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造就自己     
何谓经营之根本?我认为是"造就人".就经营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人都是第一重要的.无论是在我曾为之效力过约25年的松下公司,还是在三洋电机公司的创业者--我的哥哥岁男那儿,我都时时受到了这种"造就人"的思想的熏陶.我继承了这一思想,把职工教育视为头等大事,几乎有一半工作时间花费于此.  相似文献   

2.
<正> 对于被日本人尊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无论从个人的角度而言,还是从企业的发展来说,他的辉煌都是空前的。松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其经营思想的核心——“人才思想”奠定了他事业成功的基础。松下堪称“人才经营之典范”,其用人之道也许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3.
盘点人才     
任何企业的效益都是人创造的 ,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北宋苏洵曰 :“为将之道 ,当先治心”。商界有言 ,“盘物先盘人 ,得财先得心” ,一个企业成功的原因很多 ,但归根结底是用人问题。有这样一件事 ,在一次工商界聚会中 ,几位老板谈起自己的经营心得 ,其中一位说 :“我有三个不成才的员工 ,准备找机会将他们炒掉 ,一个整天嫌这嫌那 ,专门吹毛求疵 ;一个杞人忧天 ,老是害怕工厂有事 ;还有一个经常摸鱼不上班 ,整天在外面闲荡鬼混。”另一位老板听后想了想说 :“既然这样 ,你就把这三个人让给我吧 !”这三个人第二天到新公司报到 ,新…  相似文献   

4.
<正> 在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中,“松下”公司名列前矛,“松下”公司的成功,得之于松下幸之助的经营谋略。 (一)巧打名人牌。为各国要人、名人青睐最多的是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法国的总理、新西兰总统、前苏联的部长会议副主席等不少权势人物、显赫人物都曾应邀而去过“松下”。每年,“松下”都要邀请世界上有影响的外国人士参观公司的所属工厂,被邀请的人数一年达3000人之多。这些被邀请的参观人员回国后,都有意无意地在各  相似文献   

5.
“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好支部工作”,如何使这一句话不单单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在基层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作为一名国有企业基层党务工作者,我认为关键是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生产经营做到有机的结合,互相渗透使之融为一体,只有这样党支部工作才能为生产经营服好务,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在这里就如何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支部工作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大凡管理,都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作为“硬件”的管理科学,二是作为“软件”的管理哲学。科学无国界,具有世界性,此所谓“硬件相类似”;而由于管理思想和文化的不同,各国所建立的管理哲学又不尽一致,此所谓“软件颇不同”。可见,正是管理哲学上的差异性,造就了管理类型的多样性,世界上便  相似文献   

7.
<正> 时下,不少企业经营不佳,经济效益每况愈下,究其根源,在于经营思路还局限在传统思维定势上,难于跳出计划经济经营模式的框框。只有更新思路,做到与市场需求同步,才能使企业在市场风浪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是“见缝插针”挤市场。所谓“见缝插针”就是人弃我拾,人嫌我爱,人无我有,瞄准市场空档,做好夹缝文章,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只有数百名职工的四川泸州机器厂独辟蹊径,瞄准大厂不愿干、小厂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中国波澜壮阔。无疑,青年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人才;不同的人才创造不同的历史。虽然人处青年时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总是理想主义的,充满着幻想,自以为“什么都可干”、“什么都能干好”,但人对职业的实际选择却往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历史性社会选择。  相似文献   

9.
知盟是中国第一家软知识联合体的缩写,它的出现是中国管理界一件大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思想脑库,创造软知识财富的知识企业,培养管理通才的无形学院是知盟的使命。知盟目标是:造就一批中国管理经验学派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管理产业首席顾问;造就一批管理知识经营大师;造就一批通过知识致富的知识有产者;造就一批国家级企业经营管理大师。  相似文献   

10.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思想了.”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多么重要.近几年来,我就是踏着新教育理念的步子,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在教学上从未有过的轻松与快乐.交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众多的学生,你得有不同对待的心理准备.架起交流的桥梁,其实就是寻找爱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1.
从末位淘汰制问世以来,备受企业关注,称其符合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使员工有了危机感、使命感、紧迫感,激发了他们的进取心,为企业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等等。是药三分毒。天下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末位淘汰”亦然。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们单位实行末位淘汰制后,人与人之间虽然表面上笑嘻嘻的,但心里谁都提防着你,想方设法找对方的缺点错误,团结协作的精神没了,互相帮助更是不可能的事。“末位淘汰”淘汰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淘汰了团队精神。从理论上看,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并逐式”的人才竞争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选拔评定优秀…  相似文献   

12.
历代清官廉吏,都十分重视名节操守,形成了“钱财莫为子孙谋,廉品美德后人传”的治家格言。古人十分崇尚以廉治国、以德治家之道,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一个人连家和家人都管不好,又何以治国、平天下?曾任两广总督、以禁烟而著称于世的一代清官林则徐,不仅治政有道,而且治家有方。他有自己的为官之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也有自己的治家之策:“子孙若如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一语道出了“钱”与“德”、“财”与“才”之间的取舍关系。古代…  相似文献   

13.
“高家庄”是什么地方?中年以上的人,或爱看老电影的人,大概对“高家庄”、“马家合子”这样的称谓都不会陌生吧?对在民族危亡关头,我华北抗日武装声东击西神出鬼没从地道里钻进钻出,打得日寇晕头转向闻风丧胆的情景也不会忘记吧?……是的,“高家庄”就是老电影《地道战》的生活原型所在地。它在河北省清苑县,现名为“冉庄”。那个血腥的年代早已远去,今日重提,有何特别的深意吗?今夏暑期,我随《经营与管理》杂志社员工及其家属,到“高家庄”观光了一回。此行目的是多义的:“非典”过后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亲眼看看革命老区的今昔变化,梳理…  相似文献   

14.
【内容提要】“道”是一切事物的源头和根本,没有“道”就会缺乏动力、迷失方向。正确的“道”的取向能造就健康向上的人生,能造就组织的基业长青,能造就国家的众志成城。价值观是“道”的基础,通过明价值所在之“道”,达到“不须扬鞭自奋蹄”;愿景是对“道”的美好景象描述,通过明愿景所向之“道”,使追随者接受领导者所倡导的目标;使命感则为“道”提供动力,通过明使命所归之“道”,使追随者知道为什么做以及如何做。三者的有机统一,共同体现出“道”是领导力的源头与核心。  相似文献   

15.
《人物志》的作者刘劭认为,知人有“二难”:一是“难知之难”,二是“有知之而无由得效之难”。 所谓“难知之难”,是指鉴定别人才是十分困难的。 人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动物,其思想无形,其智慧无状,圣哲贤人都难以彻底窥知,何况常人?再加上人们的观察,总是各守一方,各执一偏,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己之见,历观众才,或以貌取人,或以辞取人,或以行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作为育人之地,其教者是人,学者也是人,一切活动包括管理都是为了人。校长如何“把教师当作自己的亲人真情关爱,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深情经营”?如何实施人本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呢?  相似文献   

17.
<正> 台湾食品业号称龙头老大的“统一集团”,来大陆生产经营方便面时,他们采取“以货试市”路线,先把岛内最畅销的鲜虾面端出来,想让大陆人尝尝“台湾风味”,过过现代快餐食品之瘾,谁知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大陆消费者对其敬而远之。接着又换上岛内排名第二、第三的方便面,依然是一厢情愿,结果经营很不理  相似文献   

18.
挺的政治学     
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玩“挺的政治学”之先辈人物,他们都有着高度弄权,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说一套但又做一套的特色。“挺的政治学”会造就出威权、狡猾、冷酷、伪善的政治特性,在曾李身上都可具现无遗。这两个前辈人物所留下的“挺的政治学”,实在不是什么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自从刘晓庆发出“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女人难上加难”之感叹后,类似的感叹不绝于耳,诸如“我也想做个好干部,但谈何容易啊。”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意思,做“人”难。为什么做“人”难,仔细分析,人所承担的角色太多样了。在家庭内部,体现在一个已经成家的成年男子身上的角色有:对父母而言,他是儿子;对妻子而言,他是丈夫;对孩子而言,他是父亲。在单位内部,体现在一个普通工作人员身上的角色有:对上司而言,他是下属;对同事而言,是同处于团体之中共事的人;在社会中,还有朋友的角色,等等,不胜枚举,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要求,甚至于角色之间是相互冲…  相似文献   

20.
“人本管理应该是员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协调自己。要让员工明白,每个人都是经营者:总经理在经营企业,每个员工都在经营自己的职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