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被一位名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我暗暗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辽阔美、动态美、静寂美、人情美、风俗美等美呢?回来后,  相似文献   

2.
早读课上,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课文。 “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8页,一起读第一课《春笋》。” 学生按照指令,整齐地读起课文来。 “小红,你是怎么拿书的?”“小燕,你的手怎么不指着字,眼睛怎么不看好书呢?”小老师当得有模有样的,脸上满是一本正经、一丝不苟的神色。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可有的同学在读课文时,总不把标点放在眼里,像开火车似的把一篇课文不喘气地读完。 这一节。胡老师用小黑板写出了课文中的一段话,去掉了标点符号,然后让口齿伶俐的符陈红读。符陈红一口气读完,连声喘息。胡老师问:“为什么这么累?”  相似文献   

4.
1+1=?     
“姐,你说1+1等于几呀?”小妹问我。 “小妹都已经上一年级了,怎么突然问我这么个简单的问题呢?”我自言自语道:“这里面一定有内容。” “从化学角度讲1+1不一定等于2。例如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它们的体积和小于200ml,这里的1+1就小于2。”  相似文献   

5.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海伦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地战胜命运,成为生活的强者的动人事迹。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课文蕴含的深意呢?我在讲读《海伦·凯勒》第一自然段“不幸遭遇”部分时,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辅之以“导读法”和“漫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读”是语文课的基本功之一,可是,不少学生不重视“读”。对于语文阅读,他们一目十行,不求甚解。既使这篇课文很有趣,初读还很认真,但不肯细细钻研。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促读法”,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一、以画促读 像《皇帝的新装》、《宋定伯捉鬼》等课文,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学生读的兴趣不能说不浓,但他们往往满足于看个热闹。为了引导学生读深读透,我组织学生画连环画,然后展画、评画。学生要想把画儿画好,就必须认真体会课文。这组画由几幅组成?每幅画的内容是什么?给每幅画配什么文字?搞清楚了这些问题,也就搞清楚了课文的结构,吃透了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一天,我教孩子们学《木兰从军》这一课。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明明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课文里多了一个字。”  相似文献   

8.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动,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一、培养“读”的习惯。语文教学,始终应以“读”为主线,以“思”为核心,他含一个“情”字,坚持一个“练”字。每教一篇课文,既要备文,又要备情;还要精心设计读的目标:读的要求、读的层次、读的方法。在教学中,要以读明意、以读激情。如教《瀑布》一文时,教师首先饱含深情地将诗歌诵读一遍,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诗人描绘了瀑布的什么?接着,让学生自由地朗读全诗,边读过划出描写瀑布的声音和样子的句子,分别指定学生读句子。然后引导学生细读。就是逐层逐句精细…  相似文献   

9.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无论从体系上讲、还是从内容上看,都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课文编排在原基础上分为两类:一是“讲读课文”,一是“自读课文”.其中自读课文占到单元总篇目的1/2——3/5,供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这个篇目比例可以说明如何处理“自读课文”并非小事一桩,千万不可等闲视之.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处理这部分教材呢?应当怎样指导学生自读自学、自测自检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的看法是:变总是疑虑学生水平低下,从而一手包办为充分信任,大胆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变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地接受为让学生身体力行,主动求索.下面就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尝试和粗浅看法,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1,(7):35-35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中有一个字:想,很有意思。它想的是什么呢?它在想:怎么才能喝到水呢?这里的“想”,不是单纯的“想”,而是在“看”中“想”——  相似文献   

11.
有的课文,课本后提出了明确的思考和练习要求,仔细琢磨这些练习题,其实正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或重点难点所在,回答了这些问题,一篇文章也就迎刃而解了。对这类课文,我常常根据题目要求,设计一些表格或示图,以此为突破口,使学生抓住重点,攻下难点。如教高二第四册从《老残游记》中节选的小说《明湖居听书》一课,我设计了两表一图,学生完成了这个练习,也就基本学好了这篇课文。一表(根据题目“分别举出例子,具体分析侧面描写怎样有力地表现了白妞的高超技艺”设计)侧面描写(注:要求学生填写“内容”和“作用”二栏)表二(…  相似文献   

12.
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六步法”,即一看、二听、三找、四讲、五读、六总。一看。遇到一篇新文章,先组织学生自看。篇幅短的可通读全文,篇幅长的则要分段阅读,使学生先有感性认识。这一步骤姑且称为“粗读”。例如高一语文第一册中《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对高中生来讲这篇课文篇幅不长难度不大,我们安排10分钟给学生“粗读”。二听。让学生在“粗读”的基础上,认真聆听老师的范读或听录音。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特别留意生词的读者,并且对重点实词、虚词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3.
把风画下来     
今天,我们学了《画励这篇课文。学完以后,叶老师问我们:“怎么才能把风画下来?”我想如果我来画风,我会这样画:我会在洁白的纸上画一座带阳台的楼房,楼房旁有一块长满小草的草坪,草坪上还种有一棵小柳树和一棵茂密的大树。  相似文献   

14.
袁大令 《人生与伴侣》2007,(2):M0003-M0003
上个月我生病了,医生嘱咐我要静养。正巧,朋友送来2006年的《人生与伴侣》,好几期,供我随时翻阅,以消闲,解寂寞。于是,我这才知道有本叫《人生与伴侣》的杂志,但还认为是“野”的,放在床头的案桌上,没有很当回事儿。然而一读上,我就一篇一篇地读下去,大有爱不释手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课文分“讲读”和“白读”两类。这是语文分科型教材《阅读》编排的特点之一。安排一部分课文为白读课文,意在通过自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如何教好自读课文,提高自读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语文教改中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充分利用“自读提示”和“阅读练习” 自读课文有“自读提示”,它介绍了必要的知识,适当地提示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读课文有“阅读练习”,这些练习,吸收了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教改成果,多采用中考高考的题型,侧重语言思维、阅读能力的训练,给教师指导  相似文献   

16.
那天.我上的课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曹刿论战》。按教学设计。我采取了最常见的“读-译-析”三部曲学习文言文的方式。从朗读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气,到翻译要对照注释运用“留、删、增、换、调”五字法,学生很“听话”。跟我的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要到最后的步骤——评析人物了,我首先强调评析要做到“整体把握、细处揣摩”的要求。经过我有意识地引导。多数“听话”的学生表面繁华的讨论后,我总结道:“课文用对比手法。以鲁庄公之愚昧昏庸公之愚昧昏庸反衬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的指挥才能。”谁知话音刚落。几个学生却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原来是几个平时喜欢钻牛角尖的学生。难道我说错了什么?仔细一想。应该没有啊。我完全是按照教学参考书上讲的啊。于是。我把其中的一个叫起来。问他刚才在议论什么.没想到这位同学却振振有词地答道:“我认为老师这样评价鲁庄公是不公正的。如果他是一个愚昧昏庸的人。就不可能任用一介平民的曹刿。也不可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六册《画杨桃》(人教版)一课时,我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发现或读懂了什么?”有一位学生说:“我发现了课文第一幅插图中的两个杨桃长得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台下声音:“匹夫有责”)——不,是“我的责任”。比如说,如果今年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那不等于没加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我是这样教我的学生的。惟有这样的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是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师:大家预习过课文了吧,生字会读了吗?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碰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相似文献   

20.
《香菱学诗》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标题是编者加的。我原来读《红楼梦》只是感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惋惜于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而今天作为教师的我再读《香菱学诗》一文,竟恍然发现:原来在读《红楼梦》时曾被我忽略的情节竟然能为我的阅读与写作教学点亮一盏闪烁的明灯,使我们师生共同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