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孝心谎言     
水青 《老友》2006,(10)
"诚实"是我的父母给子女定下的"家规"。自从懂事起,我和姐姐、妹妹一直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从不敢在长辈面前撒谎。今年是老父老母的70大寿,我们商定为两位老人祝寿。正当父母沉浸在喜庆气氛中,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几个子女竟私下"串通一气",合起来欺骗父母。  相似文献   

2.
学会做老人     
李年发 《老友》2014,(6):25-25
正不少老人在交谈中总流露出对子女的不满,说做老人难。但我觉得做老人并不难,关键是要学会理解和善待。首先,老人要学会理解子女的心情,尊重他们生活上的选择。俗话说:"儿女大,三分客。"儿女大了,成了家,要另起炉灶,这是很自然的事。做老人的要理解子女的选择,给他们自由。这才是老人的明智之举。对于家务事,我认为,儿女  相似文献   

3.
我十分钦佩陶斯亮的才气,喜欢她的文笔。在高干子女中,像她的文笔这么漂亮的人不多。她发表的几篇很有影响的文章,我几乎全读过了,如《我与聂力、李讷、林豆豆》、《又见李讷》、《我家和我家的对门》。这次采访她,自然而然地从她的父辈及高干子女谈起,她却回答得直截了当:应该首先声明的,我可不是什么高干子女。我老爹早已去世几十年了,如果非说我是高干子女,我这高干子女早已是  相似文献   

4.
胡喜盈 《老友》2009,(4):42-42
13年前我母亲去世,父亲有30多年的高血压史,有过两次"小中风",全家人都替他担心。我们子女们和父亲分开居住,给他请了个保姆,保姆把所有家务活全包了,每顿做父亲最喜欢的给他  相似文献   

5.
《山西老年》2013,(1):66-66
编辑同志: 我有三个子女,现在都已独立生活,其中一个子女不够孝顺,对父母从不尽赡养义务。十个月前,我老伴去世。留下两间房子和一些财产。请问,对这些财产,家庭成员应当如何继承。另外,子女们并未提出过继承请求问题,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已经放弃了继承权?  相似文献   

6.
《老友》2014,(1)
正什么是心中的"结"?我的粗浅理解是:"结"是人们内心深处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结"是客观存在的,不过因人而异,老年人心中的"结"很多,一时难以细述,这里只想略述一下较普遍而又十分迫切需要解开的两个"结":一是老年人给子女留下什么?二是怎样对待生与死?这两个"结"已困扰了许多老年人,确实有必要解开它,否则易得抑郁症,根本无法快乐度晚年。近来细读《老友》,她帮助我们解开了上述两个"结"。2013年第5期汪小艳的《给子女留什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过节别忘了给老人一个"红包"浙江读者杨潘:我听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两代小辈身上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子女为了报答养育之恩,自二老70岁起,年年给他们送"压岁钱",已连续坚持了4年。去年春节,他们的孙女和外孙相继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加入了向祖辈发"压岁钱"的行列。  相似文献   

8.
张松山 《新天地》2012,(3):42-43
重度抑郁症曾折磨了我整整8年,那时候我整天昏昏沉沉,胡思乱想,似"游园惊梦",成了半痴半呆的"废人"。如今我彻底赶走了病魔,成为一个"有兴趣、有目标、有干劲、有规律"的"四有"新人。苛求完美种恶果我是一个很好强的人,事事都追求完美。这种风格让我一直生活干劲十足,然而太苛求完美了,超过了"度",我的生活就出了  相似文献   

9.
洋洋 《新天地》2013,(1):32
老爸今年71岁,自从5年前得了脑血栓后,虽然落下点腿脚不灵便的后遗症,但生活能自理,可老爸却从此性情大变。之前,每当我们3个在外地工作的子女给家里打电话,老爸和老妈一样,都是报喜不报忧;之后,老爸只报忧不报喜了,还故意夸大病情,让我们不得安生。我差不多每周都打电话过去问老爸的身体情况。一次,是老爸接的,他在那边说:"我活够了,太难受了,还不如跳楼算了。"老爸的  相似文献   

10.
人活在世上,都会追求幸福和快乐,尽管对幸福和快乐的理解不一样。在日本学习工作生活了十年,怀着一个"中国创造"的不灭的梦,怀着一颗中华民族不输于任何民族的赤子之心,我1999年回国到苏州创业。在这里我见证了很多令我无比感动的人、感动的事。很多无形的手,充满热情的力,给我信心、催我奋进,让我不断地增添豪情!  相似文献   

11.
朱丽明 《社区》2011,(20):21
部队的人口计生工作属"军地共管"。随着社会加快转型和地方用工制度、军队人事制度改革,营区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员、军人子女、随军家属无工作的人员大量增加,文职人员、非现役公勤人员增多,给部队及部队驻地社区计  相似文献   

12.
摔跤也幸福     
汪彤  赵晓娜 《新少年》2013,(Z2):64-65
母爱是伟大的,是无价的,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得到过无价的母爱。每一位母亲都无怨无悔地给予了子女无限的爱。所以我尊敬全天下每一位母亲,特别是我的亲生母亲。每到"母亲节"那天,我总会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给妈妈惊喜,逗妈妈开心。而这个母亲节,却让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惊喜。  相似文献   

13.
我采访过很多意气风发、立志回国创业的所谓“海归派”人士,谈起创业,他们常常是显得兴致勃勃、格外激动,而私下里,他们都会不无忧虑地和我谈起子女的入学教育问题。固然国家在这方面给予了很多方面的优惠,可中外大相径庭的教育体制不可避免地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子女教育问题常常也是制约很多留学人士不能回来创业的很重要因素。本刊曾经想就这一话题作深入全方位的探讨,却总是碍于“东西教育如何完美衔接”这个教育学专业问题而一再推延。直到遇见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教育学博士苏杭女士,走进并亲身感受了她一手创办的中关村国际学校之后,我心头的一块石头才缓缓落地,我想,很多留学人士大概从此可以不用再担心子女的教育问题了,因为,在中关村国际学校,有通晓东西方教育的苏杭博士。  相似文献   

14.
《可乐》2006,(6)
1 无意中揭开"完美"的假象2005年9月21日之前,我的生活几乎是完美的。我爸陈志国(化名)是最早"下海"的一批人。他有胆量、智慧和背景,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爸爸事业的成功,给我们家带来了无尚的荣耀:妈妈成了养尊处优的阔太太;而我作为独子,人生道路一路平坦。我穿最好的衣服、用最好的东西、读最好的学校,大学毕业后直接掌管了爸爸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在爸爸眼里,我始终是个贪玩的孩子。的确,丰富的物质生活给予我的生活要义就是享受。骑马、野营、高尔夫、车友会,这些有钱人的游戏我都热衷。没有社会的历练但有较多的见闻,我的性格天真又世故,纯情又老练。对爸爸,我很崇拜,他事业有成,和妈妈恩爱有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2005年9月21日,我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原来并不完美。那天秋高气爽,我和一帮朋友到神农架自驾游。快出城区的时候,我发现露营的背包落在家了,于是回  相似文献   

15.
为别人鼓掌     
在一次"新闻培训"的讲座中,面对几十名大一的新生,我的讲话竟然断断续续、语无伦次。我第一次感到了紧张,随后大家给我鼓掌。我渐渐进入了平静中,恢复了平时的状态。讲了大概3个小时,并且不想停下来,也许这就是人性的掌声给了我力量。  相似文献   

16.
秋思 《社区》2003,(12)
七十二岁的李奶奶是我家的邻居,尽管我们之间相差了几十岁,但相处得很亲密,跟她联系最多的是每月给老人家代写家书。李奶奶年轻时就守寡,她的独生儿子在深圳工作,每年只能回来一次,老人不识字,想儿子孙子又无法表达。前几年,李奶奶家没有电话,给儿子写信,就成了李奶奶惟一的期盼,而我则成了李奶奶与她儿子之间的代言人。说是写信,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写的,大多是老人家想念亲人的一些唠叨话,和一些对子女的叮咛嘱咐:让孙子好好学习不要贪玩,要多多注意身体,告诉媳妇花钱要仔细等等,最后结尾处都是一样的口气:“我一切都好,你们好好工作,不用惦…  相似文献   

17.
曙光 《社区》2013,(7):54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街道曙光社区工作者葛芳周末一早到社区值班,结果一位老先生比她还早一步守在办公室门口,开口第一句话:"我来给我女儿找对象!"社区怎么会干上"红娘"的差事?事情还得从2012年初社区开通的"民情邮局"说开去。社区设立"民情邮局"的目的,是让居民有啥需要帮忙解决又不好开口的事,通过写信的形式告诉社区。可没承想,收到的绝大多数信都是要求给子女介绍对象的。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你的左脚痛,我的右脚就会痛起来;如果你被生活窒息,我的呼吸同样会停止;如果你对爱的表达出现了黑洞,我也没法在完美的抒情中飞翔;如果你把灵魂出卖给恶魔后,我的胸膛里也会被插上匕首.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我儿子苏义长期以来对我们老两口不管不问,我们只靠我一个人的退休金维持生活,老伴又常年有病,生活十分困难。我多次向儿子要赡养费,他都不给。为此,我起诉到法院,法院正在审理。最近我老伴又因病住院,急需交纳住院费和医药费,请问,在法院判决之前我能否要求让儿子先付给我们些赡养费? 银川市:苏庆荣苏庆荣同志: 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父母对子女有抚养  相似文献   

20.
从城市高龄老人照护主体的视角分别探讨了自我照护、配偶照护、子女照护和保姆照护的特点和问题,从给照护主体"减负"与"增能"2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以改善高龄老人照护状况。分析认为:子女同配偶在照护老人上的冲突、子女照护老人同工作和抚养下一代之间的冲突以及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冲突给子女照护带来了多重压力;保姆的非专业性、流动性及其与老人生活世界的巨大差异使其与高龄老人的需求产生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