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胡进祥 《学术交流》2004,(2):113-120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政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这意味着既不是城市统筹农村,也不是农村统筹城市,而是非城市、非农村的政府统筹。城乡关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体(对象),即包括城乡空间、城乡产业和社会进步三个层面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核心是统筹城乡社会进步。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是实现城乡机会平等,消除制度歧视成本,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其收敛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距也日益明显,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根据1985-2007年数据,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变动的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期间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的下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距,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率虽然快于中西部地区,但其技术效率低于西部地区,并出现恶化现象;全国各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不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而且会向自身的稳态收敛.  相似文献   

3.
通过理论分析,经济学中三种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各有优劣之处.通过导入数据可以估算出黑龙江省1978-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动趋势,并分析出资本、劳动力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可以测算得出结论:目前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特别是重工业化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还主要依靠资金等要素投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张瑜  王大伟 《学术交流》2007,(10):108-111
中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在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二元结构体系。这种城乡不平等的制度安排导致了农民政治自由、经济自由以及社会机会等合法权益的逐渐丧失,并最终沦为最贫困的群体。依据阿马蒂亚.森的自由是促进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的观点,结合中国农民不自由的现实表现,应从扩展农民实质自由的视角来探索农村的发展路径。为此,需要保证农民获得政治、经济、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上实质自由的实现,进而提高其可行能力,以利于实现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日本完成工业化进程后,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总需求不足、资本收益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等,导致了日本潜在生产率下降,阻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促进创新、消除资源错配、改善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回顾日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历程,并实施时间序列分析,可验证日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对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中国可借鉴日本的经验,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抓手和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群 《求是学刊》2003,30(5):61-6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项重大决策创新。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是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竞争;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率;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转移。  相似文献   

7.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制度伦理既为制度变迁提供了价值目标,又为制度变迁提供了主观条件,人类对制度的正义追求导致了制度发生变迁,对制度正义的追求是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在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现实演变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城乡二元结构变迁受着一颗伦理之心的指引形成的伦理路径.改革前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中国农村居民长期处于绝对贫困状态,要求平等地获得生存权是对制度伦理的终极诉求;改革后,随着劳动时间的合理利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制度的自由价值的诉求,不断地冲击着现有的制度安排,表现出不断的制度变迁的过程.由于二元户籍制度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仍然没有达到制度伦理所需要的价值诉求,由此提出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创新思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给公民尤其是农民以平等、自由的权利;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形成并完善根本解决城乡关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城乡统筹发展视角的农村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广明 《浙江学刊》2005,22(5):170-174
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深化改革,把制度创新放在首位.就农村的制度创新而言,鉴于农村土地制度、金融制度和教育制度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社会发展差距方面的重要性,对这三项制度进行改革,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城乡市场分割是城乡协调与科学发展的重要障碍,但形成市场分割的原因十分复杂,不仅有长期以来的管理体制问题,也有农村经济生活自身问题。在城乡市场统筹建设过程中,一些人希望通过市场解决城乡市场分割问题,实现城乡市场一致化,这种观念影响了城乡市场统筹的具体实施,在城乡市场统筹中要么推卸政府责任,要么对农村市场建设定位过高。因此,要解决城乡市场统筹建设中的难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纠正各种认识偏差,破解体制、途径与目标难题,不断推进城乡市场统筹建设进程,为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城乡新型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五保供养体制亟需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领导也多次强调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无论是遵循城乡统筹的新发展观,还是努力做到“四个协调发展”,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提高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要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目前各方面把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焦点和注意力放在发展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差距扩大的成因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导致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源在于城乡分割管理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均衡。对此,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革户籍制度,以解除对农民的束缚,深化财政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大力发展县城经济。  相似文献   

12.
城乡差距依然十分明显的北京,要想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首先得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其次,还应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创新政绩考核机制;此外,还需要重新审视、调整市场经济体制下涉及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以及必须辩证地看待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环境建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有所改善,但农村环境持续恶化。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环境政策有失偏颇,环境权益不公,环境保护投入不均,城乡环境保护意识差距等,归根结底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城乡二元环境。城乡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相互影响,城乡二元环境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应当统筹城乡环境建设,促进城乡环境保护的一致性。具体做法是:调整环境政策,实行城乡环境保护并重政策方针;调整城乡环境资源配置,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转移环境保护支付,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加大农村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求是学刊》2017,(6):37-45
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经济增长率,而且直接形成实质的经济增长,是各地区收入差异最为重要的原因。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使命是寻找一条能够推动文化产业走向"集约型"发展道路。而文化要素在行业间、区域间的错配将导致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因此,在现有资源约束下,不用再增加要素投入,而通过放松文化市场的准入门槛、增强文化企业创新活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文化产业集聚,以此减少文化企业要素错配程度,提升行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整治是有效推动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流动,促进城乡产业互动,破除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文章试图在乡村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等战略指引下,通过介绍德国、荷兰、日本和韩国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历程及成功经验,分析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形势下,通过搭建“三生”平台、加快“三化”进程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建平 《社科纵横》2008,23(3):57-59
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政府更多的引导和支持.落后地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应该采取"城乡并重"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做大做强经济基础,扶持产业成长;另一方面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培育和开辟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市场,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收入分配状况的持续恶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1991年以来,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经济效率的总体水平并未得到实质性提高.从建立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199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来看,在此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经对中国经济效率总体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应当通过建立城乡居民公平的利益分享机制和实施一系列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措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提高经济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8.
郭葆明 《社会工作》2009,(23):30-32
科学发展观提出后,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逐渐明晰。统筹城乡发展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市民和农民的发展纳入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之中,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制度,在城乡异质的基础上,建立二者功能协调和互补,改变城乡分割局面,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改善城乡功能和结构,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9.
全要素生产率指资本、劳动及其他所有要素 所带来的总和的产出增长。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近20年来日、美等发达国家各产 业的生产率进行了比较,并对日本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生产率低下及产业竞争力下降做了 分析,指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强化产业竞争力、促 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有效的供给不仅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需求,更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城乡"双轨"制的供给机制,导致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存在体制外供给、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调等诸多问题.这种低效、非均衡的制度外农村公共品筹资模式必导致我国农民负担日益渐重的后果.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其成本分担之间的运作系统存在错位失衡.这其中既有制度性因素,也包含非制度性因素作用的结果.据此,应优化、创新相应的制度政策,改变农村公共品供给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以实现在增加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的同时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庶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