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从抗战的背景和边区实际出发,坚持文化启蒙同抗战、同社会、同生产相结合的方针,消除了群众中的文盲和迷信思想,解决了民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教育提高了边区民众素质,有力地配合了前方抗战,促进了边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从抗战的背景和边区实际出发,坚持文化启蒙同抗战、同社会、同生产相结合的方针,消除了群众中的文盲和迷信思想,解决了民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教育提高了边区民众素质,有力地配合了前方抗战,促进了边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爆发后,边区政府确立了社会教育与抗战、生产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强大的政治力量开始全面介入到社会教育中。通过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在向民众普及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宏大的政治宣化。民众在接受新的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同时,也开始接受新的价值观。社教活动成为民众与中共信息互动的媒介,中共也凭借社教活动开始掌控基层民众,进而全面掌控乡村社会资源,政治、社会教育与乡村社会实现了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坚持敌后抗战的政治、军事中心,是领导和推动抗日根据地工作的示范地区。期间,边区总工会一直坚持“抗战为重”的宗旨,通过自身组织的积极活动,动员工人参战和投入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人力和物力支撑。边区总工会的抗战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区工人地位的提高,并为边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抗战时期边区工会的组织活动对今天的工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陕甘宁边区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为保持边区军民抗战经济力,边区政府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边区的抗战实力。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边区通过各类干部学校和干部训练班,以及在职干部教育等形式解决干部缺乏,干部素质不高等问题,从而为边区培养了大批各种层次的干部,这些干部在贯彻中共抗战政策、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边区干部教育在教育宗旨、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等方面都体现了抗战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不仅在理论上强调抗战文化的重要性,而且亲自指导抗战文化建设。他关心新闻出版,重视文艺运动,狠抓抗战教育,注重科学技术,关心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正是在毛泽东的指导与关心下,边区抗战文化蓬勃发展,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石油工业是在经过战争废墟的原有油矿的基础上建立的,也是在边区自给经济建设和反封锁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边区的石油工业成为边区工业建设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边区石油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促进了边区工业经济的建设,为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物质基础,也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文盲率高达90%以上,这严重影响着边区人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因此,边区政府借助农闲冬学、夜校、识字组等社会教育组织形式,掀起了一场广泛的劳动群众扫盲识字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边区社会风气的转化、群众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提高,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并积累了丰富的民众文化教育经验.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财政,保障了边区的军需民用,成为边区人民坚持抗战的重要条件。边区财政的方针和政策,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而制定并逐步完善的。这些方针和政策不但指导了边区而且指导了其他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建设,并且成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边区财政的建立、发展与边区财政的方针政策问题,作一简要论述。一、边区财政的建立与发展边区财政是在复杂的环境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边区处在全国进行抗日战争的环境里,战争是当时的主要任务;日伪及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实行着严密的经济封锁(主要是1939年以后);边区本身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生产落后,又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脱产人  相似文献   

11.
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赈灾救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和梳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赈灾救灾情况,采用了文献资料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陕甘宁边区军民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陕甘宁边区政府紧急划拨赈济粮款、妥善安置灾难民、防疫治病、兴修水利、开展节约和捐助运动、设立义仓、抢种、补种等措施,赈灾救灾成效显著.陕甘宁边区军民战胜灾荒依靠的是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有效组织和领导;注意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生产自救;边区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巩固陕甘宁边区的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摧残人权的种种罪行,有效地同国民党进行争民主的政治斗争;为了消除边区的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不良影响,更好地巩固和建设边区;为了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造就一批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国际盟友,陕甘宁边区政府一方面领导边区军民英勇抗敌,另一方面又在边区实行维护和保障“人民之人权”,从而使这块抗日根据地的人权状况在当时的中国是最好的,成为“民主中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合作社商业经历了一个曲折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业务经营、人员构成、资金来源、商业活动范围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战时特点。边区合作社商业的发展,加强了对敌经济斗争,支持了抗战供给,改善了群众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区农村生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乡村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建设,边区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的社会陋习被新的社会风俗所取代;乡村社会保障系统初步建立;"二流子"得到全面改造。边区的新乡村建设取得了成功,对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可提供经验教训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赢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高瞻远瞩、通晓政治和精通业务的干部队伍,针对当时边区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和边区政府决定对边区干部进行在职教育学习,制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为保障学习任务的完成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实践证明,抗战时期中共干部在职教育制度建设卓有成效,不仅为当时的抗日民主政权培养了大批合格干部,而且也为后来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开展造就了英才,并奠定了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奴化中国,恣意破坏中国的文教机关。一时间,中国的中等教育蒙受重创。为保存教育实力,增进抗战力量,国民党政府勉力应变,建立国立中校制度,督行分区设校,力推职业师范教育,并积极救助由战区退出之教育员生。中国的教育基础不但没有因战事而动摇,反而在某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首次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并将其上升为党的根本宗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关心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教育卫生水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与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反思群众工作得失、注重宣传教育密不可分。它不仅对于树立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巩固边区政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争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今天仍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在这里,为了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带领边区人民进行了经济文化建设,并创立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其中中小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建设,改变了陕甘宁边区落后的文化面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完成的,没有国共合作就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时期战略防御阶段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敌,对于振奋全民族的抗日斗志,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抗战文学研究有所升温,主要表现在研究队伍的壮大、研究中心的形成、研究成果的充实等方面。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文学史及作家作品、社团与流派、传播媒介与抗战文学、区域文化与抗战文学等成为抗战文学研究的热点。抗战文学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文献搜集整理的基础性工作亟待加强,研究视域尚需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