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 专名 者”是古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中“者”的词性,语法学家历来说法不一。大致归纳起来,有“指示代词说”“、具有代词性质的关系词说”和“语气词说”三种观点。本文在调查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各种成说,并结合当代语法学研究新成果,试图阐明“语气词说”的合理性,并对王力先生有关语气词“者”字的解释作了必要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2.
试论词性的变化李志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词义有扩大、缩小、转移之变化,调性也有扩大、缩小和转移之变化。本文就试图讨论一下词性变化问题。一、词性的扩大从词的运用情况来看,某种词性有某种词性的特点,例如名词经常作主语和宾词,动词经常作谓语,大部分能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先秦作品中动词“构”的意义演化作了描述 ,意在说明词的意义与其在作品中的分布情况是密切联系着的。  相似文献   

4.
名词性双音并列复合词的两个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有的是两个同义语素,有的是两个类义语素,还有少量的是两个对义语素。它们并列组成复合词后,它们的词义和构成它的两个语素义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又有着相当大的发展变化。其中一部分词的词义仍保留着构成它的语素义,即它的字面义,见形而知义;而另一部分词的词义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的形式又有不同,和语素义相比,有的词语比语素义减损了,只保留了一半语素义,另一半语素义却消失了;有的词义比语素义增大了,不限于语素义的范围,而增大到泛指…  相似文献   

5.
“连续”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将其词性标注为动词。通过对“连续”一词出现的句法环境进行考察,发现“连续”经常做状语,已丧失了动词典型的语法功能——在句中单独作谓语,却保留了动词可以作定语、受“不”修饰的非典型语法功能。经过分析,认为它是语法化的一个中间体,其词性应该为副词兼区别词。  相似文献   

6.
“努力”一词,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推广处编的《普遍话三千常用词表》把它看作是“形容人的品性、行为的”形容词,冯志纯、周行健二位先生主编的《新编汉语多功能词典》也把它看作形容词,而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却把它看作动词。可见“努力”一词的词性,有些语法专家的意见也  相似文献   

7.
车竞  唐厚广 《理论界》2010,(2):159-160
"到"的词性关系到对由它构成的语句结构的分析与研究。本文通过对"到"的语法特征、句法分布和语法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得出结论:"到"是一个正在虚化的动词。  相似文献   

8.
"丫头"一词原为发式名称,后演变为年轻女性的一种称谓语,受社会发展、观念进步和交际需要等因素影响,"丫头"在交际使用中呈现出多样化的词义内涵和表达色彩,有褒义和贬义之分;丫头语义的多样化有社会进步、观念变化以及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9.
“素质”词义浅析王桂兰马学东近几年,“素质”一词,做为独词、中心词、修饰词而出现,使用的频率越来越多。然而,在不同场合,“素质”做为独词、中心词,它的内涵、外延各不相同。对于这样一个使用频率极高,作用越来越大的词,对它的基本含义、引伸含义、歧义,有必...  相似文献   

10.
“宪法”词义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一词,中国古已有之,后传入日本;日本学者及思想家用“宪法”一词来表述规定以代议制为基础和主要内容的民主制度,又传回中国。可见,“宪法”一词是旧词新用。古代意义上的宪法与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但两者又在形式上存在着某种联系,这是英文“Constitution”能够源于拉丁语“Constitutio”,中文中的“宪法”能够旧词新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 “面首”这个词,过去《辞源》一类词书没有把它的词义源流查考清楚,去年徐铸成先生写了一篇《面首考》,根据他为《汉语大词典》收集的资料,提出“面首”有壮丁、壮汉等五六个义项,认为这是“大大冲破了旧辞书和日本的《大汉和辞典》的只列山阴公主的‘面首’一义”。  相似文献   

12.
“法理”是一个多义词,学科意义上的法理等同于广义的“法理学”。形式意义上的法理主要是指法理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包括中外学说、立法沿革资料、各国立法例、实务见解、立法理由、法律原则、法谚、套语、判例等。实质意义上的法理包含自然法、事物的本质、事物的规律三层含义。法律渊源意义上的法理是将法理视为司法判决的依据。一般认为法理具有导引立法,评判、审查与控制制定法以及对法律渊源的补充三个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史料文献梳理与辨析,从藏汉贸易发展及康定城市史的角度,分析了康定"锅庄"形成的历史背景,解析了"锅庄"一词的来源与变异。  相似文献   

14.
“汉奸”是巾囤由来已久的一个历史文化现象。一说到汉奸.人们自然会想起臭名昭著的石敬瑭、张邦昌、秦棺、吴三桂、汪精卫等一大串汉奸。抗日战争期间.汉奸问题极为突出.甚至突出到了影响抗战进程的地步。实际上,抗战胜利姗姗来迟的原因远不止一个,比如国力弱,军力弱,政治不统一,民族觉醒不够,日寇太强.外援太少等。不过,汉奸太多的确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紧箍咒"本义是一种只用来念的咒语,文章从认知隐喻角度并基于大规模封闭语料库的数量统计,论证了其比喻引申义[+金箍]的嬗变理据以及由此导致的词语搭配范围的扩展。书面形式上还存在"金箍咒"一词,基于《汉语大词典》讨论了二者的语义发展轨迹,将其定性为一对等值异形词,文章最后从词典学角度给出了辞书中如何处理标注该异形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试论语境和词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语境的内容和类型 ,由于方法和目的不同 ,国内外的认识都不一样。语言、语义和词义及其相互关系是研究语境和词义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语言的本质有三个层面。语言和言语是有区别的。语义包融词义 ,词义依存于语义。词义和语义都依于语境。语境可以解释词义 ,显示词义 ,可以使多义词、兼类词词义单一化  相似文献   

17.
种族一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最初具有多种含义。从宋代开始,种族多与某一少数民族名称连用,文献中写作某某种族,含义、用法与现代民族概念相近,这也是1900年以前汉语种族的最主要含义。清末,在构建民族国家过程中,国人创造性的将西方race(种族)概念糅合到汉语种族之中,汉语种族的民族(ethnic)含义得到进一步增强,但也不稳定。由于种族(race)的学科来源、概念的歧义性,加上民族概念的影响,进入民国之后时人赋予了种族许多新的含义,总的趋势是种族的民族(ethnic)含义逐渐丧失,它的种族(race)含义逐渐增强。期间为了消除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危害,1930年代顾颉刚先生曾有意重新建构种族的民族(ethnic)含义。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安定、文化发展,随着民族概念的讨论,汉语种族含义最终在1960年代确立。  相似文献   

18.
"将"本意为"扶持、带领",是一个实义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将"常以实义动词在句中作谓语中心语。南北朝后期,"将"后往往连接一个名词性成分构成动宾结构。由于在语义上"将"不是句子的谓语中心语且"将"及其所联系的客事成分主要用于说明谓语中心语的状态,因此"将"的动词词性相对较弱。到了近代汉语时期,有些句式中"将"所连接的名词性成分既是自身的客事成分又是谓语中心语的宾语。在这样的句子里,"将"的作用是将受事成分位置提到谓语中心语之前,进而完全丧失动词词性。可以说"将"动词词性的虚化过程就此完成。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各时期代表文本中"将"用法的词性特征,从而描绘出"将"动词词性虚化的脉络并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19.
英语名词词义语法化是指具有实在意义的英语名词逐渐虚化为表语法意义或功能的名词或语素的过程。隐喻、转喻和主观化在英语名词词义语法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其语法化的主要方式。另外,英语名词词义语法化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产生新义、发生转义以及词义的扩大和缩小。  相似文献   

20.
江湖一词蕴含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江湖如何从地理名词引伸出社会层面的意义,以及其古今词义的变化。本文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二元结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致使民间社会发生分化,产生了脱离传统宗法制度控制的江湖社会,自《水浒》始,表示这个江湖社会的江湖一词大量使用。而后,随着秘密社会的产生发展,江湖也渐渐被其同化。而后由于封建生产力的衰落和商业社会的发展,江湖词义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泛指社会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