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商隐的诗作以“用典繁复,意境曲折”著称,典故的翻译和意境的呈现,是李商隐诗歌翻译的一个难点。本文将结合李商隐诗的圉内翻译现状和美籍华人刘若愚的李商隐诗译本,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李商隐诗中特色形象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锦瑟》诗,当是他晚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罢盐铁推官困居郑州故居期间)回顾其坎坷一生而作。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的“五十”,大约暗合了作者当时的年龄,所以即此起兴,引出对往事华年的回忆和兴叹。全诗含蓄蕴藉,盛慨万端。有人说此诗是李商隐的绝笔诗,如果不把“绝笔”二字拘泥成病在弥留之际才写的最后遗诗的话,此说大致成立。所以安徽师大中文系古典组编选的《李商隐诗选》,将《锦瑟》列为编年诗最后一首,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3.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颇为特殊,千余年来对他的诗歌或誉或訾.誉之者认为“包蕴密致,演绎平畅,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使学者少窥其一斑,若涤肠而浣胃。”、“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言,屈宋之遗响,盖得之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也.”訾之者却认为“用事深僻,语工而意不及。”、“诗到义山谓之文章一厄.”、“诗人论少陵忠君爱国,一饭不忘;而目义山为浪子,以其绮靡华艳,极《玉台》《金楼》之体而已.”直到今天亦复如是:有人恭维他给唐诗在艺术上开辟了新境界;也有人批评他的一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继承的是诗骚的言志传统与比兴手法,多借咏物、咏史或典故抒怀,故而他的诗中有许多朦胧绵邈的意象,“花”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但李商隐诗中的花意象并不局限于对物象本身的描摹,而是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情感。李商隐诗中花意象的艺术面貌纷繁复杂,其形成也受社会、政局和个人的多重影响。从“花”这一意象出发,统计其使用情况并分析成因,探讨其中蕴含的带有义山精神特质的人生感悟、情感意绪与佛禅体证,并通过意象的用法与搭配分析其艺术特质,综合探析花意象所体现的李商隐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5.
1921年6月,闻一多在《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一文里说: 我想温飞卿、李义山这派人底思想根本上已经受毒了,所以他所见所闻的无往而非“章台舞絮,陌巷飞花”,这便是俗语讲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这种诗家究竟是时代底畸形的产物。有人说义山底作品是“美人香草”之遗音,未免污辱屈原的人格罢。对李商隐持否定的态度,把他看成有“毒”的“堕落的诗家”,嘲笑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但过了一年,即1922年11月26日,他在《给梁实秋的信》里说: 我想我们主张以美为艺术之核心者定不能不崇拜东方之义山,西方之济慈了。他又极力推崇李商隐,把他与西方一流诗人济慈相提并论了。但21年以后,他在《诗与批评》一文里说: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马嵬》诗千年来烩炙人口,但感觉诗中明显存在问题者不乏其人。细加玩味,你会发现,李商隐 这首“老调重弹”的咏史诗其实说唐玄宗故事是虚,寄自身情怀是实。在他故意露出破绽的诗行里,竟然别有更深 一层意蕴。  相似文献   

7.
《东山》在《诗三百篇》中是著名的好诗。从思想到艺术都有突出的优点和特点。但二千年来解诗的人对它有极大的分歧看法。分歧点还常常表现在关键问题上。象过去的种种旧说,互有异同,无须详论。问题是在今天的新说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有人说这是“反战”的诗,有人说“这是征人还乡途中思家的诗”;有人以为这诗的气氛是悲苦的和“悽惨”的,“宛然一幅荒凉农村画”,有人却从本诗中得到“快乐”的和“真够美”的感受;有人以为这诗是具体描写复员兵士实际生活,说他已回到家乡,有人以为只是描写他内心的想象或假想,并没有到家;有人以为这是叙事诗,有人以为这是“完整的深刻的抒情诗”。针锋相对,令人惊异!难道这还不值得研究一下吗?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一生以悲苦执着的政治追求创作了大量政治诗。然而在其政治诗的创作中 ,由于晚唐社会的悲剧使诗人不仅获得了刻骨铭心的悲剧体验 ,也孕育了“才命两妨”的悲剧命运意识和“人间桑海朝朝变”的悲观宿命意识 ,并使其政治诗创作浸淫在“爱君忧国去未能”的悲剧心态之中。本文从李商隐政治诗的创作心理历程分析了其政治诗悲剧创作心态形成的原因 ,揭示了诗人政治诗悲剧创作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9.
(一)《谒山》诗解李商隐《谒山》诗云: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在《玉溪集》中实属难解之作。朱彝尊云:“想奇极矣,不知何所云!”(沈辑三家评)纪晓岚云:“不解”(抄诗或问),又曰:“未解其旨。”(沈辑三家评)冯浩、张采田作过笺释,都认为《谒山》是李商隐“陈情令狐(綯)”之作,但两家对诗题的解释却截然相  相似文献   

10.
在李商隐的交际诗作中,他写给令狐绹的诗最多,情最动人,语最直截,最有心底话想说也能说,且能“屡启陈情”.其《夜雨寄北》也可断为寄令狐绹,从其写作于此诗前后的其它诗看,即可得到验证,也可以互证,这些写给令狐绹的诗都是期望出施援手的.从李商隐寄令狐绹的诗考,令狐绹打压李商隐,真是一桩冤假错案.令狐绹与李商隐的关系非同一般;在李商隐所有的交往中,他与令狐绹最密切,交往的时间跨度也最大;令狐绹对李商隐仕途上的帮助也最大.  相似文献   

11.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是金诗人元好问对晚唐诗坛别树一帜、独放异采的大诗人李商隐的评论。虽然元氏把李南隐和北宋初崇尚其诗的杨亿、钱惟演等人标榜的“西昆体”(刘贡夫《中山诗话》)混为一谈,是不恰当的,但是此诗却集中表达了人们殷切地盼望解释清楚李商隐诗的心情。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晚唐诗歌中别具一格.超现实主义是产生于法国的文艺流派,其影响深远.超现实主义诗歌、电影、绘画等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常用“深层隐喻”或“象征”,多借助梦境、幻觉来表现“本我”,注重意象的选择,各种意象之间往往有一种“蒙太奇”式的跳跃,通过不同意象的“无序”组合来表现内心世界.这些特点与李商隐的“无题诗”有较多相同之处,这也正是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价值之所在.从超现实主义的视角来观照李商隐的“无题诗”,可以为阐释李氏“无题诗”独特的审美价值提供一种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人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生于公元812年,卒于公元863年,他虽然仅活了五十二岁,可留下来的诗却有六百余首。这些诗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三大类,即咏怀诗,咏史诗和爱情诗。这里只谈李商隐的咏史诗。李商隐的咏史诗,有的通过咏史来劝诫统治者,有的以咏史而抒志。后者与他的咏怀诗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咏史抒志,虽是抒写情怀,但它是在咏史的基础上而借史抒志的,而咏怀诗却是通过借景、借物来抒写情怀的,细细品读作品,咏史诗中的咏史抒志和咏怀诗还是不难区别的。咏史诗中最突出的一类内容是通过咏史来告诫晚唐统治者,让他们能以历史为借鉴,不要重蹈历代统治者荒淫亡国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不是一个散文家.他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于诗,其次是骈文.他的诗和骈文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骈文手法入诗是形成李商隐诗歌独特艺术风格的极重要原因.人们有鉴于此,在研究李商隐时,便把注意力集中于他的诗和骈文上.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要全面地理解一个作家,评价他的创作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我们应该顾及其全人、全部作品.李商隐的散文作品虽然为数不多,今天能看到的仅二十篇,但质量颇高,几乎篇篇可传,而且都能从一个角度反映李商隐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因此值得我们重视.宋·谢采伯在《密斋笔记》中写道:“李义山作《李贺小传》、《白乐天墓碑》、《刘叉传》,文体奇逸,不应止取其诗.”他在这里拿来与玉溪生诗对举,以为不可忽视的,就都是李商隐的散文作品.《唐文粹》编者姚铉厌恶骈文,其书“尽黜俪偶”,对李商隐的骈文亦不例外,但对他的散文却特赐青睐,收录了十五篇之多.从前人的言论和做法,我们当可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无题诗而著称 ,成为我国文人恋情诗的代表。然而一千多年来 ,人们往往忽略了他的政治诗 ,以为他只是一位纯情的“爱情歌手”。其实李商隐的一百余首政治诗 ,占其现存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其诗反映统治阶级横征暴敛 ,同情人民疾苦 ,指出“官逼民反”的实质 ;鞭挞宦官专制及其把持军权、干预朝政 ,玩皇帝于股掌之上 ;揭露统治阶级内部党同伐异 ,深刻反映朋党斗争的残酷性 ;反对强藩割据、与朝廷分庭抗礼 ,维护中央集权与国家的统一。李商隐政治诗深刻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和政治斗争 ,他是继杜甫、白居易之后 ,我国唐代又一位杰出的政治抒情诗人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是我国古代极其优秀的诗人.他不仅写有不少官怨、闺思方面的诗,同时也写有不少男女慕悦的艳诗.因为作者有难言之处,或不愿明言,其中有一部分就以“无题”标之.由于这些“无题”诗感情真挚,哀宛动人,诗律精切,造境幽深,不仅音调铿锵和鸣,令人一唱三叹,味之不尽,同时又和诗的色彩交织在一起,给人以音与色的交感,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深得广大读者的喜欢.早在金元,元好问就在《论诗绝句》中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酉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李商隐最受人们喜欢的诗,就是他的《无题》诗.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七律诗《锦瑟》产生一千年来,其主旨至少有16种说法.这些说法因难以自圆其说而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以至于有至少11名学者认为《锦瑟》一诗无解.其所以如此,一是该诗的四个典故比较晦涩,二是该诗有四个词汇未能得到透彻解释.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可看出,《锦瑟》是处于热恋或单相思中的李商隐对意中人的热情赞美.至于这个意中人为谁,今日只可存疑.这是对《锦瑟》这首诗在文本字义、逻辑事理、生平行迹、诗歌风貌诸多方面都顺畅无碍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此诗,以艳为体,笺为爱情诗,落于皮相。因为除了诗面以外,再也拿不出根据;拿出过的华阳观宋道姑,还有什么卢飞鸾、卢轻凤,都已被证明是穿凿附会。还有人说,有这种婚外爱情的是作者本人。全不察李商隐说:“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有  相似文献   

19.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文学家江淹从此句领起,写下一篇惊心动魄而又美丽的《别赋》。唐朝诗人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叹道:“相见时难别亦难”。正因如此,古人常有临别赠诗的习惯。历代诗歌中写离情别绪的不计其数。这类诗,大都或托酒以将意,或写一时之景以兴怀,或寓相勉之词以致意,若无真情实感,就难免矫揉浅俗,流于老套;虽有真情,若无高超的技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一颗明星,但是李商隐的许多诗至今还是千古之谜。李商隐的诗之所以难解,不仅在于有关李商隐的材料太少,李商隐本人喜用典故,也在于后人研究方法方面有所缺陷,主要是整体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