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北科技扶贫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北17年科技扶贫中,以科技支撑农业产业,以产业带动陕北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具体做法和成绩。讨论了科技、产业和扶贫之间的关系,认为发展产业是陕北科技扶贫的基础,发挥科教单位的技术优势对扶贫进行科技支撑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对广泛吸收高等院校参与,构建以高校为依托的扶贫技术推广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与贫困地区需求相匹配的扶贫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伴随全球资源的日益紧张,资源型城市如何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已成为关系到其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对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潜力、产业关联、区域产业比较优势、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和现有状况六个方面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借用因子分析模型对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选择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大庆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能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供决策支持,为选择接替主导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陕北民间艺术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策略。首先,梳理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历史及其艺术特点,从中发掘创意设计的潜力,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将如何运用传统资源和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推进陕北民间艺术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总结陕北民间艺术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于陕北民歌大多是通过歌曲演唱了解的,忽视了对其进行理论研究。旋法是音乐旋律的结构法则,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歌,其旋法也迥然不同,研究陕北民歌的旋法,可为歌曲创作提供理论依据,对音乐艺术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陕北秧歌的原始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民俗文化的延续中,保留了大量的原始性特征,陕北秧歌也不例外。陕北秧歌的原始性特征表现为:陕北秧歌源起于上古人类驱鬼逐疫的傩祭舞蹈;秧歌内容中保留着大量原始性,如秧歌角色"方相氏",巫舞"三山刀"、"羊皮鼓",谒庙秧歌、排门子秧歌及转九曲等,都保留着诸多源自上古的习俗;陕北秧歌洋溢着浓郁的原始狂欢精神。可以说,陕北秧歌是陕北民俗中保留原始性特征最多的民俗事项,对于我们了解陕北历史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片面追求效益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引发了资源型城市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危机。将资源型城市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分为存在性可持续、维持性可持续、不减性可持续和限制性可持续四类,并运用数学形式予以表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资源型城市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推导出了评价方法;以陕北资源型城市为例的实证分析表明,陕北资源型城市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进而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发展迅猛,截至今年2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达133.74万户,同比增长28.74%。然而,由于农民群体的特殊性,农村呈现土地流转困难多、剩余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知识结构陈旧、做事古板固执等现实特点,不少"老板"叫苦不迭,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通过对长期蹲点农村合作社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并结合陕北风土文化特点,提出了"总管式"组织理念、"拜把子"利益联结、"吵架式"会议组织和"承包式"劳动形式。以期为陕北农民专业合作社高效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1919年五四运动后,陕北地区不但比较早地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很快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党的先驱者开始在各地建立党团组织。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和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之后,陕北党组织即开始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适应形势的发展,适时地向陕西省委提出两项互相联系的重要战略,即创建陕甘边新苏区和红二十六军,之后,陕北各路红军也于1935年初改编为红二十七军。陕甘边和陕北红军的创建经历了一个由建立红军游击队进而形成大规模正规红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两支红军开创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并最终实现了两支红军、两个苏区的统一领导,为中共中央最终落脚陕北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陕北书院始建于宋代而昌盛于明清时代。在此期间,陕北各地相继建立了书院,书院大部分由地方官和当地绅士捐银而建,其目的是为讲学和生员们准备科学考试提供场所。书院对陕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互相渗透、互相促进,联系密切。在知识经济时代,陕北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对处在其文化圈内的陕北经济有着重要的推动和制约作用,为进一步促进陕北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树立文化经济发展新理念、加速文化创新、深入发展区域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让文化融入经济、服务经济,实现陕北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资源衰竭和支柱产业的衰退,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系统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在资源尚未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新的接替产业,从而实现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资源型城市发展接替产业需要统筹考虑需求结构的变动趋势、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以及当地要素禀赋状况等因素,并寻求适合自身实际的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国内许多资源型工业城市因资源衰退而面临经济滑坡、产业转型、矿竭城衰的局面。文章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例,就其石油资源的开发、接替产业的选择构建、产业模式的选择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陕北地区能源资源的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能源产业规模过大,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为了促进陕北资源型经济转型,陕北地区应当利用当地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选择合理的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以推动陕北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陕北地区城市化问题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地区地理区位及政治地位特殊,属于资源富集而经济落后的革命老区,是陕西经济腾飞沉重的一翼。加快陕北城市化进程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必须因地制宜,克服各种制约因素,走符合当地实际的城市化之路。主要包括:培育并强化现有两座中心城市的功能,以资源开发催生一批小城市;把县城镇作为小城镇建设之重点;结合"退耕还林"试行"生态移民",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防止形式主义和反城市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陕北历史文化暨杨家将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8月13-14日在延安大学召开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研讨会与会代表共一百余人,提交会议论文约70篇。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交流陕北历史文化的相关课题,标志着"陕北"开始真正成为区域史研究的完整对象。本次研讨会的一个亮点是高校的学者们与陕北各地的草根专家们既展示了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同时也真正开始了相互交流和切磋,标志着陕北历史文化研究在整合研究力量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在陕北延川话中,"看"的同义词除"见、瞟、瞪、瞄、瞅、相、觑"等以外,还保留了一组平时难以写出本字的古词语.现将这些词语的本字考证出来,为词语的历史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7.
陕北人民基于自身在黄土高原上的生活体验,在民歌中创造出了许多隐喻性的语言,陕北民歌中的隐喻表达多是以具有陕北特色的事物的体验性为基础的。探讨陕北民歌歌词中的隐喻现象并分析其隐喻语言的体验性,能为认知语言学理论中隐喻的体验性假说提供更充分的汉语实证证据,更科学地解释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陕北地区县域经济中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实践中,陕北地区因地制宜的利用矿产资源禀赋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资源,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陕北各县落后的经济现状;陕北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定位不明确,面过宽,投资分散,造成重点不突出,并且产业关联度小,投资比例不合理,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仍须以能源经济为主导,走新型工业化和市场选择道路,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相结合的道路,才是陕北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央有关政策调整,陕北退耕还林工程今年急待解决巨额资金缺口问题。建议从陕北能源开发收入以及对开发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罚款的收入中,划出一部分,作为陕北持续推进退耕还林的资金支持。抱着"金娃娃"而只知道请北京一再拨款的"叫花子思维"模式,必须改变。  相似文献   

20.
应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陕北村落体育文化的历史背景、特征、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陕北村落体育的文化特征为:特定的乡域性、历史性与民俗性、纵向延伸和横向的融合性、文体结合的艺术性、经济及体育基础资源的匮乏性。提出陕北村落体育文化应该走结合生产、结合文化、结合旅游、结合教育的发展模式,为陕北村落体育的推动及繁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