未闻。然而,这种人羞辱制度却真真切切地存在,眼下包括吕梁市在内一些地方假记者泛滥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这一壮族文化经典中的内盈生态审美意识在壮族文化形态中的流传与影响分析,特别是在壮族民间文化的流传与影响的具体考察,提出在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当大胆借鉴壮族经典中的内盈的生态审美意识,人作为物质存在的生命体,是应当有物质的欲望的,也只有满足了这基本的物质欲望,人类才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壮族先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人的物质欲望是不能过度膨胀的,人们对物质欲望的追求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度。对物欲保持适度的追求,进而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聚焦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人的生命状态与质量才能得以切实提升,生态文明的建设才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段话科学简洁地说明了口语交际教学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岚 《职业》2000,(10)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而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成才将起到促进作用,使学生终生受益,它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从宏观上说,养成教育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学生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即养成教育任务的完成,只能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人、塑造人的任务。所以,…  相似文献   

18.
郑文新 《现代妇女》2014,(12):19-20
美国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生态危机,透过人与自然的矛盾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发挥解决生态问题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设生态文明本质上是建立人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等思想观点,对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启示。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有重的启发,能够促使我们进一步科学认识和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杭州生态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常我们只听说过制度羞辱人和制度性羞辱,制度性羞辱这个概念源于学者马格利特在《正派社会》一书中提出的“在文明社会里,社会成员相互不羞辱,在正派社会里,制度不羞辱人,人羞辱制度却闻所未闻.然而,这种人羞辱制度却真真切切地存在,眼下包括吕梁市在内一些地方假记者泛滥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北京和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为张家口的全方位发展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对张家口城市文明水平和张家口人的文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目前张家口市民的文明素养及心理特征现状,提出了申奥背景下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