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宪法是近百年来国人民主政治追求的理论升华。近代的君主立宪运动和民主共和实践完成了中国民主政治启蒙,给中国留下了关于宪法和法治的最初印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为五四宪法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五四宪法铭记着国人为救亡、强国、民主和自由而前赴后继、浴血抗争的历史,夯实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民主取代专制是近代的政治使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中国对民主经历了从大惑不解、欣慕赞赏到奋力追求的变化过程,民主思想在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交替否定中曲折前进着。由于民族矛盾较阶级矛盾居于更主要的位置,民主思想的发展受到民族矛盾的制约,呈现由爱国而民主的特殊逻辑,带上了明显的实用主义痕迹,影响了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系统吸收。由于中国封建历史特别漫长,专制主义得到了充分发展,形成了特有的系统性、顽固性,而近代历程过于短暂,影响了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和清理。这使得建立民主的问题在近代没能真正解决,也决定了中国反对封建主义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  相似文献   

3.
法治代表着社会进步与文明,代表着公平与秩序,代表着自由与民主.法治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中国法治之路异常艰辛,法治取代人治障碍重重.法治的建立,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自身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顺利成长的结果.近代中国之所以长期未能建立起真正的法治,关键就在于,当时的中国缺乏建设法治的社会根据.其中缺乏民主制度的保障、根深蒂固的人治观念影响和传统政治文化的束缚是法治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伴随着民主政治诉求、市场经济转型、政府改革、执政党建设、社会建设以及文化强国的战略而一同向前推进的.在这一进程中,法治开始与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政府、执政党、民生、文化深度结合,由此形成了民主法治、法治经济、法治政府、依法执政、民生法治、法治文化六大法治主题.六大法治主题的形成与演变体现了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整体性逻辑,表明当代中国重要的社会关系已被纳入法治轨道.这六大主题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与政治学的使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伟 《浙江学刊》2004,7(1):99-10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和目标,意味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应当是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统一.从21世纪的战略视野出发,现阶段应当加强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建设,把政治发展提到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其中,民主相对于法治又具有目标上的逻辑优先性.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中国政治学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对民主政治发展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国家-社会、政府-市场关系等"体制外"问题不同,政治学直接触及到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这一民主化的"体制内"层面."体制内"与"体制外"是一种互补和互动的关系,但又有各自的发展逻辑.政治学所研究的国家、政府和政党及其制度,对于民主政治有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政治学的重要任务应当是建构中国21世纪的政治发展理论,探索中国的体制内民主化道路,特别是把党内民主提升到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奋斗了一生,为改造和振兴中国的伟大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为了指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曾努力寻找思想武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救国救民的途径。他在思想方面也“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311页),他的关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思想,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今天,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斗争中,回顾当年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无疑是有益的。 一、论革命与建设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统治下,近代的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深渊。…  相似文献   

7.
斯宾诺莎政治哲学的一个主题,就是讨论法律与政体的关系。其中,他特别重视关于政体的法治问题,明确提出了"政体法制是国家的生命"这一基本命题,认为法律的统治必须通过适当的政体结构予以体现和保障。以此为基础,斯宾诺莎分别探讨了法治的君主政体、法治的贵族政体与法治的民主政体等三种法治政体类型。这些法治政体,具有各自不同的制度安排。通过比较性的观察,斯宾诺莎将民主政治视为理想的法治政体。这在法治政体尤其是法治的民主政体之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英军 《唐都学刊》2005,21(3):116-119
中国近代民权是由西方民主权利思想转化而来的本土化思想形态,是与专制权力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是论证近代权力与权利的正当性的革命话语。它从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中蜕变出来,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扬弃了西方各种政治学说的适用成分但又有别于西方民主观,具有自身的思想特性。它含义复杂,在不同历史情境中有不同的所指。它与民本、民主、人权、自由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工具性、集体性和激进性是中国近代民权在社会功能上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状况的分析,说明西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影响,揭示中国近代政治力量的更替和兴衰的历史必然性.指出适于民主的政治文化,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逐步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的政治和政治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也是我们和谐社会在构建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民主政治的一个表现就是广泛的政治参与."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状况会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政治参情况呈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引导,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何成学 《创新》2010,4(4):120-125
陆荣廷在龙州的活动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在龙州的反法斗争打击了法帝国主义侵略的嚣张气焰,培育了他深厚的反帝爱国思想,激励了广西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志;在龙州修桥筑路具有深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他和旧桂系在龙州的活动,为其在民国初年推进广西乃至中国的近代社会的历史进程奠定了政治和军事基础;他在龙州的活动,还造就了一批历史名人,积淀了近代名人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事实"与"规范"的关系:一个哲学问题的政治-法律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世骏 《求是学刊》2006,33(5):41-48
“事实”与“规范”的关系既是现代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实践问题,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具有重要的政治—法律含义的哲学问题。从讨论“事实”与“规范”的关系(或“事实性”与“有效性”)的关系入手,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了他所谓的“商谈的民主理论”和“程序主义的法律范式”,并设法在这个新的基础上批判资本主义现实、辩护社会主义理想。厘清哈贝马斯的政治—法律理论的复杂论证,研究这个产生于特殊语境的理论的可能的普遍意义,有助于我们思考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13.
张力  阳红伟  李谞 《社科纵横》2013,(8):112-116
唐君毅是中国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大英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中国近代五大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在海内外影响广远。唐君毅努力弘扬中华文化,确立人的道德主体,重塑人格尊严,在终极关怀的意义上克服"人的存在迷失",这对于我们今天抵制物欲横流,挽救信仰失落和道德缺失,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今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振华 《社科纵横》2011,(12):62-65
在清末民初的思想潮流中,章太炎力倡法治与共和,主张扬法抑儒,力倡法治、伸民权,同时力拒时贤普遍认同的以"代议制"为表征的西方式现代民主共和政体,主张应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创设一个有别于西方诸国的"第三种"共和政体。章太炎的思想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家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资产阶级革命派转型的思考过程和法治理想,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和成功起到了思想先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尧 《学术交流》2013,(1):39-41
孙中山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推翻帝制,在建立丰功伟绩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的政治哲学。他用实际革命经验,以进化论、知行观、大同社会为基础,结合三民主义的革命理论,构建了自身的政治哲学脉络。他的政治哲学不仅符合近代中国的政治需要,也迫切要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主题,彰显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孙中山力图完成中国时局的变革而总结出的政治哲学,是通过进化论来揭示人类自身的历史存在,是用三民主义来开辟大众的当下生存境遇,以追求大同社会为终极目标,深刻地体现了该思想的深邃性和前瞻性。他的政治哲学既是革命实践的总结,又是他实施革命抱负的手段,虽然有资产阶级的不彻底性,但却显示出不朽的光辉,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6.
李薇 《探求》2005,(4):57-59
档案开放是一个国家信息公开和民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公民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是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的基本原则。在信息自由的前提下,完善档案开放制度,有赖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法治国家的建立;有赖于全体国民档案意识的觉醒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马长山 《求是学刊》2002,29(5):28-29
对于今日中国而言 ,民主与法治已成为一种主流话语 ,尤其在政治生活领域和社会精英层面 ;“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 ,尤其在立法、司法制度改革等方面。应当说 ,这不仅是五四运动以来民主启蒙精神的延展和提升 ,也是全球化进程中民主法治浪潮的压力所致 ,它代表着中国摆脱“边缘化”而进行世界性平等对话、实现强国富民蓝图的已久期盼和渴望。然而 ,冷静的观察、体验和分析难免会使我们产生一个疑问 :法治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答案似乎并不十分乐观。最突出的就是法治的“表层化”现象。法治是在既定规则之下实现权利保障和权…  相似文献   

18.
我们之所以有今天,都应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 ──恩格斯 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国侵略者及其走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马克思深切关怀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他以高度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热情支持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在许多文章中,在和恩格斯的通信中,多次探讨过中国问题。有人作过统计,仅在《资本论》中就有二十多处直接提到过中国。从他所引用的有关中国的资料看,他对中…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从我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可见,我国选择的是法治型民主政治建设之路。同时综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国实际上走的正是法治型民主政治建设道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政权建设需要和人民权利意识的增长,是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客观因素。因而,参与型民主政治将是我国未来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王平  顾伟 《社科纵横》2009,24(4):69-70,73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现阶段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在中国实行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是杜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