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代在理论与实践上一直贯彻重本抑末 ,限制、打击私人工商业者 ,其政策从未改变。秦始皇“尊奖并兼之人”并不是指所有的私人工商业者 ,而是仅指乌氏倮和巴寡妇清。秦始皇尊奖二人有其特殊原因 ,目的不是为了鼓励工商业 ,而是在经济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政治动机。不能以此来断定秦始皇改变了对所有私人工商业者的态度 ,鼓励私人工商业的发展 ,更不能以此断定秦代的土地兼并已十分激烈。  相似文献   

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中的《曹沫之陈》简34的“匹夫寡妇”,不能简单的理解作“匹夫”、“寡妇”两词。“匹夫寡妇”中“匹夫”即“寡夫”,“寡妇”即“匹妇”。“匹夫寡妇”是对地位低下之人或者不屑之人的泛称。早期的“寡”当有陋、平庸、愚昧无知之义。  相似文献   

3.
按古代制度,帝王得国一般要取得“传国垒”方可以是名正言顺的“真龙天子”。这项制度始于西汉,而最初的“传国玺”相传是秦始皇以代和氏壁刀钧刻而成。此玺传至唐遗失;后来的许多朝代都宣称有“传国垒刀出现,但都是伪造品。清皇太极从察哈尔林丹汉手中所得“传国垒”确有其事、其物。不过,这个“传国玺”也不是秦始皇那个“传国玺”,皇太极极力夸大获得这个“制语之宝”的目的无非出于政治需要。沈阳故宫曾藏有的“制恰之宝”并非皇太极所得之原物,而是乾隆伪作的膺品。  相似文献   

4.
寡妇立嗣问题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民事诉讼的重点领域。在民国南京政府初期,法律保护了守志寡妇择贤立爱和依法废继的权利,限制了他人因觊觎寡妇财产而强行立继的请求,同时也限制了寡妇随意立继、废继或处理财产的权利。但是,因为寡妇没有法定的继承权,仅仅为其夫财产守护者,这就决定了她必然处于诉讼的中心,受到各种势力的挑战。这种状况一直到国民党新民法颁布后才得到了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5.
李贸《秦王饮酒》一诗中的“秦王”指谁?说法不一。兹将各种意见列举如下:1.指秦始皇。清以前,李贺集的注家,多以此诗中的“秦王”指秦始皇。2.指唐德宗。清·姚文燮以唐史证贺诗,以为诗中“秦王”指唐德宗李适(音括)。他说:“德宗性刚暴,好宴避。常幸鱼藻池,使宫人张水嬉,彩服雕靡,丝竹间发,饮酒为乐。故以秦王追诮之。……诚使雄武如秦王尽平六国,犹为不可;而况主非其主,时非其时  相似文献   

6.
(一)“寡妇”应该怎样解释? 《孔雀东南飞》的结尾几句是“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见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218页)每当我们读到“寡妇起彷徨”时,总感到这句诗庸俗粗野,有些低级趣味,显然与诗的这个美丽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尾及全诗那个严肃的主题都是很不协调的。使人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大  相似文献   

7.
从"封倮誉清"论秦始皇为何重视大商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观点认为,商人在秦(秦国和秦朝)是没有地位的。可《史记·货殖列传》中却记载有很多秦统治者重视大商人的史实。秦始皇为何重视大商人呢?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其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第一,秦国人重视商业、尊重大商人是祖先留下的遗风。第二,商鞅变法时的“收拏事末者”之规定也并非禁绝一切商业活动。第三,类似于秦始皇“封傈誉清”重视大商人的举动乃是富国强兵的需要,也是情理中事。  相似文献   

8.
邓桃莉 《南都学坛》2005,25(4):41-43
人有言说自我的本能。在现实世界里,李纨的“寡妇”身份使她丧失了话语权,她只能“竹篱茅舍自甘心”。在大观园的理想世界里,李纨寻找缺失的言说权,展现了个性自我的另一面,活泼、青春洋溢、富有才情,同时,李纨还把言说内容延伸至“课子”上,最后却“枉与他人作笑谈”。在男权社会里,李纨是虚空的言说者。  相似文献   

9.
关于秦始皇身世问题,2000多年以来,一直流传着诸多说法,现例举如下: 首先一种就是《史记》上的说法,这也是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史记》上说:“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即异人)从不韦饮,见而说(悦)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这就明白地告诉后人,秦始皇为吕不韦所生。《资治通鉴》中也有类似记载。而《汉书》作者班固干脆把秦始皇称为“吕政”。可见都依了《史记》之说。但此说本身隐藏着矛盾。其一,《史记》既说不韦“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又说“至大期时,生子政。”(“大期”二解,一曰过10个月,一曰整一年)其二,既说赵姬为“绝好善舞者。”又在另一处说她是“豪家女”,前后不一。因此,人们对《史记》的说法就产生了种种怀疑。明代学者汤聘尹认为这是“战国好事者为之。”(《史裨》)与汤同时代的史学家王世贞在《读书后记》中对此提出了二点看法:一是认为,这是吕不韦自己编造的,目的是让秦始皇知道他的真正身份,以保住吕不  相似文献   

10.
两千多年来,大凡复古倒退的反动派,在攻击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同时,往往将矛头指向法家思想。如西汉的董仲舒就胡说什么“天性”如“贪狼”的秦始皇“行韩非之说”,“非有文德以教训于天下”(《汉书·董仲舒传》)。叛徒、卖国贼林彪一面攻击“焚书坑儒”是“暴政”,一面咒骂法家是“罚家”。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更是别有用心地说:“世界历史上最残酷的暴君之一秦始皇”搞“焚书坑儒”,“无论如何不仅仅是由于儒家反对他所实行的政策而引起的”,而是因为“全面消灭教育和文化早就是法家纲领的基本要求之一”(苏修《历史问题》1967年第三期)。内外反动派对秦始皇的攻  相似文献   

11.
解析严歌苓《第九寡妇》王葡萄形象的艺术魅力,认为其审美价值一是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寡妇,即一个快乐的没有异化的寡妇。二是生动表现了这个寡妇的可爱,具体表现在她纯朴善良的天性、坚韧顽强的生命意志、大智若愚的个性和雌性十足的魅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李建中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撰文《神女与寡妇———对魏晋文学中两类女性形象的文化审视》指出,魏晋文学中,以“神女”和“寡妇”名篇的赋有近20篇。对于以男性为主体的魏晋诗人来说,美艳而欢愉的神女与孤寂而悲伤的寡妇,并未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正在觉醒的女性意识。魏晋时期无论是美艳的少女还是新寡的嫠妇,并非全是恪守礼教而甘作男性或艳羡或哀怜的对象,而常常能够大胆、主动地追求自由和爱情。当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意识已经随着汉魏之际的文化转型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魏晋文学的“神女”…  相似文献   

13.
佚名 《今日南国》2014,(1):56-56
秦始皇帝陵在世界上被认为是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的帝王陵墓之一。最近,编号为K9801的陪葬坑正在进行试挖掘。而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个陪葬坑很有可能是秦始皇帝陵一座大型的“军备库”。  相似文献   

14.
神女与寡妇——对魏晋文学中两类女性形象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文学中,以“神女”和“寡妇”名篇的赋有近20篇。对于以男性为主体的魏晋诗人来说,美艳而欢愉的神女与孤寂而摧伤的寡妇,分别寄寓着他们热烈的追慕与冷静的怜悯。但是,魏晋诗人对于这两类女性形象的认识和塑造,井未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正在觉醒的女性意识,魏晋时期无论是美艳的少女还是新寡的嫠妇,并非全是恪守礼教而甘作男性或艳羡或哀怜的对象,而常常能够大胆、主动地追求自由和爱情。当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意识已经随着汉魏之际的文化转型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魏晋文学的“神女”和“寡妇”却一如既往地唱着昨天的歌,并千年不变地承传着古旧的文化心态。这种由男权文化所预设的“女性意识”,借助着“美艳”、“哀怨”的文本,在“怜香”,“悯孤”之心态的支撑下,流行几千年而很少遭遇文化意义上的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15.
不知是文字附会意象,还是意象附会于文字本身,自从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国嬴政登基称“始皇”以后,“秦始皇”一词立刻成为历史政治学与词语学领域内引人注目的词条,历史政治学领域内的“秦始皇”不待言矣!“二千年之政,秦政也”。唯词汇学领域内的“秦始皇”令人费解,言及“秦始皇”一词,人们总与“残暴”、“专制”、“滥杀”等一系列带有贬意的词视为近义或同义。似乎“秦始皇”之帝号为嬴政“逐毁先王之法、灭礼仪之官、专任刑罚”等人格的标志是嬴政借此来炫弄淫威。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三年,鲁迅发表了《华德焚书异同论》,深刻地分析了秦始皇和希特勒两种性质绝然相反的焚书,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攻击秦始皇,效法希特勒的卑鄙伎俩和险恶用心。今天学习这篇杂文,对于我们揭穿苏修和林彪尊儒反法,咒骂秦始皇,攻击我们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反动本质,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鲁迅在充分肯定了秦始皇的焚书之后指出,秦始皇的一系列进步措施是“大事业”,而希特勒的焚书完全是法西斯专政,目的在使人民“见不到光明”,“和秦的焚书是不能比  相似文献   

17.
叶永胜 《社区》2014,(30):38-38
她真正做到了“三活四清五到家”,她是公太社区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对社区内家庭情况清、群体类别清、社情动态清、热点难点清;经常走访到家、各类意见听到家、建立感情心到家、细致工作做到家、好事实事办到家。凭着这股热情,她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一‘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她就是福建省邵武市人大代表、昭阳街道公太社区党总支书记肖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第九个寡妇》中英雄寡妇蔡琥珀形象为例,剖析严歌苓小说独特的历史观,即对历史,严歌苓有独特的看法,她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解构一种既定的意识形态,从而使她的作品导向了一种多元化的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刻石探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刻石纪功,此事看似已成历史常识,其实尚存一系列未解之疑。诸如,秦始皇究竟刻石几何?《峄山刻石》究竟是为何人所“排倒”?秦始皇刻石究竟是何形制?等等。本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秦始皇刻石不是历来所说的六块、七块或八块,而是九块;“排倒”《峄山刻石》的是三国时曹操;秦始皇刻石中并非只有一块摩崖石刻,而是有多块。  相似文献   

20.
秦代有文还是无文?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存在着极其尖锐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焚书坑儒”的问题。儒家恶毒攻击秦始皇“以反古逆乱之心”,“焚诗书、严法令,为祸于天下”。北洋军阀及其反动文人,出于他们反革命复辟的需要,竭力扶起孔孟之道的僵尸,步历史上反动儒家的后尘,诬蔑、攻击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毁灭了中国文化”,造成了秦代无文等等。面对北洋军阀及其反动文人洋奴买办尊孔读经,攻击秦始皇的反动叫嚣,鲁迅以大无畏的反潮流精神,在1926年发表的《汉文学史纲要》中,特立专章,高度评价了以李斯为代表的秦代文学,肯定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功绩,给于北洋军阀、洋奴买办的复古倒退的反动行径当头一棒。迎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