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精神损害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分类的目的在于揭示各类精神损害的特征及其法律意义,为确定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数额幅度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使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在类案中千差万别,严重影响司法公信力。为促进适法统一,建议完善司法赔偿制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通过"三步法"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表"确定赔偿区间,参照酌定考量因素厘定赔偿档次,最后由法官裁量决定具体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3.
关于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具有明显的缺陷和滞后性,不能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功能;我国法律对侵害生命健康权的救济造成极不公平的法律后果;我国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和标准未作出统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类同个案之间判决结果悬殊的尴尬局面。应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提高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使精神损害赔偿与损害结果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精神损害行为法采取的是"限制财产责任方式适用"制度,目前这一制度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弊端和负面作用.因而,必须尽快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行为法.精神损害行为法应该以拟制的等价赔偿、综合衡量、赔偿数额最高限制、法院的自由裁量权为原则,并结合法定、酌定及其他各种因素将赔偿范围和赔偿数额的标准予以量化.  相似文献   

5.
新<国家赔偿法>首次将精神损害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从制度上确立了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还存在着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过窄、未规定精神损害的具体赔偿标准、对违法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惩戒不尽合理等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对于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量化的具体标准,《国家赔偿法》并未作出规定。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可通过国家精神损害赔偿三原则、两区分、四酌定因素的量化原则和方法得以确定。三原则为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原则上不低于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原则、数额适当限制原则、法官酌定原则。两区分是区分不同损害的赔偿和区分人身物质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并参照我国人身物质性损害赔偿标准设定具有适度比例和弹性空间的精神赔偿限度。赔偿限度由立法解释规定较为适当。法官在赔偿限度内斟酌四方面的因素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酌定因素的量化由司法解释规定比较适当。  相似文献   

7.
对人身伤害中的精神损害应否赔偿,我国立法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民法理论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法学对人权关注程度的改变及对生命、健康、身体内在价值的认同。我们就人身伤害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予以探讨,对实践中大量涉及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处理具有指导作用。另外,鉴于我国与精神损害赔偿有关的法律法规内容不多且不全面,建议立法部门应尽快制定侵权行为法,规范精神损害赔偿标准,规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8.
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是死亡赔偿问题的焦点。我国现行的死亡赔偿标准存在不公平、可操作性差等缺陷。要完善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必须在平等、合理、公平和便于操作的原则下,以死者生前住所地平均生活水平为基准,不考虑年龄差异,适当考虑对精神损害有影响的其他因素和赔偿人的经济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或者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可出台最高和最低赔偿死亡赔偿限制金额。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无论在立法还是司法上都呈现出从严适用的特点,既不利于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无法体现对加害人应有的惩罚,因此造成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其根源在于立法理念上的保守,赔偿功能定位不准以及缺乏统一的赔偿标准.当务之急是尽快统一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并逐步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以解决我国精神损害赔偿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对人身伤害中的精神损害应否赔偿,我国立法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民法理论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法学对人权关注程度的改变及对生命、健康、身体内在价值的认同。我们就人身伤害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予以探讨,对实践中大量涉及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处理具有指导作用。另外,鉴于我国与精神损害赔偿有关的法律法规内容不多且不全面,建议立法部门应尽快制定侵权行为法,规范精神损害赔偿标准,规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全纳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对人的社会属性有着特别的要求,而全纳教育能有效地对人的这些社会属性进行培养。构建和谐社会呼唤民主平等的教育、参与合作式的教育、多样化的教育,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全纳教育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亚洲经济缓慢复苏,将以2%~5%的速度增长,而中国的经济将仍以7%的速度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营企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国内经济加快转型,民营企业也将进入"二次创业"的高峰期.民营企业如何改善内外的融资环境,适应新形式,促进经济发展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用企业垄断问题是一个重要法律问题,也是关系到反垄断法适用范围的重要问题。通过公用企业垄断除外适用和我国公用企业垄断的分析,探讨我国公用企业反垄断立法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缺陷的深刻反思,从改进的森林生态服务理论基础出发,提出了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理论和森林生态服务供给机制,分析了森林生态服务供给机制的基本框架、构成要素和配套条件,并且对构建和完善森林生态服务供给机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调整多类型区域供给政策、完善多元化供给主体体系、发展多渠道资金筹集体系和改进多条件价格形成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一个公正的、法治的社会,应该对所有公民的基本人权予以普遍的尊重和保障,这更为突出地体现在对弱势群体所提供的制度保障方面,它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从个人功利及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看,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给弱势群体以安全感。各民族文化中都蕴涵着人道的情怀,正是这种情怀使人类几千年来虽灾祸不断,但仍繁衍至今,生生不息。事实上,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不需要理由,因为它本身就是人类终极性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论高等教育收费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保月 《南都学坛》2002,22(3):114-119
教育产品又称教育服务 ,是指由教育部门和教育单位负责购买、生产提供给受教育者的物质形态的消费品和非物质形态的活动构成的服务类消费品的总和 ,其特殊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决定了高等教育实施收费制度符合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 ;高等教育产品处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 ,属于准公共产品 ,这种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应实施收费制度 ;高代价性、专门性、终极性和多功能性是高等教育产品的重要特征 ,由此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投资应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17.
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核心技术的拥有情况 ,这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本文通过分析民族院校专利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发展趋势 ,对比全国高校专利发展的情况 ,从中找出民族院校专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在对这些不足和差距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在民族院校实施专利战略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并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而目前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尚不够,为此应充分注重源头管理,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应能及时回应,同时应加强执法力度、投入适当经费研究防控措施、加大食品安全举报的奖励、加强食品安全国际间的交流和改变目前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以从政策上引导食品的生产与加工等方面来增强对食品生产的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协调发展战略的价值取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终极目标.现阶段我国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的平均化和超小规模经营已经成为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严重障碍;土地资源紧缺与土地严重浪费的矛盾十分突出;农田基本建设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及劳动力投入与农民的两栖化矛盾等.土地制度变革过程中,应重视农民的作用;要正确看待土地制度变革中政府的行为和作用;土地制度的变革应坚持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土地制度的变革应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