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机构养老是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方式,服务质量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福祉。通过对国内外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研究的源起、核心主题的系统梳理,发现已有研究存在“以人为中心”未回归本位、单一学科视角、理论与政策脱节三个问题。基于此,研究提出一个以跨学科政策分析为特点,围绕“以人为中心”,融合“跨学科视角、政策牵引、需求驱动、供给匹配、评价导向、质量体系及干预”过程的新的理论研究框架。未来,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研究可重点从养老服务机构概念情境化研究、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数据开发与测量工具创新、不平等与友好型环境研究、以人为中心目标的伙伴关系重构研究等四条路径展开。研究提出的新的理论框架契合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要求,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普适性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
协同和控制是社会组织与政府互动的两种方式。何种互动方式能够让社会组织更好地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是一个重要问题。研究发现,政府权力影响越大,社会组织越倾向于接受控制的方式;组织目标越清晰,组织认同度越高,社会组织越采用协同的方式参与到公共服务质量改进过程中去。同时,社会组织与政府间的协同合作能更好地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3.
"反公共地悲剧"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综述黑勒"反公共地悲剧"基本理论、J.M.布坎南的数理分析和寇宗来的"捕鱼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反公共地悲剧造成社会福利直接损失的另外三种情况,针对反公共地悲剧在我国的表现形式,结合我国<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等政策文件,用博弈论等工具分析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文博 《东南学术》2012,(1):113-121
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机制建设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目前我国完整的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机制尚未形成。本文介绍英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改进机制建设及其经验,以为推进我国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机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哪些因素影响了公共服务质量的改进,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公众感知行政服务质量有6个维度,即便利性、响应性、透明性、守法性、实效性和保证性.服务设计、社会监督是公众感知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服务设计和社会监督对公众感知公共服务质量各维度都有积极的直接影响,社会监督对感知质量与服务设计的关系的调节呈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共危机管理包含动态过程和静态系统两个方面,影响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效果的静态系统要素众多,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逻辑关系,因而难以全面把握.通过运用控制论的分析方法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可以概括出一个决定公共危机管理效果的综合绩效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尽量全面、直观地显示各要素的作用.运用该模型可以对现有的公共危机管理系统加以分析,从而提出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美双反措施案的上诉机构否决了专家组关于仅根据中国国有企业所有权性质而将其认定为“公共机构”的做法,认为判定“公共机构”的核心问题在于评估某实体是否行使或被授予行使政府职能,并提出判定实体行使政府职能的三种情形.这一裁决有利于遏制其他国家对我国频繁启动和滥用反补贴调查,也增加了我国应对反补贴调查的信心和胜诉率.  相似文献   

8.
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考察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政策演变,总结阶段性特征和基本经验,有助于推动老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经历了颁布与养老服务有关的政策—制定专项政策—密集出台配套政策三个阶段,逐步由补缺型福利政策向普惠型福利政策转变,由重视机构养老向提倡居家养老和社区机构养老转变。展望“十四五”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供给,可以从前置、过程、效果三个环节入手,逐步完善需求评估体系,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健全服务质量评价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自愿供给:一个博弈分析的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研究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模型分析表明,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过程中,纳什均衡解是可以达到的,但它小于帕累托最优解.本文还得出了有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几个定理.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执行制度存在执行程序偏离预算法治轨道、司法实践与法律规范冲突、直接执行措施损害公共利益、间接执行措施效果不佳等问题。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执行需要遵循如下法律制度逻辑:生效裁判确定的政府性公共机构债务属于“公债”范畴;预算法治要求所有公共支出必须通过预算程序进行;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权本质上属于“行政权”,理应受到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约束。完善我国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执行制度,需要着力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坚持公益与私益平衡的原则;构建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支付预算特别通道;直接强制执行措施需遵循比例原则;严格控制间接执行措施;构建执行法院向各级人大提出司法执行建议制度。  相似文献   

11.
政府改革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政府模型经历了专制政府、放任政府、全能政府、有限政府的转换。现时代的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复杂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决定了政府必须实行改革。对政府改革的研究 ,已提出新公共行政学、公共选择理论、重塑政府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英国、美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开展了政府改革。中国政府在机构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 ,应深化政府改革 ,建立共产党主政的社会主义市场政府。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2015,(1):331
近期,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发布,上海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的人均排名上蝉联首位。该报告是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继2011年、2012年之后,连续第三年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指数进行跟踪研究。这份报告仍然围绕着"公共文化投入"、"公共文化机构"、"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活动"、"公共文化队伍"、"公共文化享受"等6个一级指标和"文化事业费  相似文献   

13.
丁芮 《兰州学刊》2012,(3):66-71
在清末近代京师警察机构成立之前,北京的公共饮食卫生一直没有得到政府的专门管理。京师警察机构成立以后,承担了北京公共饮食卫生管理的任务。民国成立后,京师警察厅成为负责公共卫生最重要的官方机构,在整个民国初期,其负责北京的食品卫生管理,在对多种公共饮食物品的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北京城市公共卫生的发展,也成为全国城市公共卫生行政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项政策工具,网络实名制在推行过程中引发了各方议论。这些议论背后,实质上是涉及多方的政治诉求,也隐藏着建构我国公共领域的风险。以网络实名制为切入点,梳理中国近年来实名制政策的变迁历程;以政府、公众和网络运营商三方为分析视角,探讨各自背后的利益诉求与风险。作为哈贝马斯语境下典型的“公共领域”,实名制无法将虚拟网络的公共性和批判性有效发挥,反而对其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基于对我国网络公共领域构建中的责任和困境的论证,总结网络实名制推进过程中的三种错误,即绝对自由主义,实名与匿名对立和推进过程中的一步到位;提出建构虚拟公共领域的两条路径和三个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胜任力研究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行为测量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从合作技术创新的研究视角出发,首先引入虚拟研发团队的概念,分析了胜任力对虚拟研发团队成员甄选和合作技术创新绩效的意义,探讨了合作技术创新虚拟研发团队成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原理;其次,根据胜任力特征及其对个体的要求,构建了虚拟研发团队成员的胜任力模型和胜任力指标体系;最后分析了个体、团队、组织三个层面的因素对虚拟研发团队成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影响及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银企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用担保机构的介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文章提出了信用担保机构运行的统一分析框架,结合数理模型,研究了信息不对称视角下担保机构的信用增级机理和风险分散机理,探讨了两个机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理论,以惠农公共财政投入为例证,揭示了在提高公共支出合理化程度中必须认识和把握政策、效率和廉洁等三个基本的维度的问题.以这三个维度为基准,针对惠农财政投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现实缺憾,提出了解决之道在于科学界定惠农财政预算总额以符合国家惠农的政策维度;加强财政投入的制度和机制建设以实现资金分配和执行的效率维度;防治惠农投入中的腐败寻租行为以达到公共支出中的廉洁维度.  相似文献   

18.
区域公共管理模式:理论基础与结构要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公共管理发展前沿的区域公共管理正在引起国内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未能对“区域公共物品治理是如何实现的”即区域公共管理的模式问题予以阐述。在厘清从多层治理到网络治理之理论演进脉络、准确把握网络治理之内在特质的基础上,根据网络治理理论,从体制框架、运行机制和组织机构三个方面论述区域公共管理模式的构建问题,能够将区域公共管理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体经历了封建时期"无机构、无资金"、民国时期"有机构、无资金"和新中国时期"有机构、有资金"三个阶段,目前,"农民自我供给"的状态基本结束,政府开始成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主要存在"政府出资、政府生产"、"政府出资、社会生产"、"政府社会合作投资"、"政府出制度、社会投资"等四种模式。从提高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效率的角度,需要采取措施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建立"自下而上"的供给决策机制;科学界定政府事权,实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白学伟 《理论界》2013,(12):30-32
本文把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中,从社会资本的视角解释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必须性,提出了政府在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应当理顺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以及依靠法治,为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