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且说游记     
游记,是写旅游见闻的一种记实性散文。 我国的游记散文源远流长,历有传统,珍品累累,堪称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近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旅游事业的蓬勃兴起,写游记的人越来越多,游记散文日渐昌盛。然而,如何写好游记,能让读者随着作者的足迹,  相似文献   

2.
旅游文学:现代的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本完整意义上的旅游文学史,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的概念是现代才提出的。什么是旅游文学?文学理论界至今未达成共识。作者认为:旅游文学本质上是旅游性与文学性的统一。旅游性不止是指旅游题材,它的特定内涵是:旅游者是文学的主体,作品的叙述人;旅踪结构是文学本体的基本结构;文学展示的客体世界是个实构的旅游世界。旅游文学的文学性则是多层次的复合的审美范畴,它的外延很宽,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把虚构性文学归入旅游文学,会造成旅游文学本质的异变,而把旅游文学视同散文游记,便缩小了旅游文学概念的外延。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旅游文学源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旅游文学源流论熊宪光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浩长河中,以游记和山水诗为主要形式的旅游文学好似一条支流,虽无奔腾浩荡之势,却也源远流长,清幽可爱。它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在它的发展历程中,有些什么引人注目的变迁?各时期旅游文学有何特点与价值?探讨我国...  相似文献   

4.
《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在前文学遗产继承上的比较周岩壁文学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来看的话,总有一定的渊源与流变,也就是说有一足的继承与发展。任何民族任何国家的文学都不能例外;只不过不同作品在文学遗产继承上有隐有显而已。《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的年者都是...  相似文献   

5.
一旅游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品种,在中国源远流长。游记、山水诗词、名胜楹联等旅游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各篇佳作经久不衰,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少人就是受到旅游文学名篇的感染和影响而激发起旅游热情,踏上旅途的。张继的《枫桥夜泊》吸引了国内外多少游客不辞千里来到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又有多少人在西子湖畔吟诵苏东坡、白乐天的西湖诗句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所以说旅游活动孕育和产生了旅游文学,而旅游文学又激发和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融地理学与文学于一书的《徐霞客游记》,向来被看作是一部奇人写的奇书.徐氏七次游浙,浙江是他涉足次数最多的省份.明崇祯九年(1636)他第七次游浙,写下了著名的《浙游日记》,这篇游记成为他整个游记中的重要篇章.《浙游日记》中对地方性的民情风俗多有所涉,在行文的三言两语中,涵义深刻,语言简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我们对它作注、作释、作解,有助于对其整个游记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今天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7.
曾有位老作家这样表述自己的殷切期待和热情呼吁:“我爱游记,尤爱读游记。我总是梦想着一部游记,一部大游记,一部全国游记。我总希望有一天读到这样一部作品,十卷或二十卷。我们已经有人在写共和国的新的历史。也应该有人来写共和国的新的地理。游记,这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今天,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友好往来的扩大和经济科技合作的发展,以及旅游事业日益成为全人类所热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文学艺术家们的全球意识的增强、爱国观念的深化、艺术思维的解放和审美心态的变化,使纪游文学更加兴旺发达。虽然尚未见到一部十卷或二十卷的全国大游记的问世,但游记文学作品已出现不少单行本,而且纪游文学的创  相似文献   

8.
旅游是当今人们生活的热点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和参与者的广泛性,推动了记游文学的发展,促使人们把记游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现象加以研究和探讨。记游文学以其表现方式及内容的特有规定性,同乡土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等众多的文学现象一样,在  相似文献   

9.
一片深重、悲怆,由理性与情感交织而成的忧患之云,浮动在现代游记山水之间。它的存在,使中国现代游记文学具备了沉甸甸的历史份最,成为一轴蕴含极丰的时代画卷。研究忧患意识出现于中国现代游记文学中的客观必然性与主观自觉性,将不仅有助于后人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全貌,而且能为新时期游记文学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教益。中国现代游记作品中的忧患意识,具备一种与时俱来、与事俱来、与人俱来的客观必  相似文献   

10.
<伏园游记>内收<南行杂记><从北京到北京--两星期旅行中的小杂感><长安道上><朝山记琐>四篇文章.孙伏园写作时,并不一定是定位成游记后再写作的,故我们评论<伏园游记>不囿于"游记",更多的是将其作为散文来评析.<伏园游记>独特的魅力一是朴实平缓、庄谐交织的叙述中透着温情隽永,二是由庸常凡俗的生活细节上升为揭示社会人生的本真思考,三是随意自由、不拘一格的智慧写作显示着别开生面的清新典雅.<伏园游记>体现着孙伏园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1.
作为社会现象的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在某一阶段的特征。这种特征意味着人类社会发展演化到一个相对更加文明的阶段。它对于人类生命价值的意义在于生存质量的提高和人的自我发展与进化。作为生活方式来说,旅游活动实际上是异地的吃、穿、住、行以及其他各种与生活相关的消费活动。旅游消费几乎会涉及到国民经济最终消费的各个产业的产品。所以,发展旅游业就是发展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2.
文献情报对旅游地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朱晓华一、我国旅游地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旅游地学作为地理学中最年轻的学科之一,在过去的十年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应用学科是环境的产物,其发展受制于社会对它的需求程度.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  相似文献   

13.
探讨古代游记文学的发展,首先必须界定游记伪内涵。笔者认为,游记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一个门类,是地理与文学的结合体。具体地说,游记是以描摹山水名胜、记叙游踪风情为内容的散文。它必须具备地理因素和文学色彩。所谓地理因素,是指作品中一定要涉及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包括名山大)11、名胜古迹、地形地貌、游览线索等。这可以区别一般的散文。所谓文学色彩,是指作品不是纯客观地模山范水,而是进行文学性的描绘,景中有情,事中见理,或者通过山水描摹,透露出作家的思想境界,感情流向。这可以区别一般的地理书。地理因素和文学色…  相似文献   

14.
浅谈旅游景观的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旅游景观的美感吴祖良,章建祥旅游是一项可以使旅游者丰富阅历、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的有益活动,是随着社会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消费形式,它反映了人们追求高层次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旅游的对象是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  相似文献   

15.
论西方意识流小说王玉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和改善,文学创作也日趋活跃,水平也不断提高。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正是社会进步和文学发展的结果。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已为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所关注,成为许多作家和评论家研...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学界关于文学是否面临终结的讨论,认为文学为人类通向自然家园提供了一条反思的路径,其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属性以及作为话语的蕴藉属性,使得文学具有了一种独特的内涵。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文学以其特殊的属性广泛、持续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它不可能也不会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7.
怎样写游记     
游记是以作者真实的旅游见闻和感受为题材的一种记游性散文。它是以大自然作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描绘风光,描写景物,表现出自然的美和生命,使读者随着作品所展示的山水画卷,神游千山万壑,领略奇丽风物,观赏名胜古迹,见识鸟兽虫鱼.瞻仰建筑风貌,宛如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旅游文学的含义和范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旅游文学含义和范围的讨论,近几年还是比较热烈的,有不少专家参与,发展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见解。本文试图从旅游的角度来观察文学,探讨文学从哪些方面切入了旅游,达成了旅游与文学的结合,把这类两结合的作品视为旅游文学。而不是从文学的角度观察旅游,寻找与旅游发生关系的作品。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提出自己对中国旅游文学范围的一家之言。文学与旅游诸要素的结合就产生了旅游文学。中国旅游文学由这样几大宗构成:头一宗是直接构成旅游吸引物或吸引因素的文学作品,这是文学与旅游资源的结合;再一宗是以旅游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  相似文献   

19.
论山水游记的起源和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说的山水游记散文,是狭义的文学散文中的一类,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就山水游记的特质来说,须有三个要素:第一,对游历途中的山川景物作了具体而真实的描绘。第二,有游踪的记途。第三,有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前人对山水游记的起源也曾提出过一些精辟的见解。清人刘熙载说:“都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把隐士)胜景。柳柳州游记,此其先导耶。”(’)自刘氏此论一出,今天不少研究者都认为(水经注)是山水游记的源头。近人刘师培把山水游记的起源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提出:“赵至入关之作,鲍照大雷之将,…  相似文献   

20.
乔纳森.斯威夫特有意地采用了游记文学的形式作为表达道德教育思想的一种有效载体;其代表作品《格列佛游记》首先在微观上探究了利立浦特和慧胭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下的道德教育,然后又在宏观上把道德教育的议题拓展到全人类。斯威夫特深知人性中具有难以消除的阴暗面,因此他在《格列佛游记》中流露出对人类道德教育的某种忧虑和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