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胜 《西藏研究》2001,2(2):27-40
格萨尔史诗包括两个部分 ,即至今在民间传唱的口头部分和已经铅印出版的文本部分。其中口头部分占据了史诗的绝大部分的内容。格萨尔史诗虽然呈现出口头和文本交织的繁杂局面 ,但史诗的整体结构却十分清晰 :史诗以格萨尔为中心 ,纵向追溯了祖先“董”氏族的渊源和传承 ,横向铺叙了格萨尔一生的丰功伟绩 ,每个故事在这个坐标中都有适当的位置。史诗的核心内容讲述从“董”氏族———岭部落的衍变过程。史诗提供的这些发展线索 ,能从历史典籍中得到证实。因此 ,我们可以确信 ,“岭”部落、“岭·格萨尔”在藏族史上实有其事 ,而不是民间艺人编造出来的。关于史诗产生的年代 ,经过与藏族最早的《玛桑故事》的比较研究证明 ,它们至少在止贡赞普时代已初具雏型 ,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因此我们可以推断 ,格萨尔史诗在藏族民间流传有两千年的历史。格萨尔史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 ,受到藏传佛教的歪曲和窜改。宗教的文人和信教的艺人竭力美化、神化格萨尔 ,力图让格萨尔脱下战袍 ,披上袈裟 ,甚至供到“保护神”的佛龛上。一些史诗的文本中宗教的色彩几乎掩盖了世俗的内容。研究、欣赏格萨尔史诗必须拨开宗教的迷雾 ,寻找格萨尔的原形。  相似文献   

2.
《格萨尔》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因此,熟悉和研究《格萨尔》必将促进藏学研究,并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 《格萨尔》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氏族部落社会形成的史诗。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描述的古代藏族社会是一个部落社会。它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由分散到统一的全部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承担历史重任的是岭国(当然,这里所谓的岭国是《格萨尔》中描述的岭国,下同)。因此史诗对岭国所属的主要氏族、部落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交待得比较清楚。 格萨尔称王前的岭国,其社会组织已是以冬氏族(gdong)部落为盟主组成的较小部落联盟。我们说这是较小的部落联盟,是与格萨尔称王后逐步组成的新的大的军事部落联盟相比较而言。格萨尔称王前的这个较小部落联盟,除冬氏族部落之外,还有其它氏族部落,如:达戎(stag rong)十八部落,丹玛(vdan ma)十二万户部落,戎巴(rong pa)十八大部落,殊(vbru)部落,果(葛vgog)部落,噶(sga)部落,噶德(dgag bde)部落,高觉(go vjo)部落,甲纳(1cags nag)部落,嘎如(dkar ru)部落,那如(nag ru)部落,  相似文献   

3.
藏族《格萨尔》流传到土族,叙事情节和结构均发生了很多变异。本论文从影响研究学的角度比较分析藏族《格萨尔》和土族《格萨尔》在结构上的不同,认为藏族《格萨尔》的叙事结构是圆型结构,土族《格萨尔》的叙事结构则是树型结构。藏族《格萨尔》属于串联复合情节结构的史诗,而土族《格萨尔》属于并列复合情节结构史诗。  相似文献   

4.
藏族《格萨尔》流传到土族,叙事情节和结构均发生了很多变异.本论文从影响研究学的角度比较分析藏族《格萨尔》和土族《格萨尔》在结构上的不同,认为藏族《格萨尔》的叙事结构是圆型结构,土族《格萨尔》的叙事结构则是树型结构.藏族《格萨尔》属于串联复合情节结构的史诗,而土族《格萨尔》属于并列复合情节结构史诗.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语境下,传唱千年的《格萨尔》史诗及其传承正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除了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和各种版本的书面文本并存外,还有格萨尔藏戏、格萨尔唐卡、格萨尔音乐、格萨尔石刻、格萨尔"朵日玛"、格萨尔漫画、格萨尔彩塑酥油花等等。在藏族民间,《格萨尔》史诗的传播几乎影响了各种艺术门类。本文试图对《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及其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从口头传说到书面文本再到传承形式的多样化,这不仅是选择、判断和再创造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结果,也传承了史诗蕴含的民间文化精神。当代语境下的史诗传承,也伴生着一种文化焦虑。现代性往往导致对经典的疏离和迷失,所以在纷繁复杂的形式与内容之间淘洗锤炼、重铸经典,已经成为史诗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多次深入到土族、裕固族地区实地考察,发现土族、裕固族群众也口传《格萨尔》,经过查访找到一些“隐退”二十多年的老艺人,搜集了不少新篇章。土族、裕固族《格萨尔》的挖掘,不仅拓展了《格萨尔》研究领域,同时它们之间同中有异的独特内容及其形态变异也从比较角度上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我们谈藏族、土族、裕固族《格萨尔》比较研究,除注重其在题材方面的关系之外,还须兼顾作品具体描写的种种宗教色彩和民俗事象,甚至人名、氏族名、部落名,只要有比较价值也应纳入,对艺人及其说唱的作品的结构形态更不能置之不顾,即使从题材上检查作品之间是否有渊源关系时,也不能局限于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艺术形象,史诗描述的内容有时则往往与一个民族由氏族、部落、部族、民族形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那怕它是对这个民族的社会历史现实生活的概括和虚构。前述,每一方面都是一个大题目,在这里,我们不可能详述,仅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做一点粗略而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格萨尔》与康巴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硕 《西藏研究》2004,(4):61-64
康区是格萨尔故里,也是《格萨尔》英雄史诗发源地。文章对康区为何会成为《格萨尔》史诗的发源地以及该史诗在藏族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及其精神价值进行了探讨。认为,康巴人总体上具有个性张扬、强悍和善于开拓进取的性格特点,而造就康巴人这种性格特点的一是康区独特的地域环境,二是康区种族与文化的多元性,这也是《格萨尔》史诗产生的土壤。《格萨尔》史诗不但与康巴人的个性特点息息相通,且代表了藏族文化中对人性的颂扬和肯定的一面。藏族文化中有两个鲜明的层次,一个是对神的信仰、敬畏和服从,另一个是以对英雄的赞美而体现的对人性的颂扬,前者以宗教为代表,后者则以《格萨尔》史诗为载体。可以说,正是《格萨尔》史诗的产生使藏族文化的结构达到了一种完善和完美的状态。故《格萨尔》史诗在藏族文化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价值。而《格萨尔》史诗对英雄的赞美和对人性的颂扬与肯定,也正体现了康巴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藏族文学研究的对象都以书面文学为主,但书面文学并非藏族社会历史发展中文艺接受的主要形式。以听觉和视觉为主要传播载体的口头文艺传统才是广大藏族民众进行文艺创作、传播和接受的主要方式,其代表作为《格萨尔》史诗。《格萨尔》史诗的口头传统接受关系是双向的,既有古典学与口头诗学理论中业已论述的文艺接受过程,又存在不同类型受众的前理解构建出的史诗的多重身份。以《格萨尔》史诗为代表的中国口头传统研究足以参与口头诗学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0.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以她浩繁的卷帙、博大精深的内容和宏伟壮丽的场面 ,跻身于史诗之林 ,堪称“史诗之最”。然而 ,对史诗中主人公格萨尔的诞生地 ,学术界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看到同仁们各说其是 ,作为一名格萨尔研究工作者 ,有责任澄清这个问题。因此 ,去年仲夏季节到《格萨尔》遗物遗迹较多的青海玉树果洛和四川甘孜阿坝等重点地区进行了为期数日的考察 ,此记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格萨尔王传》的分析,对在这部著名史诗中反映的藏族和纳西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考释和研究;并结合历史古籍的记载及民族志的资料,对史诗《格萨尔·姜岭大战》所反映的因争夺盐池而引发战争的内容进行了考证,论证了史诗所描述的内容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格萨尔》中的姜国国王“萨丹”(三多)与藏语“三赕”(丽江)和纳西族民族保护神“三多”之间的关系以及反映在《格萨尔》及纳西族宗教经典和绘画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介绍了流传在纳西族中的《格萨尔王传》的变异文本。  相似文献   

12.
在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研究中,格萨尔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一直是众多学者所争论的问题.而且,在藏文史书中,对格萨尔又有几种不同的称谓.为了寻根究底,追溯历史依据,笔者查阅了手头仅有的部分藏文历史著作.现将其中有关格萨尔的记载摘录出来,供大家作为研究的资料,同时也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分析.一、藏文史籍中的格萨尔1、敦煌藏文历史残卷中的格萨尔  相似文献   

13.
吐蕃文明的第一个产儿是《格萨尔》。它的发展纵横了整个藏族的文明,或者说文化思想史。这样博大的场面、这样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这样震撼两大民族(藏族、蒙族)的巨著,我们要用微观的方法去研究它的哲学思想内涵是比较难的,所以我们必须超越史诗的字面意义而深究它的深层结构。本文旨在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格萨尔》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格萨尔》学领域研究说唱艺人是重要的课题。世界绝大多数著名史诗已成固定文本,没有传唱艺人,而藏族史诗《格萨尔》仍以活的形态被艺人传唱,这一切应归功于神奇的说唱艺人。因此,挖掘、发现、调查和研究说唱艺人是抢救、整理《格萨尔》的重要环节。作者通过实地考察、探访艺人,首次研究《格萨尔》少年说唱艺人斯达多吉,并分析该艺人的说唱特点等。  相似文献   

15.
从雄伟壮丽的青藏高原,到辽阔富饶的蒙古草原,从长江黄河源头,到美丽的贝加尔湖畔,从昆仑山下,到喜马拉雅山周边,到处都流传着一首不朽的诗篇,她的名字叫《格萨尔》。 《格萨尔》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比世界五大史诗——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以及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的总和还要长,至今仍以口头形式广为传唱。《格萨尔》产生于藏族氏族社会开始解体、奴隶制的国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即纪元前后至公元五、六世纪。 史诗一开始就在…  相似文献   

16.
《格萨尔》源远流长,表现了藏民族的民族精神,概括了藏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结合藏民族独特的文化以及历史背景,就像藏文典籍中的传记文学(■)一样,史诗也应该有自己的"素材"(■)。即,《格萨尔》史诗最早起缘于《玛桑仲》;继承了"喇"(■)和"央"(■)的观念等藏民族的原始崇拜;沿用了"格萨尔军王"这一人名,而且在尚武重兵上完全相似;《格萨尔》史诗艺术地再现了吐蕃政权时期的历次战争。  相似文献   

17.
丹曲 《西藏研究》2005,(2):43-49
藏传佛教文化的兴起,对藏族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思想不仅在藏族民间文学作品史诗《格萨尔》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同时藏传佛教寺院对《格萨尔》的保护和传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达那寺为例,就藏传佛教寺院在史诗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等问题展开讨论。作者认为,在史诗《格萨尔》的流传过程中,藏传佛教寺院发挥了传唱、收藏、撰写、研究、收集格萨尔文物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蒙藏《格萨尔》音乐艺术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生在雪域的藏族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上千年来以它特有的魅力被多民族所接受,并各自得到巨大的发展,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博大、渊深、丰厚与多彩。这种多民族共同发展一部史诗的现象,将为我们在研究民族关系和文化交流方面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现就在格萨尔学中具有独特意义的藏蒙《格萨尔》音乐试做一比较研讨。  相似文献   

19.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英雄史诗。本文就《格萨尔》史诗能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和国家广泛传播的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迄今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在藏族群众中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然而,在藏族史料中,有关《格萨尔王传》的记载竟没有留下多少墨迹。尤其是这部巨著的产生,由于史料不足,便成为一个历史的谜。近几年来,随着《格萨尔王传》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它的产生时代,自然也就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试通过《格萨尔王传》(贵德分章本)①中的有关婚姻现象,探析它的产生时代。一婚姻习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婚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