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杂粮营养丰富,医食同源,极具产业化开发潜力。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小杂粮产区,生产环境洁净,品质优良,在该区畜牧业发展和种植业机构调整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种植分散、生产水平低;商品质量差;加工工艺落后,出口市场狭窄;产业化体系不健全是小杂粮产业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据此提出建设优质发展规模效益、实施品牌战略、改进加工工艺、健全小杂粮市场营销体系,拓宽市场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使用生态足迹法和改进的AHP法对丽江市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指出2001年丽江市生态足迹低于1995年,而2007年是2001年的近3倍,主要是2007年能源消耗对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大.丽江市生态承载力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但减少程度不明显.生态足迹变化较大,表明人类的活动程度和对资源利用的程度加大;而生态承载力没有明显减少,主要是由于丽江市是一个旅游城市,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旅游资源的开发.AHP法分析表明,从1995年至2007年,丽江市可持续性总体上是增强的,其中2001-2007年发展较快.此外,还分析了民族文化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旅游开发中的作用,指出民族文化的合理保护与开发能促进丽江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度被冷落的红小豆、绿豆、豇豆、细米、红薯等小杂粮在城乡市场骤然热销,价格上扬。尝到甜头的农民利用十边隙地种植的小杂粮,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农民说得好:小杂粮,味道好,营养丰富收入高。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区对小杂粮的种植有所忽视。一是,重“西瓜”,轻“芝麻”。一般农民对水稻、三麦、玉米、棉花等大宗作物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4.
糜子是我国北方及中原地区旱地栽培的小杂粮中主要作物之一,具有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山坡、平地均可种植,易管理、品质好、产量高而稳的特点。下面将我们引种成功的四个名优特品种作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是实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建立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海口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海口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指标呈波动式可持续发展态势,社会指标呈可持续发展态势;资源因素和环境因素令人担忧,成为海口市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利用障碍度法对海口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阻碍海口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海口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环洞庭湖区最值得骄傲的资源是水,最令人头痛的也是水.治水、用水和避水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重点.首先是要大兴水利建设,控制洪魔,改善生态;其次是利用丰富的粮食和水草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继续发展水稻生产,千方百计做强粮食产业,保持环洞庭湖区作为全国商品粮产区的特殊地位;再次是利用丰富的水面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水生作物种植业,把它们培植成该区域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环洞庭湖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必须以避洪为原则,趋利避害,发展避洪型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7.
榆林市小杂粮产业发展前景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杂粮生产在榆林市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针对目前小杂粮生产的盲目性和小杂粮产业发展前景的广阔性,提出榆林市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小杂粮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比较优势综合指数法,对山西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和主要杂粮作物全国主产省份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表明,山西杂粮的比较优势明显高于大宗粮豆作物;杂粮规模优势显著,效率优势微弱;在全国杂粮生产中,山西的谷子、燕麦有绝对优势,绿豆、马铃薯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和输出基地,具有发展农业优势产业集群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测算吉林省农业优势产业及集群程度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业优势产业按照特色区域集群发展的特征明显,呈现东、中、西产业优势格局;农业优势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倒马鞍型”特点;林业、渔业和牧业等产业集聚程度明显高于种植业;专业性越强、地理资源禀赋趋势越明显的作物,集聚程度越高.吉林省农业产业集聚的动力在于市场需求的初动力、资源禀赋的诱发力、特色产业集聚种植的稳固力、农产品加工的牵引力和农业政策支持的外在推动力.推进吉林省现代农业建设,需要依据优势农业产业区域集聚的特点进行布局和规划.  相似文献   

10.
应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系数及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浙江省六十田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主要乔木树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华东楠Machilus leptophyll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紫楠Phoebe sheareri、木荷Schima superba、东南石栎Lithocarpus harlandii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69、0.951、0.898、0.867、0.819和0.773,而香槐Cladrastis wilsonii、树参Dendropanax dentiger、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的生态位较小,仅为0.345、0.245和0.245;生态位宽度大的树种间一般有较高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香槐、树参和枫香的生态位宽度较小,但与其它树种的相似性却很高,表明这些树种对资源有较明显的共享趋势;从生态位重叠值来看,整体上表现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间都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生态位宽度较小的树种与其它树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小.  相似文献   

11.
如何透过众多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找到少数几个能够综合反映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指标是当前学者关注的重点.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出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探寻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而对江西省11个地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南昌市生态文明建设处于相对较高层次,其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强大的自然基础与生态投资;吉安和抚州综合排名靠后,主要是由于其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方面处于劣势水平.该模型为江西省地级城市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提高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西部散文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主要表现为对西部生态危机的展示和对生态理想的表现.西部散文生态意蕴的形成受到作家的生态体验、民族的生态文化、现代的生态思潮以及生态散文资源的影响.西部散文的生态意蕴通过审美的方式表现出来,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秀玲  陶海东 《南都学坛》2011,31(2):119-12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人们在积极保护既有环境的同时,又在不断探索生态补偿的科学依据。我国目前尚处于生态补偿探讨的初级阶段,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生态补偿的具体内涵和准确定义暂无定论;二是如何消除资源公共产品特征,实现外部性内部化的问题上尚需深入;三是具体的补偿机制,特别是补偿提供方的确立并无明显界定;四是在补偿过程中,如何实现市场自我调节机制效用最大化方面的研究为数不多。因此,对特定资源输出区域的相关补偿机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侧重点应是资源流动价格形成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以及如何提升特定区域研究成果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城镇发展的主要策略:城镇发展容量与自然资源系统相协调;基于生态环境的本底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城镇生态空间优先保护。以昆明大都市区内各城镇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评价计算出区域内各城镇的发展容量,提出"人口-资源"协调策略;通过城镇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从生态稳定、资源承载、环境质量方面提出城镇差异化发展策略;提出昆明市区生态空间优化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5.
郴州是"红三角"地区三市之一.应用 M. 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方法,对郴州市1999,2001,2002年的生态足迹指标进行了计算,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等方面,计算得出郴州是一个主要靠耗竭自身自然资源为基础来加快其经济发展的城市,但资源利用效益逐年有提高;并提出了这一计算方法相应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先秦时就已存在,早在遥远的夏、商、周三代,就已出现世界上较早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主要表现为保护生态资源如土地、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林业,加强对生态资源的管理,严惩破坏生态资源的行为.留给后人可资借鉴的环境法律思想遗产,对当今环保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效用论计量湖北森林生态资源基础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在指出有关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计量及补偿问题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误区及提出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计量4个重要观点的基础上,对湖北森林生态资源基础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湖北森林生态资源价值总量为1568.37亿元,年增长量为73.10亿元,其中有形资源年增长量为43.78亿元,无形资源的年增长量为29.32亿元,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价值及增量比大约为1.5∶1。湖北不同类型森林生态资源价值存在着明显差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四旁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森林有形生态资源是森林生态资源的物质基础。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是湖北森林生态资源的主体。社会自然经济环境对森林生态资源价值有直接影响,不同年度、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森林生态资源价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发挥小杂粮产业优势是山西省实施特色农业工程的突破口之一.以陵川县为例,分析了小杂粮产业的优势与不足,以"发挥产业优势,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品质,强化产业效益"为主线,提出了"六轮互动,发展陵川精品小杂粮产业"的战略思想,即:土壤改良启动,良种繁育助动,标准化生产拉动,龙头企业带动,旅游品牌推动,市场服务促动,以期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20.
把生态城市理解为循环经济的载体,研究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的测度体系,以期提供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依据.通过对生态城市的概念解析,构建了包括资源利用、废弃物减排、废弃物处置、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与资金投入等体现循环经济范式的指标体系;应用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检验,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测度生态城市发展水平;以全国30座主要城市200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应用测度体系,对全国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进行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