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认识开除党籍后的陈独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独秀在我党的历史上曾经是个有影响的人物。如何认识陈独秀,乃是历史人物评价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张巨浩同志就如何认识开除党籍后的陈独秀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本刊载此,以期推进评价历史人物之研究。  相似文献   

2.
身心关系问题即生理和心理的关系问题,身体和心灵在相互关系中的地位和相互作用如何。身心关系问题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不同时代的哲学家,心理学家都对其进行了思考和探究,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论。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生产力水平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其自身的认识局限,这些思想难免带有形而上学的色彩。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和工具,对西方现代以前的哲学家关于身心关系问题的认识进行分析和批判,分析其中的认识论倾向,以期对后续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安平 《日本研究》2009,(3):26-29
历史认识问题是影响中日两国正常交往的障碍之一。本文以对日本国民历史认识产生重大影响的日本媒体为例,分析了能够表明其历史认识问题的诸多言行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在当前媒介化社会和全球信息一体化进程中,拥有广泛而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体可以起到促进国家之间正常交往或影响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重要作用的论点。认为日本媒体的历史认识问题也是影响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心理史学与历史人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分析作为一种方法去研究历史和历史人物应注意心理同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物个性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个体心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及群体心理的分析。同时 ,在对历史人物进行心理分析时应注意个体的阶级性 ,搜集充分的有关历史人物个体心理材料 ,关注那些变动着的心理、生理因素对人物行为的影响和个人之间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历史决定论:历史的考察和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耕 《求是学刊》2002,29(6):37-44
历史运动的规律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及其关系 ,历来是历史哲学关注的中心和争论的焦点 ,而问题的实质仍是如何看待历史决定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从历史上看 ,历史决定论在近代历史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 ,而反历史决定论观念则是现代历史哲学中的主导思潮 ;就逻辑而言 ,如何看待历史决定论问题体现为如何把握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历史运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关系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历史本身的客观性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相对性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历史决定论与反历史决定论的论战是 2 0世纪哲学研究中最困难、最有争议同时又最富有内容的问题之一。因此 ,弄清这一问题的由来 ,把握这一问题的现状及其问题之所在 ,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课题  相似文献   

6.
2013年12月末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影响,并发展为重大的国际性政治外交事件。本文以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引发的国际反应为基点,分析日本国内存在的否定侵略战争的历史认识问题,以及这一问题对日本与亚洲邻国关系的影响,对日本与亚洲各国今后将如何消除目前的对立状态以及构筑面向未来的全新外交关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学问》2010,(6)
口述历史,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记述历史的方法,是一种可以更真实、更深刻、更具体地反映历史的方法。特别是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口述的历史,更让人重视、更引人关注,更是了解历史、解读历史的一扇窗口。张学良就是这样的一位历史人物。在"张学良口述"中对于"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都有述及,而如何认识这些内容,学术界认识不一。  相似文献   

8.
认识器官是否具有因其本性、结构一功能决定的对客观对象(的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存贮、发放的一定形式,因此认识成果、思维产物是否包含了这种形式和特点,这就是我们要论述的认识和天赋形式问题。认识的天赋形式是关系到认识如何是可能的,认识如何具有客观有效性等一系列认识论的原则。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向辩证唯物主义提出的新课题之一,历史上不少哲学家曾以各种方式提出并探讨过这个问题,但因各种条件限制尚无科学定论。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科学、大脑科学研究的新成就,为我们重新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在,探讨这个问题对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解决哲学史长久以来争论未决的问题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史学主体与历史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提出,史学主体的求真审美感知是联结史学主体与史实之间的桥梁,而在求真审美感知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是史学主体的认知结构和心理格局。本文认为,求真审美感知是史学主体历史认识的生长点。此外,本文还从历史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史学主体对历史认识的制约而形成的历史认识的软化与硬化特征,并通过对传统史学研究中的两种认识倾向的剖析,提出历史认识是史学主体主观性与史实客观性辩证统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学问》2015,(5)
<正>关于如何认识中国历史疆域问题,人们存在着不同认识。有人主张"以当时各王朝的疆域为历代国土范围"1,有人主张"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范围来处理历史上的国土问题"2,有人主张以历史上的秦、两汉、隋、唐、元、明、清统一王朝的疆域为"确定历史上中国疆域范围的主要标志"3,有人主张以"18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前这个时期的中国版图作为我们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9,(1):88-91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社会思潮,在中国沉渣泛起,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历史观念。运用共词分析对历史虚无主义研究文献进行高频词统计,构建社群图谱并对图谱进行整体性、中心性和聚类分析,可直观地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研究内部的结构和态势。历史虚无主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于其基本问题、历史认识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问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探讨,先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有待后续研究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许多现象和问题与日常生活十分相似,略知大概者很多,一旦深究,则无法详细道出原委。比如说,大凡具备一定历史知识的人,或历史学工作者,及至一些历史爱好者,差不多都能对状元说出一二。关于清朝的状元,大多数专业、非专业工作者都能谈出苦于认识。我们姑且暂不评价这些认识的正确与否,如果我们面对宋元强先生洋洋37万言,五易寒署完成的《清朝的状元》(以下简称《状》书),不免会产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缺憾。状元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然而其文化心理、社会影响远远超出了科举本身。时至今日,人们仍在沿用着“…  相似文献   

13.
前言在中日关系当中,历史认识问题成为一个被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包括几个因素。例如,靖国神社问题、赔偿以及补偿的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这些问题都与日本国民的战争观有关。在这些问题当中,或许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影响比其他问题大一点。是因为该问题通过学校教育,对日本国民产生影响,而且受到影响的对象大部分是学生。  相似文献   

14.
章学诚对史家修养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所谓历史研究,就其实质来说,它是研究者的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必然受到史家认识能力的制约。作为历史研究者之认识活动的一种认识成果的史学,它是记述和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其记述和研究的科学程度如何,有赖于史家的认识能力,亦即史家的自身修养。中国史学史上,最早对史家修养提出系  相似文献   

15.
主体重构与科学的历史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科学地阐释历史认识论,如何正确理解“主体重构”是当代东西方历史哲学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对传统史学认识模式的超越入手,论述了主体重构理论的客观性。指出,主体重构理论突破了传统史学提倡通过考证史料,表现“历史真情”的历史认识模式,提出了历史学家所写的“历史”并非是过去事件的原型,而是历史学家从现实生活的兴趣与需要出发所做出的“主体重构”。文章通过对克罗齐、柯林武德等人观点的剖析,进一步指出,主体重构并非是历史学术自由意志的驰骋。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不断变幻,这就为历史学家改写历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和新史料。因此,用新的方式改写历史就成了历史学家创造社会文化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6.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是中日历史认识问题中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从20世纪 80年代以来,它已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重大事件。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中日双方共同 努力,从日本方面看,日本要尊重历史,真心反省;中国方面要注意客观、公正、严肃、科学,尽 量避免把这一问题泛政治化。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虽然在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并于1978年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但是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和解。战争责任、历史认识伴随着领土争端等现实性问题一直影响着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国家间要实现成功的历史和解,加害国和受害国双方都有必要关注宽容与反省、记忆与忘却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宽容与反省、记忆与忘却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从政治学的视角对中日历史和解进行剖析,可以看出:日本要在战争责任以及历史认识的问题上有明确且深刻的反省,才有可能得到中国人民真正意义上的宽容;同时,中日两国应该在坚持条约精神、原则共识的基础上,正确认知和解读双方的历史认识,在涉及侵略战争等历史记忆的问题上探讨共同记忆的可能性,才具备中日历史和解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徐国利 《求是学刊》2002,29(1):110-115
钱穆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儒家人文主义史学家的代表 ,他从历史的人文性和人文科学认识的独特性对历史认识问题作了阐述。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论思想 ,探讨了认识的起源和形成 ,阐发了在人文界认识的体用不二性和人文性。他深入分析了人文科学的认识方式及其特征 ,即重经验、直觉和综括 ,寓价值观与仁慈心 ,这和自然科学认识方式是绝然不同的。进而他还就历史认识的主观性进行了具体分析。钱穆的人文历史认识思想既有积极合理的方面 ,也有局限和错误 ,需要正确分析对待。  相似文献   

19.
认真做好新时代下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党支部的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心理疏导作用,疏通阻塞员工成长进步的障碍,保证后勤团队的整体和谐。本文探讨了如何发挥心理疏导在后勤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帮助员工走出心理上、思想上、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文化遗产科学是一门覆盖许多学科领域的新型交叉学科。其中,历史地理学研究是认识历史文化遗迹形成和分布规律的一项重要基础,可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三大领域。历史自然地理学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以及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历史经济地理学涉及所有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问题,包括许多具体的经济部门和领域;历史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活动的地理特征问题。此外,历史地理学文献对历史文化遗存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