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代物流通过与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发展要素连接,使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趋于一体化。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显著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合作伙伴之间减少了交易费用。由此,我国现代物流激活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激活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即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演进;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分析,经济学中三种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各有优劣之处.通过导入数据可以估算出黑龙江省1978-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动趋势,并分析出资本、劳动力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可以测算得出结论:目前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特别是重工业化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还主要依靠资金等要素投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与北京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近二十年来北京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特点的基础上,运用1987~2004年相关数据资料,定量分析FDI对北京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研究FDI与国内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揭示FDI影响北京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从总体上看,FDI促进了北京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7,(1):45-55
马克思衡量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效率和技术进步,如何理解效率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方式,就要深入分析其结构和机制。经济增长方式即扩大再生产类型划分为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任何一种扩大再生产类型即增长方式都是由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决定的。马克思提出全要素生产概率概念——TFP,是经济增长理论一个关键性概念或变量。TFP作为资本积累规律的内在变量,它的变动主要是一个资本积累的总体结构的日趋合理化的过程。对TFP的衡量和模型的建立,对经济增长有着深刻清楚地剖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收入分配状况的持续恶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1991年以来,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经济效率的总体水平并未得到实质性提高.从建立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199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来看,在此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经对中国经济效率总体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应当通过建立城乡居民公平的利益分享机制和实施一系列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措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提高经济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7.
张蕾  王振军 《社科纵横》2002,17(6):24-24
本文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三方面探讨了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走科教兴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农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繁荣农村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贡献。在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分析我国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深入剖析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深层原因,从制度改革的层面提出系统的优化路径,对我国农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崔岩 《日本学刊》2020,(6):1-21
日本在平成时代的30年间发生了重大的社会转型,尤其在经济领域出现了令人难解的现象,一方面陷于长期低增长和通货紧缩难以自拔,另一方面社会运行又显现出高度稳定和不断创新的成果,因此有"失去说"与"创新说"之争。基于经济供给侧的增长核算方法,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发现,在平成时代日本经济超低增长过程中,相当一段时期内其TFP增长也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对经济增长起明显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却与TFP增长相逆;IT投资和研究开发投资也没有对TFP增长发挥积极的支持作用。"日本病"现象的发生,其原因还在于内在的结构性问题。这为解释日本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没有获得显著的成效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0.
《求是学刊》2017,(6):37-45
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经济增长率,而且直接形成实质的经济增长,是各地区收入差异最为重要的原因。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使命是寻找一条能够推动文化产业走向集约型发展道路。而文化要素在行业间、区域间的错配将导致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因此,在现有资源约束下,不用再增加要素投入,而通过放松文化市场的准入门槛、增强文化企业创新活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文化产业集聚,以此减少文化企业要素错配程度,提升行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技术进步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技术进步的内在机制,在经济理论中都是备受关注、并吸引经济学家为之倾注心血不倦探索的课题.本文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1949-1979年日本战后工业化时期技术进步的进程与机制进行分析,期待为仍处于工业化途中的中国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转型速度越来越快.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市场农业迈进的过程中,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所显现的功能也越来越新.在具备互助功能、传递功能、培训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同时,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带动农民生产能力、拉动农民增加收入、拉动农民职业转换、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及合作经济组织企业化的功能日渐凸显.而这些功能既需要双层经营体制、市场经济及农民积极参与等条件,也需要通过能人牵头、政府支持和法律保障的途径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30年来,北京市遵照中央提出的改革方向,结合京郊农村实际情况,在农村经营体制等多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试对此加以简要回顾与总结,并对其未来改革方向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4.
全要素生产率指资本、劳动及其他所有要素 所带来的总和的产出增长。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近20年来日、美等发达国家各产 业的生产率进行了比较,并对日本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生产率低下及产业竞争力下降做了 分析,指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强化产业竞争力、促 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为促进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利用2007—2019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考察了中国自贸试验区设立与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显著促进了中国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影响效应呈动态递增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政策效果因企业高管团队稳定性、企业所处区位而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而言,高管团队较稳定、处于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从自贸试验区设立中获益更明显。从影响机制看,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下降是自贸试验区设立促进民营企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渠道。接下来,我国应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全面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调整,结合我国各地区的区域优势来推动制度创新,强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引领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贾世奇 《创新》2021,15(5):93-104
长期以来,基于文化服务业时空同步性和不可储存性的经济属性,一些经济学家将其视为低效率的停滞部门,发展潜力不被看好.但是,近年来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使这一传统观点受到质疑,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研究发现,文化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波动中保持增长态势,细分行业基本实现了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率增长贡献显著.同时,文化服务业的特殊性质使其可以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形成以内容、创意、科技为动力来源,通过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实现价值增值和外溢的发展逻辑,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关注全球区域经济整合中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本流动问题,说明“资本先行”作为一种价值观和经济规律,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资本流动既会产生收益,也会带来风险。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自由化密切相关;资本带来自由的前提是资本本身必须自由。当经济自由带来更多财富的时候,也必须强调产权或资本所有权必须得到切实的保护。贸易自由化是经济自由的必然结果,形式多样的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发挥的重要作用,是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成果,将继续促进亚洲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继续改善亚洲和中国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市场分割问题仍严重影响着中国地区间资源配置效率乃至TFP.利用文中提出的测算模型及1992-2015年省级层面数据,测算结果显示:省际资源错配导致TFP年均损失9.71%,其中劳动错配导致TFP损失8.62%,资本错配导致TFP损失0.86%,劳动错配程度远高于资本错配;2003年以来劳动错配程度一直在逐年缓解,而2008年后中国资本错配程度却在逐年加重.对各省要素投入过度或不足程度的分析发现,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要素投入相对过度,而东南及环渤海地区却相对不足,尤其是劳动投入;虽然省际劳动配置效率在逐年提高,但截至2015年中西部仍相对存在50%的过多劳动投入,而东南及环渤海地区却存在着40%的缺口.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创新型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科技革命和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将成为下一轮世界经济振兴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发式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崛起提供了重要契机.欠发达地区有条件抓住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通过完善创新机制、务实创新支撑、构筑创新动力、优化创新途径,突破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瓶颈"限制,在新兴技术开发的某些方面取得领先优势,"后发先至",使地区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