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人民公社产生的可能性.人民公社是国家为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而全面控制农民剩余的一种制度安排.人民公社是以农村公共产品私人供给制度经合作供给向政府供给制度的变迁为契机而建立的,是农村公共产品合作供给制度转化为农村所有产品合作供给制度、进而转化为农村所有产品政府供给制度的产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符合公共产品的特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而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或至少不反对.而当农村所有产品政府供给制度形成时,人民公社随之产生.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产权具有不同于物质资本产权的特征.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人民公社时期劳动力产权制度产生的原因、构成和效率,并指出劳动力产权残缺是人民公社失败的经济原因.人民公社时期劳动力产权主体在与国家博弈中有着自身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3.
制度"创新"与农村人民公社的缘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和促成了人民公社化前我国农村社会的深刻变革,为公社制度的确立准备了必要的政治、经济和组织等方面的条件。公社化的最终实现,是在中央的领导和规范下完成的。人民公社的制度模式是按毛泽东和其他中共领导人的构想设立的。即使是人民公社最激进、最具空想色彩的制度"创新",或得到了中央的首肯,或与他们的设想相吻合,在这方面农民群众所表现出的"首创精神",充其量是中共领导人构想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4.
制度学派认为,制度是社会经济变迁中的决定性因素;正式制度在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的宏观层面和表现形式上起着明显的作用;在微观层面,非正式制度和"路径依赖"的影响更为重要;以制度学派理论为指导,深入考察人民公社时期的苏南农村社会经济变迁,可以拓展和深化"苏(江)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转轨时期农地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代替了人民公社制度,开始了农村土地制度在转轨时期的变迁。从理论上看,制度变迁的原因在于制度变迁主体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组织成本与人民公社制度的组织成本相比确实降低了许多。实践证明,这种改革路径、模式和策略的选择都是特定制度环境下成本最低、推进最稳、效率最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产权结构-计量能力-环境特性-经济绩效"的制度分析框架,揭示了人民公社组织制度低效率的根源,并引入"柠檬市场"模型从监督成本的维度解析了败德行为造成人民公社失败的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制度学派认为,制度是社会经济变迁中的决定性因素;正式制度在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的宏观层面和表现形式上起着明显的作用;在微观层面,非正式制度和“路径依赖”的影响更为重要;以制度学派理论为指导,深入考察人民公社时期的苏南农村社会经济变迁,可以拓展和深化“苏(江)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民公社制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我国实行过的两种农村经济制度。前者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后者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尝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以及两者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人民公社制和联产承包责任制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不同导致了两种制度的效率差异。这也就是为什么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取代人民公社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村治到乡政:乡村管理的第二次制度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民公社体制废除以后 ,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为“乡政村治”。近 2 0年来 ,伴随农村微观经济体制的改革 ,村治发生了重大变迁 ,特别是村民自治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 ,由此构成乡村管理第一次制度创新的主要成果。但是 ,作为国家政权基础部分的乡政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革 ,从而严重制约了村民自治的发展和乡村的有效治理。为此 ,乡村管理必须进行第二次制度创新 ,其重点就是改革和创新乡政  相似文献   

10.
从包工与日工的结合,到"自报公议"的一家独大,从基本口粮的盛行,到其与工分粮的双轨并行,作为集体化时代国家、农业社和社员间交换、消费、分配关系的具体实践方式,工分制度及粮食分配制度的调整与变化无疑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而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年终结算制度亦不例外,同样是国家为维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基层社会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地处三晋腹地的平遥县道备村来说,早在初级社时即已开始推行年终结算制度,此后历经高级社、大公社、人民公社三大阶段,30年的实施使之成为影响这个普通村庄的一项重要制度。尽管年终结算最终由于在按劳分配原则中的自相矛盾而流于形式,然其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奉献以及为之所奠定的物质基础,恰恰凸显了年终结算制度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现代农业的示范者和农业产业化的最早实践者,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兵团农垦团场作为兵团屯垦戍边的组织载体,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着基地规划者、农业产业化的组织、中介与监管者、超市场契约的培育者、农产品品牌塑造者和维护者以及先进农业技术推广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疆自古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为了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稳定河西,屯垦新疆成为历代统一王朝经略边疆的重要目标。凡有军兴,必有屯政,兵屯成为解除国家威胁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保障。因此,历代兵屯在西北边疆经略中发挥了戍边、保证军事后勤供应和稳定社会的作用,具有先行主导的重要战略价值。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进疆大军的生产建设,初步奠定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为国家西北边疆安全、新疆行政管理制度建设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时代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疆兵团诗歌随着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而产生,随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而壮大。20世纪80年代,新疆兵团诗歌成为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即“新边塞诗”。新疆兵团的“新边塞诗”起源于进疆部队军旅诗人创作的诗歌。在六十年的发展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诗歌。“新边塞诗”是历史上西域边塞诗的继续。“新边塞诗”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潮,20世纪90年代衰落。“新边塞诗”的兴起、形成、高潮与衰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既与新疆兵团社会成员的军人身份有密切关系,也与时代社会的发展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4.
农业团场之持续与剩余及社会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团农垦团场的性质和功能框架决定了农垦团场组织目标的非单一性,表现为农垦团场承担着许多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社会成本。农业弱质产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经济剩余水平不能承载较高的组织成本,这种规律性体现在以农业为主的农垦团场的运营中就是高产低效甚至亏损。理解这一规律有助于认识当前制约农垦团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以此来指导农垦团场的改革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成员的社会认同已成为一个重要且紧迫的问题,研究社会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体系下,兵团青少年的社会认同关系到兵团未来发展和战略安全。该文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兵团青少年社会认同具有同质性、模糊化、不稳定性、"零度化"、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自汉代以来,柳中就是西域重要的屯田基地,唐代柳中所在西州成为唐朝经略西域的后方基地。此后,至少自清代以来包括哈密、吐鲁番在内的整个东疆是新疆最为安定、经济最为发展的地区之一。柳中是东疆社会的缩影,研究柳中社会稳定与屯田的关系,对于今天维护东疆地区乃至新疆的稳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有着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民公社是毛泽东提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之一,也是导致“三年灾害”的祸根之一。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坚决支持并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上海和华东地区的人民公社化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3年的“大跃进”彻底失败后,人民公社的弊端暴露无遗,但柯庆施仍然极力维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为正确总结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的教训制造了障碍。  相似文献   

18.
军垦文化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屯垦戍边历史中逐步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有着独特内涵的文化类型,它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中凝聚了诸多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先进性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挥军垦文化的精神作用,就要尊重军垦文化的传播规律,强化军垦文化的传播意识,树立军垦文化的营销传播观念。  相似文献   

19.
媒介产业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媒的产业化进程也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展开的。新时期以来,兵团新闻事业改革发展的历程与其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密不可分,产业化也推动着兵团传媒从新闻观念、新闻业务到新闻管理、媒介经营,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改革。兵团传媒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应该在立足区域市场培育、加强媒体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本土作家的杰出代表,董立勃的小说创作极具鲜明的新疆兵团色彩,其创作底色被深深地打上了新疆兵团这一特殊地域的烙印。"下野地"的独特存在,既是董立勃小说世界的核心关键词,也是新中国初期压缩版新疆社会的组织再现。"下野地"这一艺术空间极富诗性维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地理的某种自然呈现,它的意义是多重的,具有丰富的阐释可能性。可以说,"下野地"属于董立勃,它的艺术内涵独具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