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班觉 《西藏研究》2012,136(6):74-82
通过运用人类学方法,探讨西藏妇女在通婚范围、婚姻形式、婚姻自主权、婚后居住模式和离婚状况等方面的处境和变化,认为受藏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影响,社会对妇女在婚姻问题上较为包容,有一定的弹性。与亚洲周边其他民族如汉族和印度相比,历史上特别是当代西藏妇女的婚姻地位较为优越。  相似文献   

2.
西藏妇女问题即是西藏妇女的权益问题。当代西藏妇女的权益到底如何呢?这是国内外关心西藏尤其是希望了解西藏妇女状况的朋友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之际,对西藏妇女的有关情况作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考察和介绍,是非常必要的。 在考察现今西藏妇女的状况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旧西藏妇女的境况吧。  相似文献   

3.
西藏妇女与计划生育西普近年来,西藏妇女及其计划生育问题不仅为我们所关注,也引起了国外的注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无法回避旧的时代给藏族妇女带来的残害和痛苦。据一份解放初期的调查,西藏孕产妇死亡率高达500/万,婴儿死亡率达430%U,总人口死亡率则是2...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50至90年代,西藏经历了从极端落后的中世纪状况逐步走向繁荣进步的变化。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共同瞩目。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使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大领主被打倒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被摧毁了,广大西藏各族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了主人。西藏各族妇女从昔日社会的最底层一跃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均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西藏妇女正在逐步实现昔日由于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歧视而被剥夺的权利、机会和责任、尊严。西藏自治区政府拟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充分…  相似文献   

5.
西藏经过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建立起一整套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男女平等的政策法律体系,妇女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赋予了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妇女的政治和法律地位、政治参与状况、平等权利保障状况等的变迁,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西藏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6.
西藏妇女的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的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是影响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对西藏妇女生育行为的分析研究,实在是太少了。鉴于获取资料的困难,以往只能从青甘川滇的藏族妇女生育状况或西藏区内个别地区的资料来间接推测西藏妇女的生育参数。 1990年的人口普查第一次直接地获得了全西藏自治区妇女的生育数据,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还提供了西藏妇女生育的历史资料,这使我们直接分析研究西藏妇女生育水平及生育模式的愿望得以实现。这里我们依据这些第一手资料,从时期和队列两方面来分析1989年西藏妇女的生育水平,将1989年西藏妇女生育模式与全国妇女生育模式相对比以显示其特点。这里还第一次系统地给出了西藏妇女四十年来总和生育率的变化过程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西藏社会的伟大飞跃,开创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西藏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西藏情况极其特殊,国内外都在密切关注着西藏问题。正因为这样,西藏民族教育问题也就具有较为敏感的政治性和一定的国际性。西藏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问题,而且还关系到执行国家的政策问题。因此,国家民委于1988年8月组织了西藏经济社会调查组,笔者参加了调查组,先  相似文献   

9.
张祖文 《中国藏学》2005,(3):149-152
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民族干部队伍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一支以藏族干部为主体、门类较为齐全、素质不断提高的民族干部队伍.本文分西藏自治区成立至1980年、1980年到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前、中央第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等三个阶段,总结了40年来西藏民族干部队伍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0.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调整和改革,西藏教育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认真总结西藏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分析研究当前西藏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符合西藏实际深化民族教育改革的措施,对于健康稳步地发展西藏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淑芳 《民族学刊》2016,7(5):76-82,123-124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 hereafter NRCMS) in Tibetan areas of Sichuan was started in Wenchuan in 2005 , and by 2008 covered all of the province’s Tibetan area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s of the NRCMS on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and alleviating poverty for farmers and herdsmen in Tibetan area of Sichuan. Most parts of the Tibetan areas of Sichuan are located in high altitude districts. Thirty two coun-ties of these areas are classified as “National Pov-erty Counties”. Poverty and disease go hand in hand in these regions. Kashin-Beck disease and hydatid disease are the major endemics in the pas-toral and agro-pastoral areas of Sichuan. Endemic, infectious and chronic diseases are widespread in Sichuan’s Tibetan areas. More than 70% of pa-tients are workers from 20 to 60 years old. Disea-ses are more prevalent in women than in men. Kashin-Beck disease and hydatid disease are cur-rently incurable. Patients suffer from health prob-lems, which leads to a decrease in their income and the heavy burden of medical expenses.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alleviate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farmers’ falling into, or back in-to poverty due to disease. However, the existing med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s not suffici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greatest impact of NRCMS on the farmers and herdsmen in Sichuan’s Tibetan areas is that the system has gradually changed local people’s medi-cal behavior, as well as their underlying ideas a-bout medicine: they begin to believe in hospitals. In particular, more pregnant women are choosing to give birth in hospitals, which reduces the rate of infant mortality and postpartum diseases, and im-proves the health of women. Since the full coverage of the NRCMS in 2008 , the number of people participating in the system has reached the overall average level of Si-chuan province. By analyzing the data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ystem, and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the system on people’s health,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NRCMS’s role in serving the vulnerable population, such as the elderly and infant children, is more marked.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RCMS, all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Sichuan Tibetan areas have established village clinics, which solved the problem of a shortage of medicines and doctors in those areas. Farmers and herdsmen have conven-ient access to medical treatment, enhanc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medical servic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RCMS,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has improved. Infant mor-tality rates have dramatically fall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RCMS improved the medical service capacity of township hospitals and village clinics. And the NRCMS has brought the township hospitals and village clinics into its scope of compensation, which greatly promotes the utilization of primary medical services in Tibetan areas.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of the NRCMS can be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Firstly, the im-
provement in health leads to increased income, be-cause good health can promote labor productivity. Meanwhile, the increase in income will in turn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health. Secondly, the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compensation rate is raised year by year, which reduces the medical fees of farmers, and prevents them from falling back into poverty.  相似文献   

12.
吕志祥 《西藏研究》2007,(3):112-114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但民主法制建设,特别是包括村规民约在内的农村基层民主和农村法制建设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坚强保障。甘青藏区地处西部边远贫困地区,这里地势高耸、交通不便、法律供给不足、法律运行成本偏高。所以,在甘青藏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村规民约依然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文章分析了甘青藏区村规民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清理、修订甘青藏区村规民约的思路,以推动甘青藏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西藏自治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西藏乡村经济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推动西藏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建设西藏新农村,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文章以当前西藏乡村经济的环境和现状为立足点,着重研究西藏乡村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与基本路径,提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西藏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藏族文学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藏族当代文学的发展、分期及主要成就:一、藏族当代文学的诞生、发展和分期;二、藏族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包括纵向继承发展和横向交流、借鉴及影响等;三、藏族当代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新中国藏族文学发展研究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藏族当代文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也是对藏族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化进程的一次学理探究,对促进藏族当代文学的创作、研究和国内外学界进一步了解藏族当代文学提供一个视窗.  相似文献   

15.
朱杰 《西藏研究》2007,(2):107-112
文章以实证方法为突破口,设计问卷,在田野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甘南藏族地区的大众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在田野调查中,以随机抽样和小组访谈作为调查方法,选择了具有典型性的科才乡为研究样本,对于该地受众状况、媒介接触、媒介内容选择、媒介与生活、信息传播场景等作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四川藏区藏传佛教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了四川藏区藏传佛教的现状。近年来,区内藏传佛教复兴的趋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对宗教的需要程度明显更高。在世俗化趋势下,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主要集中在生老病死等人生事务上,民俗信仰的成分很大。它能解决的不是社会发展,而主要是通过补偿、整合和世俗干预等机制来解决个体精神和心理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微 《民族学刊》2012,3(3):52-59,102-103
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沈洛村藏族农民作为调查考察对象,研究藏族农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事实表明,平等和充分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沈洛村藏族农民的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行使民主权利,是藏族农民享有政治权利的主要内容。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享有自治权利,是藏族农民享有政治权利的重要表现。在各种组织中行使民主权利,是沈洛村藏族农民享有政治权利的有效途径。沈洛村藏族农民实现政治权利的过程,既充分体现了藏族农民的权利意识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提升,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宪法权利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巨大成就。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随着政治知情权以及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不断完善,藏族农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将会进一步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论藏族舞蹈的社会特性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舞蹈是由藏族传统的思想文化、特殊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滋养而成,具有鲜明的历史性、传统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社会特性和特定的宗教文化、健身、民族凝聚、弘扬藏族文化、创建和谐社会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藏族人口在现、当代的变迁以解放前、后最为显著。解放前的人口状况阻碍了藏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生殖权和发展权无从实现。解放后,制定了对藏族人口发展的政策,人口的生殖权和发展权得到充分保障。但是,人口长期的过快、过度增长已对藏区的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带来压力。生殖权是家庭的主观意愿与社会要求的统一,生殖权应与发展权相协调。所以,调整和实行符合藏区客观实际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是对藏族生殖权和发展权的完善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藏传佛教僧尼是特殊群体,通过社会保障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体面地生活,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体现,是以人为本政治理念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公正的要求。本文基于实地调研材料研究了甘青藏传佛教僧尼医疗和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及其寺院社会化管理实施情况,并简要评析了僧尼社会保障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