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wain(2006)[1]基于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提出了“言语化”这个概念,自此,言语化在二语习得领域被广泛探索。本文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考察了书面言语化对二语学习的影响,探讨了二语习得领域关于言语化与二语学习的研究,分析得出书面言语化促进二语学习,最后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及研究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化学习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内容。文化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隐性内容,与本族文化存在差异的显性内容以及与日常交际相关的实用的显性内容。二语学习者的文化学习应是一个有明确文化意识的、显性的、体验性的学习循环。通过一系列分阶段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学习活动,二语学习者在提高自身语言能力的同时,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言语理解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书面言语理解的可预见性、重复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民俗化的隐喻概念对二语隐喻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隐喻的认知概念是培养隐喻能力的重要一环 ,而隐喻的认知概念错综复杂 ,大多为约定俗成的民俗化概念 ,没有详细周全的明文规则可循 ,这一特性对学习二语隐喻所造成的障碍至今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中国学生的一个英文句子入手 ,剖析了误用习语的原因 ,指出误用是由误解引发的 ,而误解的根源是学生过于依赖词典的解释。文章表明单靠词典的释义无助于清晰地了解民俗化的隐喻概念  相似文献   

5.
"二语习得"、"二语学习"、"外语学习"等概念在目前外语教学的研讨中出现频率很高,其中有不少人对"二语"与"外语"、"习得"与"学习"概念的认识有些模糊甚至相互混淆。本文根据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获得目的语的方式及获得者所处的语言环境,对上述概念作出了相应的界定,以与外语教学及研究领域学者商榷。  相似文献   

6.
二语习得社会派范式下的社会文化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在哲学基础、理论起源、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等方面有众多相似之处,但在语言观、学习观、认知观、关于调节抑或协同等方面又存在诸多差异,这给研究者带来很多困惑,因而对两种理论视角下二语习得研究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厘清两者异同,为研究者在二语习得研究实践中理论视角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社会文化理论视域下的二语发展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自该理论引入二语发展领域,二语发展的研究也逐渐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转向社会文化理论的宏观视角.文章从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理念最近发展区入手,结合支架理论探讨了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教学与评估的启示:在二语教学方面,要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和支架教学的引入;在二语评估方面,要注重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动态评估中的调节与干预作用,加大动态评估在二语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语言中均普遍存在相当数量的词汇化句干,此类语言信息块的使用能够缩短使用者话语输出的编码时间,提高理解语言输入的解码效率。故此,二语学习者需要增强对目标语语块信息的注意力,将之内化进而提高二语语用能力。词汇化句干对中介语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词汇化句干的使用将促进中介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工作记忆是影响二语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核心期刊上近30年公开发表的33篇有关工作记忆与二语学习能力关系的论文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发现:1.工作记忆与二语学习能力总体呈中度相关。2.工作记忆与语言学习中产出性能力的相关度高于其与接受性能力的相关度。3.在工作记忆的四种不同测量方法中,通过言语材料并能够同时测量加工和存储两种能力的测量方法对二语学习能力的预测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及其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语习得研究的历史尽管不长 ,但是其理论却不少。本文在谈论语码转换及其社会作用的基础上 ,从语码转换的角度阐述其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及母语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二语习得领域内关于母语影响的研究,特别是有关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汉语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标记性差异度假设比较客观地解释了母语迁移现象;(2)母语对二语认知能力、输出过程中不同层面的影响尚无定论,其中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影响研究渐趋成熟,而其他二语学习任务中母语影响的研究亟待加强。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该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预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社会语言学研究与二语习得研究之间的联系由来已久,近年来二者之间的结合趋势日益明显。社会语言学与二语习得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相容性,突出表现在语言观的一致、研究视角的靠拢、学习观的认同和对学习对象的共识。由于二语习得是一种应用型的学科,而语言理论又很难直接应用于语言教学,因此造成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日趋广泛,但针对习得的实用性有限,从而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以致混淆了习得与使用的界限。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例,现有的理论尚需回答个体的语言能力究竟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问题。这些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语习得具有社会文化性。通过研究二语习得的过程和社会文化理论的概念,结合语言的社会文化性特点,提出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指导二语习得,开展英语口语交际的活动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二语习得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交叉学科,其理论中的认知与社会文化方面有密切联系,主要体现为学习者个性关注以及注重学习者范式的多元性、动态性.与此同时,"二语习得"与"二语学得"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事实上,只有这两者完美结合,才能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就哲学渊源而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包括行为论、认知论和交互论等。文中简要分析这些主要的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局限之后,运用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习得重新进行阐释,认为二语习得是学习者自身心智发展、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环境、教育者及理论家的协助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借用博弈论对二语习得诸多因素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之后,认为二语习得是在这些因素互相博弈的过程中产生发展的。由此在社会文化理论和博弈逻辑思维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二语习得的互动博弈假说。  相似文献   

16.
二语习得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英语教学的中面临的问题较多,有来自地域不同造成的英语基础状况的不同,也有来自学生自身英语学习的差异,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完善教学机制,提高高校英语的教学质量。二语习得理论给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的动力。本文从二语习得理论开始论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实行因材施教和分级教学的的方式,同时对于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教师如何进行高校英语教学也提出了可以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重点关注习得个别语言单位或者句子加工方面的问题,而且研究通常脱离社会研究个体.而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二语言习得研究,基于社会文化背景,关注个体参与社会活动时的语言使用策略,进而解读互动活动对学习者的语言意义构建能力、思维和认知的影响.我们以论证二语习得领域社会文化理论研究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定位为基础,探讨其核心研究理念,旨在为当代中国外语教育的深化改革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英语学习研究的重点由教转移到了学,学习者因素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其中,二语动机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国外二语动机研究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其最新的研究动态是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这一理论代表了二语动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对提升二语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对国外二语动机研究经历的几个重要阶段进行研究综述,同时阐述了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外语教学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二语习得和翻译具有本质上的联系,两者都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包括对于语言本身的掌握,也包括对二语文化的了解。翻译的过程就是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过程。翻译有助于促进二语习得,是二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与二语相互作用的中介。通过翻译过程中双语语言文化的对比,学习者能更好地了解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二语语言水平,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达到准确、有效地运用外语的目的。因此,翻译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二语学习动因研究:批评和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90年代二语学习动因研究表现出两大特征对此领域代表人物Gardner理论的批评和新模式重建.本文从这两方面系统地评述近十年来二语学习动因研究的发展,讨论此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