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代关中士人普遍具有的内直外方的性格特征,不仅是唐代关中士人的处世方式和人生态度,而且与忠奉社稷的爱国情怀密不可分;关中士人在时局险恶、仕途蹭蹬的际遇下,则移情临泉山野,隐匿寺观庭院,在归隐之中彰显生命的个性,张扬生命的旷达,以曲折的方式显现了唐代关中士人的内直外方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
旅游作为唐代文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是与唐代科举取士、自由开放思想、经济繁荣的政治经济环境及唐代文人积极上进的入世情怀密切相关的.唐代文人不论是壮游、隐游还是宦游,都充分展示着他们心系社稷、自由豪放、蔑视权贵、傲岸不羁、讴歌自然、以游抒志的强烈的时代特征.同时唐代文人在旅游活动中对后世旅游资源开发、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秦桧的去世,专制恐怖的文化环境开始松动,压抑已久的爱国热情开始苏醒。孝宗即位后的种种举措更促进了爱国热情的高涨。在这种激昂向上的社会氛围中,一种以自信为核心、以露才扬己、悲壮豪放为情感基调的士人风貌和文学风尚成了士风文风的主调。这个时期的辞赋总的倾向是感情饱满、个性张扬、恃才骋气。文人们喜欢通过辞赋来宣泄富于张力的情感、独拔流俗的思想、傲岸不群的人格。辞赋的这种倾向具体表现为激昂慷慨的情绪得到充分释放、个人的胸襟才华得到充分张扬、入世情怀得到充分展现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黄吉平  吴欢 《社区》2012,(15):18
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办事处圳美社区和谐侨区文化广场上,社区舞蹈队带领观众一起跳"志愿者舞"。不论男女老少,都跟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他们用激昂的鼓点、豪放的舞步把现场的气氛点燃。这是圳美社区和谐侨区建设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古代士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是进入仕途 ,科举考试是唐代士人入仕的途径。但是 ,科考特别是进士科考虽能擢第 ,得官却十分艰难 ,于是由先入幕而后登朝便成了唐代士人求得显达的另一途径。河朔本唐代环境恶劣地区 ,却仍有士人入幕。本文通过对河朔藩镇的纳士状况、河朔藩镇人员构成成分的考察 ,揭示失意士人入幕河朔的无奈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李白咏唱黄河的诗虽远少于咏唱长江的诗,但内涵丰厚深邃,突出地表达了诗人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和执著追求自由的个性情怀,充分彰显了唐代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面貌,也更鲜明地体现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气势磅礴、神奇莫测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堪称雄视千古的绝唱。  相似文献   

7.
唐代四个时期的诗人虽均效仿魏晋名士的饮酒风度,但他们的饮酒内涵有所不同。初唐诗人之饮是士不遇与高雅情趣的反映;盛唐诗人饮酒体现的则是乐观、豪放的盛唐气象;中唐诗人的饮酒,是出于独善其身的无奈选择;至晚唐,特别是唐末诗人,他们饮酒的避祸处境,痛苦和悲愤心态与魏晋名士达到了唐代其它时期从未有过的相似。唐代诗人与魏晋名士饮酒风度有如此关系,有着特定的条件和原因。  相似文献   

8.
唐代科举取士的制度设计产生了大量的落第士人.落第的结局,犹如多棱镜,在这类日益庞大的士人群体中折射出多层心态,积极进取之意、感慨悲伤之情、失意怀羞之心、失望归隐之思等杂陈于内.关注落第士人的心态,可以审析唐代下层士子特有的文化心理,了解唐代社会文化生活之一角.  相似文献   

9.
唐人咏昭君诗与士人心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的咏昭君诗是中国咏史诗中独放异彩的一支奇葩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从中可透视出唐一代士人的复杂心态。唐代的士人们以王昭君为载体 ,将其人生感遇寄托于其中 ,表达出了他们张扬进取精神、悲愤怀才不遇、叹惋命运无定以及浓郁乡愁之思的各种心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布衣原指人的身份,即身处下层的平民。但是到了后来、尤其是到了唐代,布衣几乎成为未仕的士人的代名词,即所谓的布衣之士。布衣之士不同于普通的平民,他们是平民中的读书人。布衣之士虽身处贫贱,却以通经籍、明道义而自高。布衣之士,虽然始终没有形成自觉的阶层意识,但是却在历史上形成了士文化中一种突出的现象:布衣精神。主要表现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情怀,即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安贫乐道的士人气节,即不以贫贱为耻、乐道安贫、寂寞以守志的情操;平交王侯的布衣立场。总结这些布衣精神,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士人出处之道。  相似文献   

11.
战国策士的游说对后来的唐代士人的政治生活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唐代士人的行卷与战国士人的游说都是人才的自我推销 ;游说所表现的挑战精神强烈地表现在行卷的每一环节。行卷是对游说的一种深层的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12.
明清理学与文学的论争主要基于世道人心与文学表达方式能否实现“传道”的功能以及传道应该借助的途径和手段。明代关中士人,诸如李梦阳和康海等人尽管以诗文见长,但都是在理学环境浸润下成长起来的士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传统持有相同观点。清初关中士人基于家国情怀,具有强烈的遗民情结,他们出于对世道人心的焦虑,大都对文学中非理学的成分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3.
在唐代,由于书判是朝廷科举铨选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判文的创作颇受朝廷、士人的重视,朝野文士皆习判词.加之唐代士人对判文写作能力重视的社会风尚,促成了唐判的空前繁荣.可以说,唐代所特有的注重判词写作的选官制度以及社会风尚直接促成了判文本身的成熟和兴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题材、风格、艺术表现、创作方法等方面论证了苏轼和辛弃疾词风的异同点。指出他俩的词篇都具有慷慨悲壮、豪迈激昂的特征,但苏词豪放里体现着高旷清雄、浪漫洒脱的风格,辛词豪放里体现着豪壮苍凉、雄奇沉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元末王道失坠、纪纲不振、教化凌夷、吏治腐败、风俗颓废之际,广大士人的卫道精神、拯世情怀骤然升腾,更趋强烈。他们或入仕为宦,拯时济世;或评论时宜,建言献策;或务求实学,引领学风。虽然迫于时势,士人的经世意图屡遭摧抑,极难如愿,但他们的经世努力,无疑彰显了其浓郁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针砭时政、排难解纷、矫正世风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题壁是书写传播时代的审美化大众传播.唐代驿站题壁诗的创作主体主要是文人,也有皇室人物、良家妇女等,作为传播主体,他们往往也是主要的受众;驿站题壁诗的主题主要有羁旅行役、感物即兴、怀古伤逝、留言寄情等类型.驿站题壁诗记录了唐代文人的行旅生活,表现了他们漂泊流离的游子心态、体物入微的诗人意趣和积极入世的士子情怀.  相似文献   

17.
<圣火之舞>以激昂奔放的音调,表现了粗犷豪放、热情质朴、勤劳好客的贵州人民热烈迎接圣火传递、传播圣火精神的艺术形象,是作曲家对"和平、光明、团结与友谊"精神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8.
唐代流行厚葬,但墓志和传世文献中葬于洛阳地区的唐代士人阶层的遗言显示,一部分唐人临终有意选择将自己薄葬。唐代士人阶层遗言薄葬不仅可以作为墓志、传记标榜人物德行的一种途径,也是唐人对丧葬状况、社会现实进行审视的结果。个人观念、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多藏厚亡"思想和盗墓事件多发,均是唐代士人阶层遗言薄葬的主观原因;客观上,社会抵制厚葬的风气、家庭经济能力不济可能导致薄葬意愿的产生。归葬背后沉重的葬费支出也可能影响唐人选择薄葬,在外宦游的唐人临终提出薄葬,将之作为缓和新的居住模式与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故里情节之间矛盾的一种办法。  相似文献   

19.
宋初复古士人如柳开、田锡、释智圆、王禹傅等人的诗学思想普遍体现出对现实的关注。他们赞赏豪健的诗风,这在他们对李白的推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们也推崇杜甫,这显然与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有密切的关系,但杜诗在宋初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作为宋初诗歌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之一,晚唐体特别受到复古士人的喜爱与接受,这与晚唐体诗人大多为方外之士、具有“古”气及“平淡”的精神气质有关。宋初复古士人的诗学思想不仅在当时独具特色,而且对北宋中后期诗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士人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并见之于史乘的各种人士,士大夫是士人中分化出的一个特殊阶层,是官吏队伍中的知识分子。其融知识、身份、道义于一身,视人格完成、文化创造与社会责任为一体,官僚不过是士大夫的“二重角色之一”。唐代关中士人分布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分结构有其鲜明的特征,精神风貌呈现多样化。唐代关中知识分子士的作为和精神面貌反映并影响着唐朝全国知识群体的众多方面,乃至反映和影响唐朝社会生活、精神、文化多方面的情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