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还记得那股“韩流”吗?1997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爱情是什么》,从此韩流开始席卷中国,历经十年,韩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亚洲很多国家得到很好的发展。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韩流”能长盛不衰呢?韩国位于素有“三千里锦绣江山”之称的朝鲜半岛,北邻中国和俄罗斯,东面与日本隔东海相望。面积为9万多平方公里,约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5%。总人口约4600万,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韩国传说中的始祖——谭君在公元前2333年在平壤定都,国名叫朝鲜(古朝鲜)。之后经历了新罗、百济时期、统一新罗时期、高丽王朝时期、李氏朝鲜时期、日本统治时…  相似文献   

2.
今年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引发了新一轮韩流的汹涌,韩流作为与日本、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齐名的"亚洲经济奇迹",第三次拯救了韩国经济,使韩国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避免了"陷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顺利过渡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段。韩国文化产业的振兴及韩流在亚洲的风靡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韩国政府对代表韩流的电视剧产业的国际化经营的卓有成效的支持是韩流形成的重要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讨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策略和政策对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不无裨益的。韩国政府对韩剧产业国际化经营的支持具有顶层设计高屋建瓴、行政管理集中统一、财政支援切实可行等特点,值得中国政府借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流行音乐、电视剧和电影在中国悄然风行,并越来越热,在中国甚至出现了“哈韩”族,以至于人们将这一韩国文化热潮的成功登陆命名为“韩流”。为有效地解释这一特定文化现象,加强中韩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的思想交流。2005年11月8日,在上海大学中文系王晓明教授主持下,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韩流’在中国”国际研讨会。韩剧体现了文化多样性吗?它是不是依然是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产物?它是一种消费意识形态还是具有亚文化的反抗意义?是全球化的异质因素还是资本的一种表征?在全球化的今天,韩流在东亚圈有…  相似文献   

4.
韩国文化不仅拉动了韩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在亚洲掀起了一股"韩流",极大地增强了韩国的国际影响力。作为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中国,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韩国文化形态在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亚洲的文化研究和传媒批评的术语家族中,“韩流”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流行而且重要的概念。进入21世纪后,在“韩流”文化盛行的亚洲国家,韩流旋风彻底刮上分水岭,一方面是韩剧、韩星汹涌而至,另一面则出现了警惕的抗“韩流”声音,出现“嫌韩流”、“反韩流”、“抗韩流”倾向。中韩之间应采取积极措施,开展良性的文化交流,增加相互的信任与理解。  相似文献   

6.
当“韩流”像旋风一样席卷中国各地的时候,精明能干的韩国商人开始看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温州,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也成为他们投资、创业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韩流PK汉风     
《阅读与作文》2010,(1):42-43
韩国媒体近日刊发了复旦大学詹德斌博士的文章,文章中,詹德斌博士对韩流曾风靡中国,中国的“汉风”却从没吹到韩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很快,这篇文章便得到了国内人士的回应,一次关于韩流的讨论就此展开。除了剖析韩流之外,这里面似乎还有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悉数韩流     
在21世纪曙光初现的时刻,在几千年来已经习惯向韩国输出文化的中国,却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韩流”。韩装、韩国影视剧、韩国料理、韩国整容、韩国网络游戏等等,它们以铺天盖地的方式劲爆于各大都会城市,又迅速席卷华夏大地,以时尚的名义让我们为之倾倒、入迷。毋庸置疑,我们中了“韩流”的流感,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末,当三星电器和现代汽车逐渐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品牌时,韩国,已经悄然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文化旋风.几年后,这股文化旋风席卷了亚洲,令好莱坞也感到了惊讶.韩国文化在海外,被称为"韩流",包括以电视剧、电影、流行歌曲为主的大众文化,以及随之带动起来的是对韩国的印象,包括韩国的旅游风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近年来,支撑着强大"韩流"文化的蕴藏在韩国文化产业中的奥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中国大陆的学者,政府官员及文化产业经营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国人对"韩流"早有免疫,对其肆虐习以为然。但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和新一代男神李敏镐和金秀贤为代表的"韩流"再次席卷神州,中国的娱乐版图几乎为"韩流"覆盖。"韩流"从草根民间流行蔓延到国家上层,引起知识精英阶层和国家的高度关注。韩国"文化立国"战略至此已经大功告成。对"韩流"的文化诊断发现,其盛行契合消费时代文化生产和消费规律,与数字时代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产生共鸣,而在中国,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大众文化勃兴则为"韩流"的传播提供温热的土壤。"韩流"现象给我们带来众多想象和思考,也将给中国新兴的文化产业迈向国际以启示。"韩流"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震撼,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1.
韩国旅华客源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与韩国建交后,两国经贸和文教交往日趋频繁,韩国来华旅游者人数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重要客源国之一。韩国经济稳定,游客消费水平高,出境旅游市场处在上升期,旅华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此,我国应加强对韩国旅华市场的开发力度,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细化服务,丰富旅游产品,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使韩国旅华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0年3月的"天安号事件"后,中国东亚地缘战略陷入困境,如何突破这种困境成为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鉴于韩国经济对中国的高度依赖、中韩两国的文化认同、美日韩三边关系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以及美韩两国对朝鲜半岛未来走向定位的差异性等多维原因,我们可将韩国作为中国东亚地缘战略困境的突破口。在对韩战略上,我们应以"经济外溢"、平等协商、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增进两国的政治互信为途径,通过中韩关系的改善实现对"围堵链条"的突破,从而为中国走出东亚地缘战略的困境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第16届女篮世锦赛和第16届亚运会中、日、韩女篮的相关比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日、韩女篮的技战术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为中国女篮备战2011年8月女篮亚锦赛的中国女篮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政治领域,朝核危机已由美朝之间的较量发展为攸关地区各国安危、影响东北亚地区格局变化的多边博弈。朝鲜的筹码主要是核武器,以及周边各国谋求和平与稳定的愿望。美国的筹码主要是解除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与朝鲜签订和平协定,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突破朝核危机囚徒困境的重要途径是让朝鲜融入世界,使其成为正常国家。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促使朝鲜改变安全观念,美国放弃对朝鲜的遏制政策,与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共同寻求达成一项美朝和平协定与朝鲜放弃核武器平行挂钩和违约必究的方案,以此换取朝鲜彻底放弃核武器。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持续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意性,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①,此次制度执行后,中韩两国因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载同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产生了纠纷,纠纷产生的根源是因为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两个国家具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公有文化资产。比起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中韩的矛盾日益加深的原因在于从韩国移住到中国的朝鲜族的影响颇大。众所周知,中国是由56个民族所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与单一民族韩国截然不同。在政治上,朝鲜族无疑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但他们的民族性却从属于韩国广义上的民族概念,因此,包括语言的口传传统及表现、公演艺术、社会仪式、节日贺宴等在内的产业方面必然会与韩国出现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纠纷。实行多个国家共同登载机制能够排解这种纠纷。  相似文献   

16.
朝鲜使臣作为朝鲜士大夫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明代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至明中叶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朝鲜朱子学逐渐深入,使得朝鲜"小中华"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与明前期相比,朝鲜使臣开始以从中华学到的价值观念为武器,用批评的眼光来观察思考明代社会。他们通过对明代社会观察与思考,既希望朝鲜王朝引为前车之鉴,更期待着由朝鲜来实现真正的"中华",反映出朝鲜作为东亚的主要朝贡国对自身在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中所处地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的相互投资不断增加,相对来说韩国在中国投资较多,我国亟需扭转这种不平衡的局面。文章分别对中国对韩投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投资金额和数目、产业结构等进行阐述,总结出中国对韩投资在文化、产业结构、韩国的GDP、汇率以及韩国开放程度和政策优惠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以及在韩国医疗、教育、住房、企业经营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并结合韩国目前吸引外资的政策,提出中国对韩投资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改变了元朝穷兵黩武的军事侵略政策,颁布政令,以朝鲜周边十几个国家为不征之国,主张和平外交,从而奠定了明朝二百七十多年相对友好的对外关系.高丽王朝的政治家郑梦周,从最初担任高丽使团书状官,到先后多次任正使,十几年来多次拜见明太祖朱元璋,其外交政绩有:促使明朝政府免除高丽王朝五年的岁贡,请求明朝允许高丽穿着其官服和便服式样,使高丽王朝换服易裳等.在明太祖朱元璋与高丽使节郑梦周十多年的外交活动中,朱元璋起初对高丽使节产生怀疑,到对郑梦周等高丽使节的逐步了解,后建立起稳定的信任关系,是郑梦周外交活动成功的最好注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