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深邃、博大,影响深远。他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时代特点和道德教育理论上的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反思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炎培的社会教育思想是以职业教育的形式展现和实施的。他对职业教育的定义,职业教育的目的、方针、办学原则以及其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都具有社会教育的性质。黄炎培办教育的经历、对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方针、原则,以及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解都是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实质和内容,职业教育是体现其教育思想的手段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在其思想宝库中,留下了卓越的、丰富的教育思想。鲁迅不仅以他的理论来表达他的教育思想,而且以他伟大的人格和革命斗争实践来表达他的教育思想,以他实际教育活动和对青年、儿童、劳动人民的深刻的爱来表达他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年)是美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他的政治主张,特别是他的民主思想以及他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曾有不少人加以论述,而他的教育思想及其对美国教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却论及甚少,本文拟对杰斐逊的教育思想进行简略评述。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许多唯物主义的教育观点 ,在人性论、理欲关系、知行关系、教育与教学、学思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上 ,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 ,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我们对其进行重新审视时 ,会发现其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相伯(1840——1939)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杰出的爱国主义教育家,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有过重大影响,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对马相伯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作一初步探讨。一、教育实践马相伯生逢中英鸦片战争爆发,逝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在世百年,饱阅世变,历尽沧桑,毕生致力于救国事业。他早年从事教会事业,后又投身于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但是,传教、从政都不能使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教育思想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 ,在与马克思等革命前辈和中国传统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相比较中 ,都充分显示了他的独自的特点。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概括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那就是他的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陈虬的教育救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虬是我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言人之一,其教育救国思想具有时代的先进性。他的开民智、改革科举教育、加强医学教育和商业教育四个方面的主张,显示出其教育救国思想的时代性、先进性,以及在当时所做的思想先导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傅斯年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和丰富的民族思想。民族思想是其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与他的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有紧密的联系。对他的民族思想进行研究,是深化傅斯年研究的需要,对全面认识傅斯年的学术思想特别是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在中华民族危难关头,他坚决反对外敌侵略,力主全民族团结抗战;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点,强调中华民族内各民族平等,热切希望中华民族的复兴。傅氏的民族思想是一份宝贵的学术遗产,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0.
贺熙龄教育思想包括正心术、端学术、正文体等,内容丰富且具有系统性。其教育思想对他为官之地士风的端正、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现代教育也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杜威(1895—1952年)是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被译成十二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民主主义与教育》这部著作,在旧中国,是大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的教材,有些实验学校就是按照他的教育思想来进行实验的。新中国成立不久,一九五四年十月,我  相似文献   

12.
《爱弥儿》中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在其所著的《爱弥儿》一书中他提出了许多有关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中有关他主张的自然教育、注重让受教育者身心自由发展的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值得借鉴,特别是在我国进行课程改革的起步时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其消极方面如分期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等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陈寅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大师,在教育领域从教多年,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其内容涉及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学风观等诸多方面。他的教育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新时期拔尖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关于干部理论教育的思想是他的党建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干部理论教育的地位、作用、对象、重点和方法途径都作了精辟的论述。他关于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着力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教育党员和干部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必须民族化,建立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关于注重改造世界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关于整风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习马克思主义有效途径的思想,都具有深远意义。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同志关于干部理论教育的思想观点,对于进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改进和加强当前的干部理论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桂芬教育思想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桂芬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他有力地抨击了清末腐败的科举制,提出了改革科举考试的种种方略。他的教育思想更为可贵之处是,他站在时代的前列,在继承经世致用思想的基础上,为振兴中华进行着艰难的探索,主张全面深入地学习西学和借鉴西方教育,而这些教育主张又处处可见其爱国热忱和民族精神。冯桂芬的教育思想对洋务教育具有开创作用,对维新教育则又产生了先导影响,从而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1898——1976)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周恩来同志十分关心和重视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对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方针和政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业务水平的提高和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等都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和主张。特别是对知识分子问题、党的领导问题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做出精辟的分析。周恩来同志的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同志尽管离开我们已经15年了,但他的革命精神永存,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美育思想的开拓者、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美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探究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深刻意蕴和基本特性,离不开他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支撑,因为它们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有机统一体。从整体上把握蔡元培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我们科学、全面、深刻认识和领会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精髓,挖掘和借鉴其美育思想的教育资源的合理成分,这无疑对我国教育的改革、美育学科的发展、时代新人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追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蔡元培的心理学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心理学乃至中国近代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在德国留学时,曾经学习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和哲学。这段经历影响了他的心理学思想和实践活动。在他的教育生涯中,他一直很重视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他是现代心理学积极的倡导者和扶持者:在北大创建了心理学系,建立第一个心理研究所,重视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关于心理学的性质,他继承了其师冯特的观点,认为心理学采用了实验科学方法,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作为教育家,他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提出了五育及完全人格教育心理思想、按照儿童发展规律进行教育。这些广泛而深刻的教育心理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美育是蔡元培思想中的一大特色,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学基础。他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提出将西方心理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他的心理学思想对现代教育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弗莱雷的教育社会学思想集中于对压迫社会中政治与教育关系的阐释。他认为教育即政治,专制政治对教育具有制约性;教育通过运用存储性讲解方法传授侵犯性文化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依赖性思想为专制政治服务。其教育社会学方法论具有比较明显的修正性取向特征。  相似文献   

20.
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与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尔干是社会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也是教育社会学的主要奠基者。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是实证主义的,也是唯理性—科学主义的。他指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应是社会事实,这种社会事实是整体的而不是个别的;是普遍的而不是特殊的;是群体行为而非个体行为。涂尔干对教育的研究贯穿于他的方法论中,并集中体现在教育与社会学、教育思想史与道德教育的论述中。对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与他对教育的研究进行梳理,尝试重现他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真实思想和运用在研究上的方法论,有利于对涂尔干的教育社会学思想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