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科学地解释、揭示了社会历史现象及客观规律,因而恩格斯把科学的历史观作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旧唯物主义者无一例外地没有能科学地解释、揭示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2.
(一) 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一切社会和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它指明只有揭示社会现象和思想的阶级实质,才能明了它们在历史与现实中的作用,从而为无产阶级政党确定对待它们的态度提供理论依据。 长期来,由于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现状不清楚,没有  相似文献   

3.
这一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以及国家的基本原理。帮助人们认识阶级的产生及其实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动力作用以及国家的起源、实质和职能。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1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阶级的产生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以及生产资料私有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在大工业发展和世界市场形成、自然科学进入综合性思维阶段和无产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从而使阶级斗争关系明朗化之前,人们不可能清晰地认识世界的普遍联系本质,从而也就不可能用自觉的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去建立实践本体哲学。在这种情况下,即在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所建立的理论根基上,是不可能产生有现实价值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的,所能产生的只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正如恩格斯所总结的:“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  相似文献   

5.
(一)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是它区别于唯心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以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对于这一本质特征,毛泽东在其所撰写的重要哲学著作——《实践论》中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他认为,旧唯物主义者之所以不懂得这一点,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把实践排斥于认识领域之外.所以,要正确地揭示认识的本质,首先必须打破旧哲学的传统偏见,引入和建立科学的实践观,并使之在认识论领域中占据最首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把自己的哲学称作实践的唯物主义,把自己称作“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毛泽东不仅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而且认真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为丰富、发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出了新贡献。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自己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7.
白锐 《中州学刊》2001,(4):64-66
个人发展、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价值追求中的三个不同的层面,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发展构成人类解放的实质内容,而阶级解放则是其中的阶段性任务.  相似文献   

8.
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不仅贯穿于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及历史唯物论等方面,它更是直接来源于人类认识史上自由问题探讨的科学概括和总结。以哲学发展史为考察的基本线索,指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在自由观问题上的根本缺陷,揭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产生的条件及其基本内容,将有助于我们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哲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旧唯物主义者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或者说旧唯物主义者否认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这种观点能站得住脚吗?否! 翻开西欧近代哲学史,从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者,到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再到十九世纪德国唯物主义者,他们不仅没有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相当多的论述。当然,也有不足之处。首先,从自然观来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与科学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海波 《学术界》2002,(1):108-115
马克思在对“旧意识形态”的分析和批判中指出 ,“旧意识形态”是虚假的意识形态 ,其原因在于“旧意识形态”与阶级社会生产方式中矛盾之间的关系 ,在于它是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在观念中的反映。〔1〕如果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 ,并且是科学的意识形态 ,那么它应该有一个完全不同于“旧意识形态”的基础 ,正是在与这个基础的关系中 ,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获得了科学性。本文试图从两种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不同联系 ,探讨意识形态与虚假性和科学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民族问题实质上是一个阶级问题,因此,在阶级社会里就不可能有民族平等与民族和平,因而也就不可能使民族问题得到解决。因为民族压迫和民族的敌对关系是阶级社会中的必然产物。在资本主义以前,那些奴隶主、农奴主不仅奴役其本民族(在严格的意义说是部族)的劳动人民,同时也奴役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深刻的革命。在它以前的一切革命,都是用一种新的剥削方式代替旧的剥削方式。以一些剥削者的政权代替另一些剥削者的政权,而社会主义革命,则不仅要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摧毁剥削者的政权,而且要彻底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的新社会;不仅要消灭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消灭阶级,而且要和过去遗留下来的,反映旧制度的各种思想、观点、传统和习惯等作最彻底的决裂,在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中清除剥削阶级的政治的和思想的影响。因此,不  相似文献   

13.
<正> 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有没有共同性?这是伦理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讨。道德作为人与人之间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同人性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它是人性向社会舆论的延伸和表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性,就有什么样的道德。如果肯定和承认了人性的共同性,那么也就应当肯定和承认道德的共同性。然而,人性有无共同性?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这一问题没有也不可能取得科学的解决。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伦理思想家,由于站在剥削阶级立场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笔者不赞成唯物主义者必然是可知论者的观点。首先 ,该观点与哲学史不尽符合。其次 ,该观点在理论上不能成立。众多旧唯物主义者所以倒向不可知论 ,原因在于 :其一 ,脱离实践考察认识 ;其二 ,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其三 ,不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对立统一 ;其四 ,不理解人的思维的抽象力可以从经验中抽象出理论 ,从而把握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有学者提出了"人本法律观",认为法律的本源从马克思的社本论推进到人本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法律从异化到回归的历史和逻辑必然。但笔者学习后认为,"人本法律观"撇开阶级存在的现实,笼统地界定"人"是法律的本源,不仅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和相关理论相冲突,而且也无助于"人本法律观"锁定的政治目标。在国家与法无不打上阶级烙印的时代条件下,马克思的社本法律观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表明,唯物主义者不能离开特定的社会关系谈人论法,只有"社会关系"才是法律的直接本源。  相似文献   

16.
<正> 正确认识和重新调整国家职能,是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对于改革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实现关系极大。国家的职能有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之分,对内职能是区分国家性质的主要依据。本文所探讨的是国家的对内职能。国家的管理职能由政治职能为主向社会职能为主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揭示,国家是从人类社会中分化出来的管理机构,国家的职能,就其实质而言,都是管理职能。国家的管理职能包括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个方面。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职能。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用来镇压其他阶级的特殊的机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本质与功能、起源与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中,揭示宗教的世俗基础是其核心内容。一、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各部分内容的实质看其核心内容为什么说揭示宗教的世俗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核心内容?对此,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各部分内容的实质得到说明。第一,关于宗教的本质,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三种观点都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想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几个基本问题入手,对“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作些理论探索,以就教于这方面的专家们。一、“一国两制”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内容。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潜心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研究了国家的起源及其本质,特别是研究了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之后所作的科学概括。它强  相似文献   

19.
在民主问题日益社会化,民主成为人类共识的今天,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来剖析民主及其实践,将民主从各种思想迷雾和学术幻影中廓清出来,还其本来面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这是王子杰在他的专著《民主论》中所作的努力。揭示民主的阶级实质是《民主论》一书的重要内容。《民主论》认为,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一定范围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学说史上,最深刻,最富于创造性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是建立在阶级斗争理论之上的学说。它创造性地揭示和分析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它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社会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压迫的工具。所以,国家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只要承认这个学说的前提,就无法抗拒它的结论,就必须承认,有必要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打碎”资产阶级专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