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艾滋病患者人权保障与立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英国等国艾滋病患者人权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状况进行分析,国外艾滋病患者相关立法具有以下特征:将反歧视纳入制度设计目的之中,公共卫生立法体现人权制度,等等。由此,我国与艾滋病相关的立法应该汲取经验,完善宪法内容,加强反歧视立法,制定艾滋病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实质就是要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人权。这要求我国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使现有法律框架之下的人权保障内容能够充分、及时地得以实现,并以此为依凭,将刑事人权保障渗透到立法、执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之中。人权保障观念的养成和信仰,是刑事人权保障的先导和基础;刑事立法的科学与完善,是刑事人权保障的法律依托和前提;人权保障的司法实现,是刑事人权保障的途径和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人权立法与国际人权公约的冲突进而探寻二者之间深层次的差异,从而找到我国人权立法与国际人权公约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论人权规范     
人权是宪法研究中的永恒话题。人权价值作为立宪主义的价值核心,往往表现在宪法文本和宪法规范之中。人权规范的本质即是人权价值的规范化表达、人权价值的法定性存在。人权规范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从理论学说到人权宣言阶段;第二,从人权宣言到人权立法阶段;第三,从国内立法到国际立法阶段。人权规范在宪法文本中往往具体表现为人权条款。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权条款一般是指2004年修宪时新增加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  相似文献   

5.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国家的基本责任和重要功能。2004年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的概念引入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宪法的纲领性规定,只有通过相关的立法,才能转换为明确的、制度化的规范性权利。法律的认可与保障是人权主要的和最有效的保障手段和形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志 《北方论丛》2006,(4):141-148
"人权入宪"标志着我国的人权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人权建设的全面发展.与宪法人权保障的水平相比较,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人权的保障手段相当滞后.这种状况与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相距甚远,亦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对现行刑事诉讼法进行修订.修订刑事诉讼法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宪法确立的"尊重和保护人权"原则,彻底清除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人权保障方面的弊端,从立法上科学设置人权保障制度,进一步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文明与民主,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姚建涛 《理论界》2005,(8):169-170
保障人权是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还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与国际人权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强人权保障问题的研究,对于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权理论和人权保障运动的冲击,是劳动权得以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劳动权入宪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人权理论的落实。劳动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受国际社会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但是从劳动权形成来看,劳动权与人权所行使的轨迹在漫长的历史中是平行的,甚至在权利概念出现以后,劳动权也长期无人提起。劳动权具有人权属性应是在资本主义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推动下提出的,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为劳动权的确立和保障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被害人国家赔偿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学术界》2007,(5):248-256
当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进入"被害人时代"时,我国的被害人国家赔偿立法还没有建立起来.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被害人国家赔偿法立法是十分必要与迫切的.应该说,国家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作为国家的治理者和"守夜人",理应肩负起保障人民权利不受侵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责任与义务.被害人国家赔偿立法正是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法治,维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人权保障,维护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审判存在以下问题:现行行政诉讼法本身不利于对行政相对人人权的保护;非正常撤诉率畸高使行政相对人的人权得不到有效保障;行政审判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行政相对人依法享有的人权无法得到真正实现。对此,应在立法、司法和审判监督方面进行改革,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及其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建军 《兰州学刊》2003,(6):160-161
目前我国存在着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 ,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主要是生存权、劳动权、平等权。笔者认为 ,国家应从下述方面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权 ;构建就业援助法律体系 ,保障弱势群体的劳动权 ;立法上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加强对基本人权的具体界定和保障 ;贯彻落实法律援助制度 ,保障弱势群体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反恐立法之价值取向——以人权保障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宗亮 《东岳论丛》2006,27(4):168-173
恐怖主义犯罪在当今社会日趋严重,其手段愈来愈残暴,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根本上讲,恐怖主义犯罪极大地侵犯了人权。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各国都相继颁布了一些法律,加强了反恐的措施和力度。这些措施对于有效地防范恐怖主义活动,起到了有益的和有效的作用,但同时,有些措施也侵害了公民的权利。为此,国际社会在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时,无论在反恐立法还是在反恐实践中,都应将保护人权免遭恐怖主义犯罪的侵犯作为其最高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批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是我国人权保护的重大举措。国际人权公约在我国应具有直接的效力,我们应逐渐实现公约所载权利和所承担义务。为此,应完善国内立法;在司法及行政上也应有一些措施,确保国际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人权入宪与人权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入宪使中国人权教育获得了国民教育的地位,同时使我国人权教育受到严峻挑战。我国应将人权教育及早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尽快确定人权教育的大政方针,大力加强对全体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人权教育,及早建立有效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挑战的人权教育体系,将中国宪法蕴涵的人权价值和人权精神转化为全民的人权理念,从而使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政精神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5.
人权是法治的逻辑起点和最终价值目标,人权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全面推进人权法治建设应以中国核心价值导引和问题导向为逻辑起点,其基本原则是核心利益法定化、人民主体程序化、法律地位平等化、人权国情现实化,并应从人权立法的领导权、主导权、评判权和民主权四大方面优化人权立法体制,重点强化经济权、政治权、社会权、文化权和生态权益的法治建构。  相似文献   

16.
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包括生存权、发展权、人道救济权、公民权等基本内容。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一样,都是我国刑事诉讼的根本任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刑事诉讼中仍存在着立法不完善、刑诉观念滞后及刑诉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为此,必须继续完善立法、改善司法环境、树立“三个并重”的执法观,以在刑事诉讼中充分地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17.
人权概念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接受人权观念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权理论。我国在人权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成就,人权进步的理论和现实表现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人权教育是"关于人权的教育"和"为了人权的教育",《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对人权教育进行了专门规定,对人权教育具有政治、法治和教育三个层面的重要意义。《行动计划》构建了中国特色的人权教育权利体系,明确了应尊重人权发展特殊性的教育原则,强化了国家在人权教育中的义务主体地位。高等学校人权教育是人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加强人权教育师资培训、推进人权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改革、丰富人权教育社会实践和加大人权教育保障力度四个方面着力,推进我国高等学校人权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人权宪法保障的层次结构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世豹 《学术研究》2004,(10):66-69
宪法是人权保障书。人权宪法保障包括价值宣示、制度构建与权利救济三个层次结构。新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基本人权保障的宪法原则 ,拓展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拓宽了基本人权救济方式 ,使我国人权宪法保障制度趋于完善。宪法修正案在完善我国人权保障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权行使行政许可权是对人权行使进行事前限制的国家权力,国家对这种限制权必须予以适当的限制,以防止权力的滥用。人权行使行政许可权在本质上可以归类为立法权力,必须遵守《立法法》的有关限制性规定。同时,人权行使行政许可权又是一种设定行政许可的权力,还应当遵守《行政许可法》有关设定行政许可的限制性规定。在我国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