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熟村 《河北学刊》2004,24(5):155-160
太平军在早年 ,分别男营女营 ,实行圣库制度 ,纪律严明 ,战斗力甚强。后来 ,成员日益复杂 ,粮食供应困难 ,男女混杂 ,纪律日坏。太平军兵由将招 ,饷由将筹 ,形成以家族为核心、以同乡为外围的大大小小的集团 ,较清军的绿营兵有较强的战斗力。久而久之 ,其弊端也突出显现 ,各集团之间互争雄长 ,互相仇杀 ,损失惨重 ,成了太平天国终归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人道主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有许多意见是富有启发性的,但也有不少是由于概念的混乱,即对于人道主义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我们感到,在讨论象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这样的问题之前,首先有必要对人道主义作一番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同认识其它事物一样,无产阶级革命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如果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出现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只能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规律,对它作出科学的预见和轮廓的描述,那末,在社会主义制度相继在一些国家建立之后,特别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反复和曲折,我们就有条件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越来越符合实际、越来越深刻了。在这里,我们回顾一下自从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一百多年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过程,对于正确理解十二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笔者拟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人类艺术才能,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的历史演进。在考察过程中,只就人类发展的大趋势立论(撇开了人们共同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力图探寻具有一般性的规律。 一、艺术才能 能力是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而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艺术才能就是为艺术活动所必需,关系到创作实绩的各种能力的结合。艺术才能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人类最主要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三种。 首先是观察能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观察能力则是通过分析与综合发现事物典型特点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我国陶瓷业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瓷器业发展对我国国际交往、贸易的历史作用。目前,加入世贸组织已成定局,在此之后,如何重现我国陶瓷业的历史风采,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奋起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过程中,以国家面目出现的政权,有过洪秀全领导的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太平天国,有过孙中山领导创建的、曾被北洋军阀所窃据,后为蒋介石国民党所篡夺的中华民国,有过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言而喻,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产物,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华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曾对生产力理论做过大量论述 ,尤其是结合中国实际 ,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关系、中国一切政党必须用生产力的标准来判断和衡量其是否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力量、中国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途径是走工业化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要把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作为考察一切问题的依据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考察和研究毛泽东的这些生产力思想 ,有助于我们今天加深理解江泽民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对毛泽东科技思想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科技思想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地考察这一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经济思想.毛泽东科技思想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至深至久的战略影响,它不仅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先声,而且还是目前我国确立的"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渊源.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本质,指的是社会主义自身的固有属性和根本性质。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历代马克思主义者都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了积极的探索。将其作一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自觉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分...  相似文献   

10.
对犹太人隔都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隔都是中世纪欧洲社会通过法律手段对犹太人实行强削隔离而设立的犹太区.它人为地将犹太人从非犹太社会中分离开来,对犹太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同时,隔都生活又将犹太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使犹太人非但没有被同化,而且还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使犹太民族历经劫难却顽强地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郑重宣告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 :消灭私有制。”今天 ,一个经历了改革开放 2 0多年的中国则宣布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因而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与创新性 ,不能不涉及到中国共产党人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过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整个社会对一切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2.
虽然蒙元时期战乱频仍 ,元代散曲杂剧却诞生并繁荣于此时。东平地区有着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繁荣的文化教育事业 ,加之得天独厚的历史机遇 ,东平杂剧发展成为元代杂剧的源头之一 ,并构成了元杂剧的繁荣和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对未能坚持中共八大路线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未能坚持中共八大路线的历史考察邹宇雷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大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极其有益的探索,制定了一条正确的路线,但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四十年过去了,当前,全党和...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它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同样,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如果从建党的时候算起,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实践已经经历了七十年的艰苦努力和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认真考察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经验教训,对于今天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的考察将顺着两条线索进行,即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和它所领导的民主政权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一通货膨胀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商品和劳务的总价格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改革后,我国的通货膨胀也集中地通过货币流通量和物价上涨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对“行政”概念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一词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用法与含义.在古代希腊和罗马,人们谈论行政问题时,所关注的是公职或行政官职.到了中世纪,马西利乌斯开始关注到"行政职能"的问题.从而引发人们对法律与行政关系的思考,并促成了"立法与执行"的二分.沿着"立法与执行"二分的传统前行,就走到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在三权分立的理论确立起来之后;行政权虽然被作为一项单列出来的权力而加以认识,但是,它依然属于政治权力的范畴.威尔逊的贡献则是把抽象意义上的"executive power"与具体行动层面上的"administration"加以区分,形成了"政治一行政二分"原则,并建立了行政学.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经历了近五百年的历史。当今时代的全球化是近 50年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社会体系反复较量的结果 ,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运作规律向世界各地的渗透和扩张。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全球化的实质由来 ,对其最终结局进行了探讨和大体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贿赂犯罪立法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贿赂犯罪立法进行了考察,包括对罪名、律目、立法内容和刑罚手段的考察,阐明了贿赂犯罪的历史渊源,总结了历代法律惩治贿赂的经验教训,提出现阶段要以史为鉴,运用法律武器,严惩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剖析斯大林模式的产生、发展过程,深入论证了传统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确立有其特殊的历史和社会背景,顺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家工业化初期运转良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模式。然而,传统经济模式与生俱来地具有僵化、呆滞的弊端,缺乏自我调节的功能,难以跟踪科学技术的发展。当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后,弊端外现,难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开始对传统经济模式进行扬弃,建立符合科技进步趋势,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以保证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受形势背景、政治环境、思想认识等因素影响,各个历史时期建构起了关于南昌起义的不同历史叙事框架与叙事话语,形成了各个时期关于南昌起义不同的历史认知与历史评价。其总的趋向就是,历史越往后,历史评论者就越把南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放置在更长的历史时距、更宽的历史场域来看待和评价,对它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就越客观全面。其历史启示就是:历史场域的变化必然导致历史叙事框架的变化,并由此导致历史评判标准的变化;而任何历史评论都必须慎重,必须考虑到历史的涟漪影响,必须注重从更宽广的历史时距来观察,而不能在当时就盲目地下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