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屈原西行考     
屈原任楚国的左徒,由于上官大夫的谗谤,被怀王疏绌,退居汉北。不久,楚“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楚军,遂取汉中之郡。这时,屈原不可能再呆在汉北了。同时,“怀王悔不用屈原之策,以至于此,于是复用屈原。”①所谓“复用”,只是利用屈原与齐国的关系,派他使齐而巳,并未恢复他的官职。他已“不复在位。”(本传)使齐回来,他劝谏了怀王一次。从此就销声匿迹十多年,可见他成了一个投闲置散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屈原生于战国后半期(公元前340年)的楚国。他的出生之地,过去史学者认为是在今湖北秭归县。这是根据《水经注·江水》引:“袁山松日:‘屈原有贤秭,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  相似文献   

3.
屈原作品考     
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第一位诗人。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作了一种新诗体——楚辞。其楚辞作品当时没有编辑成册,只是到了西汉刘向搜集整理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卷,定名为《楚辞》。但刘向所编《楚辞》早已散佚,那么究竟屈原的作品有多少亦不可得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屈原的作品有二十五篇,但未标出具体篇目。东汉王逸在《楚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他自己的《九思》一卷,合为十七卷,为之作注,改名《楚辞章句》。其篇目为:一、《离骚》,二、《九歌》,三、《天问》,  相似文献   

4.
屈原死后,曾和众多的功臣和文化名人一样,受到民间较为广泛的祭祀.其庙祠从汉代开始,主要在楚地;唐代主要在湖南、湖北,宋时发展到广州,明以后延及江西、江苏、台湾等地.清代屈原的庙祠非常普遍,不仅是屈原更加深入人心,大概与反对满清有关,是人们将忠君爱国的屈原当作一面反清旗帜.官方在唐封其为昭灵侯,更多肯定的是屈原的文化价值.宋封其为忠洁侯,继又封清烈公;元封其为忠洁清烈公,明复其号"楚三闻大夫屈平氏之神",则更多的是肯定屈原忠君爱国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离忧”考司马迁在解释“离骚”的含义时引刘安的话说:“离骚者,犹离拢也。”“离忧”是什么?有的说:“离忧:遭受忧患。离,同‘罹’,遭遇。”①有的说:“离,同‘罹’,遭受。”②有的径注:“[离忧]遭受忧愁。”③再加上各种“助读”、“译注”、“注析”、“今译”……几乎众口一词,似成不刊之论,但实际都似是而实非。  相似文献   

6.
一屈原南行的事迹《屈原列传》说: 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连张仪不及。其后,……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不如毋行。”按《楚世家》,屈原谏何不杀张仪在怀王十八年,屈原谏会武关在怀王三十年。中间相隔十二年,不见屈原言行。这在屈传前段是个大空白。那么长的时间没有一言一行,可见屈原已不在朝,屈原哪里去了呢?从屈原赋中探索,我们发觉,屈原在这段时间有一次南行。所谓南行,就是江南之行,这里特指湖南之行。屈原与湖南的关系特别密切。屈原一生中先后有两次南行入湘。初次南行与再次南行迥然不同。今简略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屈原故乡的记载《屈原列传》没有记载屈原的籍贯。屈原故乡在哪里?两部主要辞典,几部流行较广的中国文学史,大都没有明确交代。看来还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水经注》根据《宣都记》明确记载,秭归,是屈原的乡里。楚辞学界一般都承认,今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故多。也就是说,屈原是楚国秭归人。  相似文献   

8.
有的论者认为屈原曾有过妻子儿女。本文认为屈原一生中并未结过婚,并从四个方面对此作了论证:(1)屈原全部辞赋,只字未提妻子;(2)屈原一生的行踪,在任何地方都是孤身一个。在郢都、姊归、汉北、沅湘、陵阳、溆浦、汩罗,都没有妻子的影子;(3)屈姊说他独身离居。屈原自己说没有配偶,“独无匹兮”。汉人也说屈原“无偶”、“独枪形影”。屈原未曾婚配,是他一生的不幸遭遇使然,也是屈原孤独性格形成的原因之一,由此也证明了将女媭说成是屈原的贱妾、女伴、女儿的谬误。  相似文献   

9.
北行诗作是谢枋得被魏天祐等人强押北行直至于大都绝食殉节期间创作的作品,这些诗作表达了谢枋得以死守节的决心,寄托了他对友人的殷切期望。诗作慷慨雄壮,充满着爱国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诗中大量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及表现力,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胡念贻先生发表在《文史》第五辑上的《屈原生年新考》一文,对屈原的生年提出了新的见解,并试图用天文历法的推算纠正郭沫若先生、浦江清先生对屈原生年推断的错误。胡先生的文章虽令人耳目一新,但其中不少地方使人难以信服,今择其要者志疑如次。 其一 对浦先生《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一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端午”食粽祭屈原说源流考孙永义关键词端午节,粽子,屈原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89.18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传说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端午节食粽子的习俗,诚如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所云:"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其日正是葵...  相似文献   

12.
一、汉代学者的记载(一) 司马迁没有提及屈原迁放的处所屈原东行,是指屈原被顷襄王怒迁因而东行的事迹。《屈原列传》在“顷襄王怒而迁之”之后,有两段关于屈原迁放的文字。前段说,屈原“虽放流,……不忘欲反,冀幸君之悟,俗之一改也”。他还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屈原的家庭情况及其属性作了多方面的考察,认为屈原的家庭并非贵族或没落贵族。屈原之父伯庸曾是一个卑微小官,姐姐女婴自己捣衣,屈原年青时有过耕田力作的生活。屈原的家庭稍有些住宅、田宅,在感情上与民众很接近,屈原的家庭属于“士”阶层。  相似文献   

14.
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的大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的《离骚》自叙生辰道:“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由于对“摄提”等理解不同,对古代历法推算也有差异,他的生年还有争论。一般定为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庚寅日生(另有前353年生等十数说)。 屈原出身楚之贵族。屈是“楚之同姓”,  相似文献   

15.
屈作楚辞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深切的爱国精神,感染国人,影响世界。建议端午节应增加祭拜屈原的仪式;增强端午赛诗的内容;升华原生有形文化赛龙舟等;在屈原乡里建立"国际端午节研究中心",以加强组织,规范其节俗活动。  相似文献   

16.
《南都学坛》2017,(4):53-56
在河南南阳,至今流传着很多关于屈原的故事传说,反映了屈原文化对该地区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南阳屈原故事传说主要塑造了屈原忧国忧君、忠言直谏、同奸佞作坚决斗争的忠臣形象、爱民如子的官员形象、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民众的保护神形象和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形象。有些形象是历史上的屈原应该有和可能有的,有些形象则是民间理想化的形象,是民间根据自己的理想演绎出来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无一例外地表现了作为楚人后裔和楚文化发祥地的南阳民间对屈原的敬仰与爱戴。  相似文献   

17.
屈原《涉江》中的辰阳、溆浦,根据他的被迁地域、航行里程、乘用船具及所去时间考虑,不可能是今湖南的辰溪、溆浦。从地望实际、史料记载、地理遗存和考古成果等方面研究,辰阳应即今湖南汉寿,溆浦则应在今湖南湘阴。  相似文献   

18.
论屈原     
《楚辞》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毛主席在接见日本田中首相时,曾赠以《楚辞集注》一书。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楚辞》,批判地继承这一份遗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颗出现的明星。研究《楚辞》,主要的也就是研究屈原。 研究屈原,最重要也最困难的课题,是在于确定屈原思想的阶级实质,探讨屈原思想同先秦各哲学派别之间的关系,对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忠君观念作出科学的说明,以及阐明屈原同当时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些,不仅是屈原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整个古典…  相似文献   

19.
真的屈原     
战国时有一派“刻意高行,离兴异俗,高论怨非”,并且“易愧而轻死”的不合作主义者,当时称为“廉士”,或“烈士”,或“枯槁之士”。要知道当时统治阶级及其走狗们如何痛恨他们,只看他们的代表人物陈仲的声誉就行了。齐使到了赵国,赵威后问道:“於陵仲子(即陈仲)尚存乎?……何为至今不杀乎?”荀卿也叹惜“盗名不如盗货,田(同陈)仲史优不如盗也!”韩非则编了一个故事,在那里假手于太公望,把齐国的“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的“狂矞、华士昆弟二人”  相似文献   

20.
屈原的思想到底属于哪一体系?关于这个问题,笔墨官司打了不少,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这官司打得更加火热,有的说屈原属于儒家,有的说应是法家,有的说应该是道家。人多笔杂,莫衷一是。他们各执一端,都能从屈原的作品中找到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但是,最后却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在战国中期,儒家、道家、法家的学说都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