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唐鉴》一书的作者,版本、结构特点及其内容作了简单的介绍和考证辨析,并就《唐鉴》的价值及其于研究唐史的作用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2.
从编纂特点和史评特色的角度出发,揭示《唐鉴》为后世所重的原因。《唐鉴》体例简明清晰,义理晓畅,短小而精悍;史实与评论并重,史论各半,判然而分明;历史评论以儒家传统思想为标准,以义理为准绳,维护封建正统;议论修辞多样,气势恢弘,富有哲理,令人震撼、信服。这种鲜明、独特的编纂特点和史评特色是对编年体与史书评论进行的综合改造和创新,对后世影响深远,同时也确立了范祖禹的史学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细致缜密的分析、研究,认为范祖禹所撰《唐鉴》,集中反映了他如下几方面史学思想:1、通过总结历史经验,达到鉴古知今的目的;2、通过撰写《唐鉴》史著,反映自己的政治观点;3、《唐鉴》反映了作者守旧法古的史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范祖禹的《唐鉴》一书,是关于唐代历史兴废的重要史论类著述.在此书中,范祖禹一方面发展了《资治通鉴》中所确立的治乱兴衰之论,在很多方面确实体现了对司马光学派的继承;另一方面,在史事记载、史观表现以及史评、史考方面又有很多独特看法.《唐鉴》成书之后,两宋学者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对它有诸多批评和议论,反映了两宋史家在史书体裁、史书的功能、史家心性等方面的态度与看法,对研究宋代史学批评的发展特点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理学家之史和史家之史作了区分,指出:理学家之史以义理为最高价值,史家之史或兼考虑成败价值;理学家之史主张以义理衡评历史,史家之史重视以"势"之方法理解和诠释历史。从学术渊源看,范祖禹受到史家司马光和理学家二程的双重影响,这大体上造就了范祖禹《唐鉴》的过渡性品格。从文本内涵看,范祖禹之《唐鉴》虽确立义理为其评论历史的方法与最高价值准则,但表现出的义理水准又颇有不足,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史家以势观史的方法论,但又未能较好贯彻。《唐鉴》的诞生,体现了理学对史学的渗透,及从史家之史到理学家之史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全宋文》是目前最大的断代文章总集,是研究宋代文化最为齐全的宝贵资料。兹选录部分学人的评论文章,以帮助读者了解《全宋文》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中文系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参阅教材,影响深远。该教材在"作者简介"、"解题"和"注释"中涉及政区名时很多地方仍然使用旧称,目前使用的2002年版仅中编第二册就有141处之多,涉及97个政区名。教材应体现时代性,对其进行勘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对《史记》进行的注释、评点研究,在明代以前各为殊途,稀见集两方面成果于一书的全面系统之作。清代程馀庆所著《历代名家评注史记集说》,创新体例,集注集评:集古今之注,尤重地理注解,方便后学;集历代一百六七十名家之评论,眉批评点,成一家之言。程氏之书,实为《史记》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版《东华录》校勘指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华录》是清代著名史学家蒋良骐编修的重要史书,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向来为史学界看重。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由林树惠、傅贵九两位先生点校的蒋氏《东华录》是很完善的版本。但是,美玉微瑕,仔细研读,仍能发现其中校勘上的不足,而这些不足多是属于校对的技术性错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学术文化视角综论胡适,确认他属于20世纪中国“卡里斯玛”型的文化人物。他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1891-1917)是其学业的准备阶段,前期(1917-1937)胡适在文学革命和个性解放运动中引领时代潮流,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发表《中国哲学史大纲》,从事中国古典小说考证,为中国现代学术提供典范。二三十年代,胡适在“整理国故”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后期(1937-1962)胡适的学术重点放在《水经注》考证,其影响力远不如从前。他对民主、科学的不懈追求,他对学术独立的坚定信念,为建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六朝文》是清代道光年间许选编的关于六朝骄作文的一个简明读本,颇为行世。清末黎经诰氏为之笺注堪称详赡,然其中尚有一些失误。本文即列举其注“九龙将瞑”、“金刀掩芒,长淮绝涸”、“人非新市,何处寻家”等九例予以纠驳,并指出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大抵在于过分泥守个别词语,而不从全文来通察原作者造语行文之用意所致。这种“释事而忘义”的现象在旧法中是一个通病,今日之治古籍者对此不可沿而不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版刻图录》是一部反映了中国历代版刻艺术的集大成之作,这部书对版本鉴定工作、书籍印刷史的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应当注意《中国版刻图录》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以《中国版刻图录》(1961年第二版)为依据,对其宋金元刻本部分进行勘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所见有关俄文资料,简略介绍俄国著名东方学家巴托尔德的生平、学术成就和《巴托尔德文集》,以便中亚史研究者参考、查阅。  相似文献   

14.
《素问》一书距今久远,在流传过程中,增删改易情况复杂,异文材料丰富。如何判定异文材料的正确与否,常常是见仁见智,彼此难以说服。以《素问》“杂合(离合)”“杂术(离术)”“铸锥(铸兵)”三组异文为例,参考同时代的文献,提供大量书证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编校质量问题,应进行全面校勘整理。校勘整理的目标应是两点:一是订正文字讹误,二是恢复被删改古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16.
从关学追求、选材、艺术手法等方面论述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对晚明性灵小品的继承和超越。梁实秋在美学追求上讲究闲适和情趣,但他能保持学者本色;在选材上讲究“小”和“近”,但更注意表现普遍的人性;他行文简洁,却又借鉴了西方随笔写法。  相似文献   

17.
《黄克强先生全集》自出版以来,为推动黄兴研究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集收录的黄兴著作中有一些错漏之处。因此,很有必要根据相关史料,对其进行补正,以期对于广大读者正确阅读和使用该集以及今后黄兴文集的编辑和出版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真诰》是研究六朝道教史和中古汉语的必用资料,但长期以来没有校注本,这与其重要性极不相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了由日本著名学者吉川忠夫和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对《真诰》作出了精确细致的点校与注解,是目前《真诰》最为翔实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一些点校及排印尚有问题,可再探讨.兹选取27例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对于《史记》的点校,中华书局曾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于是才有了1959年版十卷本《史记》。但是,在翻阅《史记》过程中,仍时或发现其中的一些错误被疏漏。本文所列举的十卷本校勘疏漏,大多为龙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水泽利忠《史记龟注考证校补》、陈直《史记新证》、梁玉绳《史记志疑》等未发现。偶有被发现者,倘觉其未加考论,仍有考论的必要。现在姑且冒昧将其列举出来,以冀商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吴孟复《古籍整理研究通论》的评介,肯定了吴孟复在本世纪文献学研究中的地位、成就及其论的意义、价值;并揭示了吴孟复文献学实践“阅读、研究、整理、教学”四位一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