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北方言作为一种积淀深厚和形式稳固的文化样式,是陕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文化是以原生农耕文化为主体,融会游牧文化驳杂多样性因素和文化特征的一种区域性亚文化,这种文化集中通过陕北方言的发音方式、词类使用、语言风格、修辞方式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而表现出来,并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诗性特征。对陕北方言的诗性特征的审美研究可为当今美学研究带来内容和方法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方言是记录文化的工具,也是民俗文化的构成要素。陕北方言是黄土地锻造的,它不仅积淀着陕北文化,而且体现着陕北文化。透过这种独特的方言艺术,可以回溯曾经的陕北历史,领略精深的陕北民俗,解读淳厚的陕北人性。陕北方言凝结了陕北人的智慧,也雕塑了陕北文化。  相似文献   

3.
陕北文化的分期及其基本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文化是陕北人历数千年而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文化的发生、发展,可以按照历史的自然演进序列划分为远古到秦汉、魏晋到宋辽金元以及明清时期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又可细分为若干历史时期。陕北文化的基本特质表现为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浓重的军事文化色彩,以及文化中的原始性和历史延续性。这些基本特质赋予了陕北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丰富绚烂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旅游是当下旅游的重要方式,陕北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样式和富有表现力的方言,是陕北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在重视文化消费的今天,以方言为载体的陕北地域民俗文化往往会带给人新奇的审美体验,方言在服务文旅的同时又产生了经济效益,推动了陕北文化的宣传与发展,让游客在文化体验中增强了文化认同。陕北方言既是文化资源,又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5.
陕北语言文化与外界碰撞较少,其语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造成其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影响较为突出。本文基于语音的迁移理论角度,从陕北方言的主要语音特征入手,通过对英语语音及陕北方言在语音及音调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了陕北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现象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6.
据传 ,夏初陕北属雍州之域 ;商周时期属统治薄弱之地 ,鬼方、犬戎、猃狁、白狄等少数民族先后占据陕北 ;秦汉以后 ,统治者在陕北都有行政建置 ,封建社会 ,陕北的郡、府、县、道废设无常 ,屡有变迁。民国时期 ,陕甘宁边区时期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 ,陕北的行政建置也有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依附于陕北方言,陕北方言于陕北民歌有着重要的作用。陕北方言中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使陕北民歌的演唱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而土色土香的陕北方言词汇大大增强了陕北民歌的表现力;另外陕北方言词法运用的一些特点,让陕北民歌生动而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   

8.
大量考古资料显示,战国秦汉时期的陕北地区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经济文化繁荣阶段,这种繁荣景象的出现与中原王朝出自于稳固统治巩固边疆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有密切联系,但过度的垦伐和气温的干冷则造成了陕北地区从东汉初期出现了自然环境恶化和土壤沙漠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方法与陕北民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歌歌词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推进陕北民歌研究。从方言地理学角度考察,陕北方言分区与陕北民歌色彩区划基本对应;语言考释能揭示出陕北民歌形成、发展的历史线索;陕北方言的特征分析是深层把握陕北民歌艺术特质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各方言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陕北方言也不例外.由于社会、历史、地理、入文等方面的因素,陕北方言在继承上古汉语语音语义语法等面方面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与其他地域所不同的独特的发音体系.本文拟从陕北方言所处的环境入手,分析陕北方言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陕北民歌体现着陕北的方言和民俗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影响陕北民歌英译的因素有语言、社会文化、译者和读者等因素。在翻译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灵活采用直译、意译、增译等方法,灵活体现原文语义、意境、节奏、韵律等。  相似文献   

12.
陕北方言亲属称谓词有单音节词,有复音节词.复音节亲属称谓词构词理据丰富多样,有重叠构词,内部曲折,添加词缀,添加修饰成分及利用修辞手法等.经过这些构词理据组成的词语共同构成陕北方言的亲属词汇系统,使其在一个较封闭的词汇系统内完成语言交际任务.通过考察亲属称谓词构词理据发现,陕北方言亲属称谓词既有古语词、古音的沿用,又有方言中所具有的特色使用方式,同时还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制度和伦理观念,体现了词语语义内涵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应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陕北村落体育文化的历史背景、特征、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陕北村落体育的文化特征为:特定的乡域性、历史性与民俗性、纵向延伸和横向的融合性、文体结合的艺术性、经济及体育基础资源的匮乏性。提出陕北村落体育文化应该走结合生产、结合文化、结合旅游、结合教育的发展模式,为陕北村落体育的推动及繁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的脂微合韵与方音有关,带有楚方言色彩。先秦时期,楚方言里脂微合韵现象较为突出,至东汉,脂微两部发生合并。这种音变现象起初是在方言中发生的,是秦汉时期楚方言、秦晋方言共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陕北历史民俗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北自古以来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单元,历史的复杂性、文化的多元性,使得陕北的民风民俗特色鲜明。根据20世纪以来关于陕北历史民俗文化的研究情况,陕北历史民俗文化的研究可分为20世纪30、4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目前三个不同时期。对陕北历史民俗文化的研究成果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其研究状况在不断走向繁荣,并且学术水准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6.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民俗事象。民俗既是风俗习惯又是文化现象,民俗的形成和巩固需要借助方言这个有机载体,方言词汇是了解民俗事象的活化石。方言与民俗休戚相关,二者互为因果。作为涵化了民俗要素的陕北方言,是陕北文化的语言符号和民俗符号,带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综合运用语言学、民俗学等理论以陕北民歌作为研究底本,从方言与民俗的关系,梳理和分析陕北方言的特殊量词的修辞功能和文化功能。这是研究陕北方言与文化的新路径,能够为民间文化传承提供有价值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陕北方言中的合音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方言中有为数不少的合音词,这成为它词汇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据调查,陕北方言中可录出十四个合音词,按合成情况分为四类。这些合音词在声、韵、调的组合等方面有共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陕北地名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学是关涉地理、历史、语言、民族等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本文就陕北地名与陕北方言、陕北地名与陕北历史上北方兄弟民族谈了三个问题:一、地名,世代口耳相传,不跟一般字音一起发生历史音变,具有着较大的稳定性,陕北有些地名便保留着古音,不失为研究汉语及陕北方言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二、地名,是各民族文化起源、行政管理的真实记录,因此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借字残留在征服者的语言里的,大部分是地名。陕北在历史上许多北方兄弟民族与华夏族杂处错居,至今尚残留着一些以他们的语言或姓氏命名的地名。三、陕北已出版或待出版的一些地名志,在用字、读音、含义上不乏讹误之处,本文举例性地作了说明、正误  相似文献   

19.
陕北方言反复问句的主要特点在于“、叻、哩”等语气词的使用 ,连词并不重要。由于所插入的语气词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 ,陕北方言的反复问句可以表示丰富多样的体貌意义。陕北方言还有一种特殊的反复问句“得 VP不得 VP”。本文对陕北方言反复问句的结构特点及其用法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着据义定字,据音定词的原则,可以考释出能够代表陕北方言语词的若干本字。由于时、地的不同,这些本字的读音与陕北方言语词的实际读音并不都是完全一致。只要语义一致,语音符合音变规律的,即可定为本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