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无哀乐论》中关于音乐社会功能的论述虽然内容不多,但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体现了嵇康音乐思想与儒家音乐思想的根本不同.《声无哀乐论》认为音乐实现社会功能的途径主要有两条,音乐通过与舞、诗结合产生社会影响和通过宣泄哀乐之情、引导神情趋于平和来实现影响人心与移风易俗;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审美愉悦的功能、养生的功能和移风易俗的功能.《声无哀乐论》关于音乐社会功能的理解对公民艺术素质培养的启示是:艺术素质培养的目标是"审美",基础是器乐教育,为此要发挥参与者的主动性,以实践为途径来实现.对公民道德素质培养的启示是:通过将音乐淫正的区分可以实现节制思想;人通过音乐融入自然之中,体悟和遵循自然的规律,并以自然的本性为依据来规范和提升自己的心态、精神和行为方式,使之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合唱是高雅的音乐之一 ,高雅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本文以《史记·乐书》中太史公淋漓尽致的乐论 ,说出了音乐可以善民心、感人深、移风易俗的人本原理。运用这一理论论述了合唱艺术的人本属性 ,即 :“闻宫音 ,使人温舒而广大 ;闻商音 ,使人方正而好义 ;闻角音 ,使人恻隐而爱人 ;闻征音 ,使人乐善而好施 ,闻羽音 ,使人整齐而好礼。  相似文献   

3.
"乐教"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代表性。在新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下,音乐应承继传统,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在音乐家族中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歌曲,尤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移风易俗"的作用。但是唯有那些饱含人间真情、深具艺术美感、洋溢时代气息并彰显民族特色的主旋律歌曲,方能真正实现乐教功能;而那些只求政治功能的艺术作品,大多会被历史所淘汰、所淹埋。  相似文献   

4.
美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已为大家所公认,它是不可忽略的,是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代替的。美育是指艺术教育的整体,音乐教育只是美育的一部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确实,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促进少年儿童的智能。音乐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功能要有一个过程,就象吃饭一样,一口饭不成一个胖子。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教学手段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以"美"来激发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学校音乐教育包括音乐课和课余音乐活动。我们要把学生组织在学校整体的音乐教育氛围之中。优美轻松的音乐能解除紧…  相似文献   

5.
音乐艺术产生于社会性的活动和人们的思维活动 ,它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 ,必然反映着现实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为其自身价值的音乐美必然产生于社会需要。历史发展证明 ,音乐的发展取决于它的社会功能 ,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社会需要与音乐自身社会性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作者认为,旧唯物主义单纯以自然属性去谈论人的本质固然不料学,但如果完全撇开自然属性,而仅以“社会关系的总和”去概括人的本质,同样是片面的。实际上,人既属于社会,也属于自然界,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的本质,既有社会的属性,也有自然的属性,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而最能体现这种统一的,则是那种既作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又体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具体的劳动”。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音乐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乐论》中。他认为人是需要音乐的,音乐具有“中和之美”的教育功能,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它与礼相成,礼乐并施,则能移风易俗,教化安民,天下安宁和谐。  相似文献   

8.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是人的一个基本属性;“天性与德性的互动”是人的类特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个性)、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理性、非理性)、天性和德性的统一(天性、德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它们只是人的属性。结合“具体→抽象→具体”的图式可以进一步解析人性的本质和人的本质视野下人的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人类共同精神财富和文化成果,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音乐涵养人性,教化道德,移风易俗的作用.音乐教育在其目标上与学校德育有非常一致的地方,在根本目标上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德育功能.这些德育功能包括培育道德情感功能、激发道德想象功能和培养德育素质功能.音乐教育的这些德育功能是通过隐性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人们所从事的创造对象世界的社会实践,是界定人的本质和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人们社会关系的存在与发展,是界定人的本质和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依据和标志;而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是界定人的本质和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是帮助别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们认为幸福的社会属性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二个方面,前者是人的本质决定的,后者是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历代思想家们都认为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幸福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的统一,社会生活是幸福的现实基础,劳动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手段,社会制度对人的幸福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工科大学生价值取向与专业兴趣的关系初探●李燕刘建明人的价值观是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它具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基本属性。静态特性表现在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的评价标准、原则、信念等是相对稳定的;动态特性表现在各种因素对人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使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周航 《金陵瞭望》2007,(2):48-48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的价值体现在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换言之,是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满足。美育具有潜在价值和显化价值双重性.是“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且这种统一是“永恒的、绝对的”。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乐音音响在时间过程中展开并作用于人体听觉的一种表情性艺术,它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音乐的本质在于通过乐音音响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表述与刻画,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揭示人类精神世界中的某种情感。音乐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产生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从社会价值观来讲,音乐作为一种人的主观行为,渗透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激励人们奋勇向上,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安慰,以及一种娱乐性的、美的享受。对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的精神面貌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音乐的…  相似文献   

16.
一、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人性就是人的本质,而人的本质又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在一个统一的人性范畴里占有自己应有的地位。为什么人性的内容应该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呢?这是因为“人直接地  相似文献   

17.
在二十世纪的历史中,我们往往仅仅接受“现代性”的标准下的一部分“抽象”的传统,而对“具体”的许多传统的表征加以批判和否定,简单地以“移风易俗”等方式将中国的传统的具体生活形态加以抛弃,使传统文化有一种“空洞化”的状态。如何面对这种传统“空洞化”的处境,加强我们的人文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荀子思想的社会学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荀子思想在许多方面都与现代社会学有契合之处,可称为儒家社会学。荀子认为,人一方面不能不过一种社会的生活,但另一方面由于人性本恶,若顺从人的自然属性,就不可避免要产生各种争端,使社会生活成为不可能。要解决这一矛盾,荀子提出组织社会的关键在于“分”,即社会职责的分工与社会角色的定位,只有“明分”才能“使群”。而要使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各守其分,只能通过“礼”和“法”等社会规范加以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宪法惯例中政治惯例的作用不能小觑,政治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前提,我国的政治惯例和我国的政党关系密不可分,它是把国家的政治生活规律统一并抽象出来,加以体现我国宪法规定的主权运行的规则。但是不加控制地让政治惯例肆意泛化,对成文法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威胁,只有使合宪的政治惯例成文法化,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0.
西方学习理论的发展表现出以下一般特点或规律:由是什么到怎么样再到学什么和怎样学的统一:由个体到社会互动;由一般心理过程到社会符号再到社会符号的意义;由动物到人,学习者的作用愈来愈突出;由静态到动态;由实验室研究到生态研究等。依据这些特点或规律,可以看出未来学习理论将会把学习者看作人、参与者与合作者,把学习看作生活,注重学习者的存在,突出其自主性与差异性,强调和谐,重视活动以及错误与挫折或失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