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福建顺昌民俗中的“大圣”信仰和物质文化遗存,在《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应予以充分的肯定;而百回本《西游记》的刊行对顺昌“大圣”信仰的逆向影响和巨大改造作用,同样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福建顺昌宝山“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神位的发现,有助于对《西游记》成书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西游记》成书应该与福建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盱眙的蠙城、淮水、泗水、大圣禅寺、龟山寺(龟山)等众多地名、盱眙山景观与《西游记》描写的地望有极其紧密的关联,盱眙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与《西游记》的内容亦有相当贴近的联系,由此入手,探讨了盱眙淮泗与《西游记》的直接联系,并通过巫支祁神话传说与孙悟空、淮泗神话对《西游记》故事叙述的影响,阐述淮泗神话的流传对《西游记》成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是《西游记》的诞生地,也是“西游记文化”的发祥地。弘扬“西游记文化”是连云港地方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西游记》文化精神能够代表连云港人百折不挠、勇敢拼搏、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开展《西游记》文化研究与连云港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塑造城市文化精神、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辅相成。在阐述连云港开发“西游记文化”资源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连云港“西游记文化”资源开发的策略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全世界华人社区中通行的最具权威的《西游记》版本应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西游记》,而由于人文本《西游记》中的讹误引发了不少消极文化误读和文化误译现象,客观上也影响了《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效果.随着连云港地方学者对人文本《西游记》的顺利勘误和《最新整理校注本西游记》的发行,《西游记》的重译就显得很有必要,同时也为更好地推进“西游文化走出去”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作者素来有所争议,但吴承恩作《西游记》成为学界的主流学说。以此为立足点探讨了吴承恩的身世,其中吴承恩在湖北荆王府,任“纪善”一职,佛国广济的深厚文化和山水风情对其写作《西游记》有很大帮助,考察《西游记》文本,广济的历史人文和民间传说载入《西游记》中甚为普遍,在此基础上探讨广济与吴承恩写《西游记》之谜,认为广济应为《西游记》创作背景地。  相似文献   

7.
小说之创演不能趋同于正史纪实,这是常识.作为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之所以能名扬海内外,正是可贵的说家创演的结果.《连云港日报》刊出的《港城七旬老人校改<西游记>》,文中要对《西游记》中引文“圣教序”按照史实《圣教序》来“校改”,显然是有违小说创作规律的,对这样违背学术常识的作为却大书特书,有煞风景.小说创作与正史纪实是两个不同向度,不仅是小说作者吴承恩不会在《西游记》中照抄《圣教序》,许多小说名著都与史实有诸多相悖之处,正是这些小说家可贵的创演才使得文艺作品具有了超脱史实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中的民间说唱遗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通俗唱词的大量穿插;故事情节模式化现象比较突出;民间俗语的频繁使用。这些残存的民间说唱痕迹,说明《西游记》确曾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民间说唱的孕育,或许其前身就是一种“词话”。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古版本中某些颇具特异性的文字,可称之为“版眼”。“版眼”的妥善选定和正确运用,在分析和推断《西游记》版本的承传演变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对明版早期3部《西游记》的承传演变关系和《西游证道书》是清代诸版本之“祖本”两题的论述,借以证明“版眼”是破解《西游记》版本承传演变之秘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是清代《西游记》版本演变史上独具意义的一种版本。其文字主要来自于明代百回全本,又根据清代真诠本加进了唐僧身世故事。其评点文字认为《西游记》“原是证圣贤儒家之道”,把《西游记》看成是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不免牵强附会。但是,其将《西游记》看作一部具有寓言意味的哲理性小说,并从社会学和人性的高度来看待《西游记》,有其合理的内涵;特别是比较全面地揭示了《西游记》“奇”的特点和“幻中有真”的高度艺术境界,对认识《西游记》的美学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西游记》和《红楼梦》中都写到两块顽石 ,《红楼梦》是从《西游记》的描写中演化出来的。曹雪芹把孙悟空的血液大量注入到贾宝玉血管里去。孙悟空和贾宝玉在强或弱之点上 ,基本是相似的。他们反抗、斗争 ,有似石头 ;他们又一齐归于佛 ,在宗教的牢宠下无能为力。吴承恩和曹雪芹都是石头的歌颂者 ,孙悟空和贾宝玉的被塑造 ,便是明证。二、《西游记》写到的人间国度及地方行政区域凡十余 ,大都是吴承恩凭空结撰的。似西梁女国、车迟国据平话《西游记》、杂剧《西游记》而扩大渲染的是少数。三、散见于明代其他小说、戏曲中片断的、不同于吴承恩《西游记》的孙悟空故事主要有 :1 孙悟空有儿有女 ;2 孙悟空的金箍棒系得自南海龙王敖钦处 ,名“如意棍” ;3 孙悟空一个筋斗打八万四千里。四、《西游记》以邵雍象数学宇宙发生论开头。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名号有一个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的变化,亦可称之为心与魔之间相交的变化。二者相交反映着孙悟空的心路历程,即求心-束心-放心-收心-正心的过程,而这也正是小说的主旨。且心魔相交之说在《西游记》主旨探求过程中始终是一条重要支脉而延绵不断,这与晚明大行其道的心学思潮有着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同时,尽管《西游记》也深受佛学思想的强烈影响和渗透,但仍无法完全背离本土文化的思想渊源而彻底倒向佛学。就小说中仁爱思想的表述来说,作为佛学仁者化身的唐僧遭到贬抑,而具有先秦儒家仁者精神的孙悟空却得到赞美,这成为先秦儒家思想精神存在于小说中的佐证。  相似文献   

14.
消解精神是《西游记》自由精神的重要表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上解构既定观念,形式上采用玩世性的游戏笔墨。所谓既定观念,主要包括构成《西游记》思想基础的儒道佛等观念;所谓玩世性的游戏笔墨,因其玩世的不严肃性,而具有了消解意义,主要包括具有戏谑、幽默、闹剧和童话特征的形式。这种消解精神,主要源自《西游记》写“心”的特征和人物如孙悟空市民式的浪漫与自信。  相似文献   

15.
小说《西游记》以取经作为全书的线索,将孙悟空神奇浪漫的传奇人生和唐僧师徒壮丽辉煌的取经事业作为故事情节,奇幻的情节通过不凡的线索串联起来,唐僧在书中成为使情节和线索相契合的关键。情节和线索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彼此影响,不可分割的关系。情节和线索是小说结构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同对小说的主题具有揭示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体现人物性格,二者之间又相互影响:线索贯穿于情节并推动情节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结合历史文献考释了有关僧伽大师的传说。僧伽大师的传说,自唐代开始、宋代尤盛,与文学结缘并与无支祁的神怪传说融为一体,并与西天取经的故事接轨;阐述了无支祁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源流关系,认为孙大圣的形象源于中国古代神猴,通过各种资料显示了孙悟空形象的衍变,是从无支祁狭窄单调的描写中,一步步扩大、衍变、充实,而更宏大神奇,个性突出的。  相似文献   

17.
在《西游记》众多续作中 ,董说创作的《西游补》和周星驰主演的电视剧《大话西游》有着解构经典的独特意义。《西游补》和《大话西游》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语言使用等方面解构着《西游记》 ,《大话西游》的解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西游补》的解构则有历史与宗教的双重背景。《西游记》自身存在的解构性以及续作对原作继承和解构的二律背反规律 ,决定了《西游补》、《大话西游》选取《西游记》作为其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从早年到晚年多次阅读《西游记》及有关文章时 ,发表了各种评论、感想 ,并在自己的文章、诗歌中多次涉及。本文分别从《西游记》主题思想、孙悟空及其他艺术形象两方面 ,引述了毛泽东的见解 ,并作适当评论。  相似文献   

19.
作为《西游记》中的一号主角,孙悟空身上集中了人类的种种美德,意志坚强、不畏强权、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幽默风趣等等,是人类理想形象的化身。但是,从《西游记》幽默戏谑的风格下可以看到一种无奈的悲情色彩。这恰恰是作者透过神奇怪诞的神魔世界所要表达的社会现实悲剧。作为人类追寻自由理想的化身却不得不面对破灭的理想;作为正义勇敢的化身却成为逆向淘汰权力体系的牺牲者;作为忠诚的卫道者却不得不面对混沌失序的神魔世界。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孙悟空的角色扮演,从中可以感受《西游记》中浓郁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