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牧区妇女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女性在婚姻、生育、家庭、所受教育、所从事的职业等方面,均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展现出新的政治面貌,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在广大农区实行免费医疗制度.1997年西藏开始在农区开展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提出了在免费医疗框架下建立合作医疗制度的设想.1998年,提出在全区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实施办法.此后,西藏开始实施以农村合作医疗为模式的公共医疗服务.本文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南木林县艾玛乡为田野调查点,通过调查,详细了解目前西藏农牧民所享有的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农牧民的满意度和有关农村合作医疗在政策措施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范军  罗文雄 《民族论坛》2012,(6):96-101
丧葬文化是黎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与发展,海南黎族丧葬习俗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些变迁与国家意志、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民间信仰、自然地理、环境卫生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间通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促成了黎族丧葬习俗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李玉平 《民族学刊》2016,7(1):76-80, 123
20世纪羌族卫生习俗的变迁是外因性演变与内因性演变相结合的结果.西医技术与实践在羌区的传播、赤脚医生的选拔培养与回村服务、爱国卫生运动和商品经济的繁荣等外部因素对羌族地区卫生习俗的变迁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羌族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也为其卫生习俗的变迁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持.同时,卫生习俗的变迁对羌族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改变和丰富了羌族民众的疾病观与医疗实践,改善了羌族民众的居住环境,拓展了羌族民众的活动时空,增强了羌族民众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曲水县茶巴朗村第四自然村为田野调查地点,对该村不同时期家屋的物质建构和空间分割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为例来探究西藏农区家屋物质建构和空间分割的变迁以及家屋空间内含的意义.西藏自治区2006年以来实施的安居工程是文章一个重要的时间坐标和分析点.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黑龙江地区过年的习俗正经历着一个现代化渐进的过程,尤其是近10年来,过年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细致描述和深入分析,不难看出春节文化变迁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的现代性力量和传统因素之间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京族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但鲜有学者专门研究京族的祭祖习俗。作为我国西南边陲唯一以海为生的少数民族,京族有家祭、墓祭、亭祭三种祭祖形式。家祭和墓祭是“同宗共祖”观念下的同祖共祀,为理想型的祭祖活动,且墓祭的组织形式鲜明地展示了血缘共同体的基本结构。而哈亭的“诸家先灵”之祭祀为异祖共祀,为传统祭祖方式的变异类型,是京族先民根据意识形态模型建构而做出的适当调适,从而使京族地区的祭祖习俗呈现延续和变异的特征。与同祖共祀相比,异祖共祀则侧重于形成横向联盟式的共同体认同。这与京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有利于当地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妇女家庭地位变量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它的测量不仅仅涉及妇女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还包括妇女对个人事务的决策权。新疆伽师县农村维吾尔族妇女对个人事务的决策权与丈夫相比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外出务工的决策权上,社会舆论的压力比其丈夫的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9.
中越边境的跨国通婚十分普遍.本文以这些特殊家庭中嫁入中国的越南妇女为研究对象,她们没有中国国籍、户籍,作为中国家庭的重要成员,她们在国民身份认同方面出现危机,并导致婚姻关系不稳定,家庭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她们的处境给家庭成员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有必要用新的思维来解决这些越南妇女的国籍问题,并采取其他相应措施改善她们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汉文、回鹘文契约文书说明,在3-14世纪的吐鲁番地区长期存在着无人身自由、可以被随意买卖的女奴,她们的命运很悲惨。在普通的乡村家庭中主妇是有一定地位的,社会认可她们的债务继承权,她们甚至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大多为本土化成长,而他们又影响着民族地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对于民族地区教师本土化成长过程的深入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本研究采用田野调研的方式,以甘南州碌曲县为例,通过对于民族地区教师的访谈和观察,梳理了当地教师本土化成长的历程,并基于此,对本土教育发展和教师职业成长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拉萨市七县一区农牧民子女学业状况的调查,发现:农牧民子女学业成绩普遍偏低。家庭文化资本存量缺乏,语言文化类型差异,课程内容远离西藏农牧区实际生活和学校教育的应试教育倾向是造成学业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汉语学习环境和利用西藏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加教学内容的适切性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是提高农牧民子女学业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嘉绒藏族的原生态文化中,独特的姓氏制度可以追溯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的父系来源,实现父系继承关系,这是姓氏制度的内在功能;以"房名"为血缘特征的姓氏文化和联姻形成的姻亲关系,成为村落社会中的二元亲属关系,通过亲属关系结成了村落社会的互助网络,这是姓氏制度的外在功能.在传统的村落社会中这些具有原生态的文化特征作为嘉绒藏族的文化认同现象,迄今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朱杰 《西藏研究》2007,(2):107-112
文章以实证方法为突破口,设计问卷,在田野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甘南藏族地区的大众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在田野调查中,以随机抽样和小组访谈作为调查方法,选择了具有典型性的科才乡为研究样本,对于该地受众状况、媒介接触、媒介内容选择、媒介与生活、信息传播场景等作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位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的上岩坪寨是典型的侗寨。该侗寨的河流、井、鱼塘、消防渠、稻田等,共同构成水资源的活性系统。从当地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传统利用模式来看,侗寨呈现的是人与生态和谐共居的图景。侗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源自村民对水资源的集体维护。  相似文献   

16.
17.
张曦 《民族学刊》2015,6(1):9-26,97-102
藏羌彝走廊的认知经历过封建王朝的"权力中心主义"以及"文化中心主义",也经历了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蜂拥而来的传教士的近代医疗、教育知识的洗礼。实质性的走廊的外部认知也拜陶然士(T.Torrance)、葛维汉(D.C.Graham)二人之力,华西边疆研究学会(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也建功至伟。随着接受过西方社会科学教育的中国学者的跟进,20世纪40年代走廊的地理空间及内部文化实质已有基本呈现。1978年后费孝通先生的"藏彝走廊"概念的提出,走廊研究再得活力。综合学科研究视角的提倡,也正好应对走廊的历史以及现状。在今后的走廊研究中,走廊中诸民族住民的主体性应该得到强调。  相似文献   

18.
The“Tibetan -Yi corridor”is a concept constructed by FeiXiaotong and empha-sized by him during the late 1970s and 1980s. In 2011 ,it was replaced with“Tibetan-Qiang-Yi corridor”,a concept which is rega...  相似文献   

19.
唐卡在今天不仅被视为"热贡艺术"的标志,更被卷入一场全球性的文化遗产化进程。然而,被誉为"热贡艺术"的唐卡,其生成价值、传承方式和技艺表达与其独特的认知体系有关,因此,冠之以"艺术"这样的外来词值得商榷。本文以此为例,试图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当下的传承形制进行探讨和反思。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