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时下,一些城市接连发生小区居民私车被砸事件,作案者专挑新车好车砸。舆论普遍认为这与某些人宣泄“仇富”情绪有关。这表明,当今社会似乎正弥漫着一种越来越浓烈的“仇富”情绪。“仇富”这种社会集体性心理障碍,其实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畸形病态的社会心理。对这种病态的“仇富”情绪应当进行疏导、对畸形的“仇富”心理应当进行矫正。当务之急就是弘扬一种以诚信为核心并以善待财富、尊重财富和保障财富为理念的财富伦理,建构一种依法保障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财富规则。一言以蔽之,也就是需要建构崇尚财富的经济文明。市场经济是一个以创造财…  相似文献   

2.
炫富与仇富     
许木咏 《南方论刊》2012,(3):99+102-99,102
从王恺与石崇竞富的故事讲起,引出炫富和仇富的话题。炫富不只是为了享受,还是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实力,是权势在财富上的表现。仇富除了嫉妒和心理不平衡的因素外,主要是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人们对富不只是眼红,还对财富的来源质疑。对炫富与仇富的关系、现象及本质作了分析,提出要区别对待。对这种社会心理做好引导,以促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弱势群体仇富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化解之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丰顺  钟青林 《理论界》2005,1(11):105-106
仇富心理是时下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它的滋长蔓延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若任其发展,必将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仇富心理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4.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无论在心理还是行动上,中国社会的"仇富"行为都不比西方社会更严重;而且,在当前中国社会中,"虐穷"行为远比"仇富"心理更为严重。但是,很多经济学人却往往置"虐穷"行为于不顾,而热衷于大肆宣扬和抨击中国社会存在所谓的"仇富"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些经济学人深受现代主流经济学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信条所支配,它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学教条运用到人类社会之中,从而将市场经济中的一切行为都视为理性的,将市场机制下财富分配都视为公正合理的,并将社会大众要求改革的思潮贬斥为非理性的。同时,这些经济学人之所以信奉现代主流经济学及其社会达尔文主义思维,很大程度上又在于他们狭隘的知识结构,从而缺乏审视和批判流行学说和思维的学术能力。  相似文献   

5.
日前,读到一篇题为《解析民间“仇富”心理》的文章(载《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第9期,下称《仇》文),觉得论者关于“善待财富、尊重财富和保障财富”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他认为社会上“正弥漫着一种越来越浓烈的‘仇富’情绪”则有失偏颇,未免过于袒护富人了。就笔者之陋闻,民间对于富人的一些非议乃至谴责,并不是针对他们的财富,而是针对这些财富的来路不明抑或公然违法。如果富人真的都是“依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凭借自己的智慧、经验、能力,对机遇的审时度势和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发财致富的话,民众是不会无端仇视的,更不会将这“…  相似文献   

6.
陈剑安 《南方论刊》2003,(12):20-23
当代社会利益群体的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部分群体成员中,存在着悲观绝望、积怨仇富、即时行乐、彷徨等待等病态心理.病态心理既是危及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是有害于民族凝聚力的涣散剂.当代心理危机主要导源于经济领域的变动、利益群体的分化.而深化体制改革、加大反腐力度、扶助弱势群体,则是化解危机、确保稳定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资源制度的不同选择,直接影响一国国民财富的生成、增长、分配,这种影响对于社会发展而言,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法律问题,所以,构建一国的资源制度要从多个视角进行。中国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国民财富分配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资源制度问题,是由于特定的资源制度导致国民财富之母——资源——被少数人控制,进而使有限的国民财富被少数人所占有,最终造成国民财富分配的扭曲、社会结构的断裂。  相似文献   

8.
虚拟财富与真实财富--与刘骏民教授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两大基本属性 ,它的价值性不可能离开物质性而孤立存在。虚拟财富不是真实财富 ,它也不能创造财富。虚拟财富的源泉不是它自身 ,而在实体经济之中。虚拟经济对创造和增加国民财富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只要正确和恰当地发展虚拟经济 ,就会避免或减少其负面影响 ,大大推进国民财富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相关问题:一、目前国内外各种研究机构所发布的有关中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都无法保证自己的数值的准确性,只能给人们衡量我国贫富分化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所以我们不能被各种基尼系数吓到。当然也不能由此而否认我们的贫富差距的存在和问题的严重性;二、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定的贫富分化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很难逾越的阶段。既有社会的快速发展,又能保证时时刻刻的绝对公平,这样的一帆风顺的发展方式在目前的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三、从总体上看,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较低,发展中国家基尼系数高。但这不是绝对的,有的发展中国家基尼系数也较低,如埃塞俄比亚为0.30,坦桑尼亚为0.34,远远低于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0.42、中国香港0.43;四、中国政府为防止贫富分化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和办法,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个人所得税的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贫富分化的恶化;五、积极化解仇富心理。仇富心理的危害性很大,它会撕裂社会,制造社会对立,制造社会冲突和断裂,引起社会动荡;它会弱化正当致富动力,严重阻遏社会进步;它会煽动暴民情绪,违反现代民主。面对此种情绪,政府、富人、每个公民都要冷静思索,理性对待,决不能以极端的态度来对待之;六、致力改革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贫富分化不是现代化发展的癌症,它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治愈的药方就是两个:一个是生产力更加发展,一个是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不知从何时起,民间酝酿、弥漫着一种“仇富”情绪,且有扩散、蔓延之趋势。也是,不经意间,拥有私人豪宅靓车的人悄然于我们的身旁,这让某些依旧为生活困窘而奔波、为未来渺茫而忧虑的人们,眼不顺,心不忿,气不过,怒不平。居民社区里时有发生的私车被砸现象,便是这种“仇富”情绪的发泄。在社会心理这个层面上的一些风俗、习惯、成见、情绪、自发倾向等等,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日常民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支配着民众的所言所行,并且很难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层面的利益调整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嬗变而除陈布新。在中国这一古老的国度里,在几千年小农经…  相似文献   

11.
骆正林 《兰州学刊》2011,(10):33-39
中国社会的转型使公众的社会心理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随着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功能分化,中国人的生活空间、精神空间被放大,公民的人格更加独立,参政热情明显提高,契约意识普遍强化,国际意识逐渐增强。另一方面,因为社会结构、制度环境的变化,在传统与现代、进步和落后的碰撞中,社会心理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如落后心理乘虚而入,社会诚信遭遇挑战,仇富仇官心态严重,维权事件频繁发生等。社会心理的负面效应,并非只是社会进步的阻碍力量。只要社会能够正确地对待、引导,负面社会心理不但不会起到负面作用,反而会提高社会肌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转型期,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趋向多元、多样、多态和多变,极少数人群的精神、心理、行为、言语、人格等出现异常,进而产生了焦虑、抑郁、浮躁、功利、失信、仇富、报复等社会病态心理现象,成为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型社会矛盾问题。把握这些社会病态心理的性质特点,探究其产生的机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疏导和消解,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主权财富基金影响力渐增,国际社会对其规制已逐渐进入实质性阶段,但对其功能、法律规制原则与体系未能形成一致意见。主权财富基金虽然与一般投资基金存在资金来源和透明度方面的不同,但同样作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独立的经济实体,对国际经济具有重要的稳定作用;国际社会应建立以平等互利原则为前提、外部稳定原则为核心、经济安全原则和商业化原则为保障的主权财富基金法律规制体系,该规制体系包括国际法层面的多边与双边协议、国际行为准则和国内法层面的国内规范体系;我国作为主权财富基金的参与者和规制者,宜本着平等互利和对等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规制,加强国内规制,促进主权财富基金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里,人们客观存在的利己与损人心理及行为,是"经济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特征.基于这个特征,必须设计和构建严格的制度,既充分反映"经济人"利己属性的基本要求,又充分考虑"经济人"容易出现的损人心理和行为,使正当的个人利益得到激励和保护,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得到抑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们的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5.
"法轮功"邪教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现象,社会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置于背景社会的环境中,研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改革开放出现的社会过渡性失衡,民族心理素质缺陷,信仰多元化导致的观念冲突和无序状态等社会心理现象构成了“法轮功”存在的社会心理因素。邪教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毒瘤,不但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治理,还应该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等方法和途径教育群众,抵御邪教侵袭。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经济形态来讲经历了三个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财富的积累主要靠土地;工业经济时代,财富的积累主要靠资本;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积累主要靠知识。从土地到资本、再到知识,决定财富占有能力的主要因素越来...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演变过程中,早期的政治经济学主要包含两个基本层面的内容:一是构建一个国民财富发生机制的政治与社会的前提性制度框架;二是探讨在这个框架之下个人财富与公共财富之间的关系以及围绕着国民财富而发生的有关劳动、生产、交换和分配等经济领域的诸多经济、政治关系。现代经济学则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第二个层面问题的专属性学科制的分化与扩展。1949年以来的前30年是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轫、推进乃至破溃的时代;而后30年的中国则进入了一个现代社会的转型阶段,这个时代是一个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发轫与发展并面临巨大危机的时代。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在理论上应重提古典政治经济学,并藉此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走出目前的经济困局。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关系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然而,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关系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最终的决定作用的理论,有人却恣意地理解为"经济唯物主义",即认为经济是社会历史发展唯一决定因素的所谓"唯经济决定论"。恩格斯晚年对"经济唯物主义"进行了严厉批判,深刻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因素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最终的基础性的决定作用,而不是唯一决定因素,"经济唯物主义"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和捏造。  相似文献   

19.
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重新理解个性自由及个性自由与法治国家的内在逻辑联系;明确"个性解放”是个人生产力的解放;个性自由是法治国家的价值目标;法治国家将个性自由和个人创造性生产能力的保护原则上升为法治国家原则.提倡在法治规范下的"个性自由和解放”,通过个人创造性劳动的自由发挥,创造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发展社会生产力,并以此建构尊重个性、崇尚个性自由、发展全面个性的法治文化,以此建设中国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0.
社区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综合体。经济发展是社区发展的前提,也是解决农村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要想实现农村社区的现代化,必须完成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经济的转变。影响农村社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家的缺乏和有限的志向、财富有限的观念、人际关系中的互不信任心理、对政府权威的矛盾态度和传统文化价值观。推进农村社区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政府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和商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