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时空》2005,(23):60-61
中新网11月28日电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发布的《集中答复媒体关注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 问题》中透露,从中国近期发生的人禽流感患者标本中分离的H5N1病毒的基因序列已发生了一 定程度的变异。但这种变异并不具备导致人传人的能力。 文件中称,实验室分析表明,从中国近期发生的人禽流感患者标本中分离的H5N1病毒与疲点禽类标本中 分离的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但与越南病例感染的H5N1禽流感病毒相比,病毒的基因序列已发生了一定程度 的变异。但这种变异并不具备导致人传人的能力。目前,欧洲地区尚未发现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病例。 此外,自1997年以来,全球发现的人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病例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地区、泰 国、越南、柬埔寨、印尼和中国大陆地区,截止目前,总病例数为150多例。对这些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 验室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接触感染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吸入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中的病毒颗粒 是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不接触病、死禽的普通公众一般不会感染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2.
我从小就有个梦想,那就是想当一名科学家。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会发明一种衣服。这种衣服有两个按钮。如果人感觉非常冷时就按那个红色的按钮,它可以使人立即感觉温暖;如果人感觉非常热时就按一下那个绿色的按钮,它可以使人立即感觉到凉爽。  相似文献   

3.
正L流言疫情期间,很多人担心买回家的水果会被病毒污染,认为吃水果必须削皮才能保证自身安全。这种说法对不对呢?Z真相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动物性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两种方式传播给其他人,而在水果蔬菜上存活的可能性很小,至今还没有因食用水果蔬菜导致人类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再者,水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鸟家庭不断增多。养鸟能活跃人们的生活气氛、增添乐趣,从而得到美的享受。然而,养鸟也有弊端,这就是容易患上鸟雀病,这种病是由鸟类传给人类的疾病,病原体是病毒,或者是鸟类身上的真菌,传染源是患病的或带病毒、真菌的鸟、羽毛粉尘、粪便。因此,应引起养鸟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意大利港市巴勒莫召开的第三世界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大会上,美国寰宇健康学会的科学家展示了他们这方面临床试验的结果。利什曼病是一种由沙蝇叮咬而传播的寄生性传染病。寰宇的试验表明一种名叫巴龙霉素的抗生素在冶疗内脏利什曼病——最危险的一种利什曼病——上疗效显著,全世界每年感染该病的人多达150万,死亡人数达20万。如此庞大的数字显示寰宇开发新药的努力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林廖君 《老年世界》2014,(21):38-39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中老年人,当看见同龄好友生病或病逝后,也觉得自己身上这痛那痛,怀疑是患了种种疾病,甚至怀疑患了癌。虽经各种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自己仍不能消除疑虑,由此产生恐惧、悲哀、焦虑等消极情绪,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其实,这些人不一定会有什么“病”,而是产生了恐病情绪。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2003,(12)
“非典”患者康复后有无传染性?会不会再度被感染?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在接受新华通讯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对60名康复患者半年的随访发现,他们不会再度被感染,也不具有传染性。钟南山说,他们对60例“非典”患者出院后的159名同室居住者、311名密切接触者和1256名一般接触者进行了调查。在随访的6个月中,所有的接触者均未见感染,说明康复后“非典”患者不具有传染性。他们追踪98名患者血清抗体的变化还发现,这些康复病人的血清中有中和病毒作用的抗体,最起码在半年之内具有对“非典”病毒的免疫功能,病人不会再受感染。…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已经知道动物细胞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某些吸毒者或是同性恋者,常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却也没有受到感染。这表明,另有其它因子在艾滋病的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那些幸免于难的极少数人,得益于自身体内CCR5基因缺失了32个碱基,使他们的机体获得了天然的抵抗艾滋病病毒的屏障。这一发现被认为是艾滋病研究发展史的里程碑。CCR5△32基因突变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能人为地剔除这段碱基,岂不可使人类柜艾滋病于千里之外? 科学家已鉴定出在美国白人和欧洲后裔中,CCR5△32等位…  相似文献   

9.
参考消息     
近期来,国内热吻比赛时有所闻。总见人说接吻有利健康,殊不知接吻之害也是不可不知的。 医学资料表明,一次接吻可传播多达270种细菌,其中5%对人体有害,若对方抵抗力差,很快就会被感染。有一种病叫“接吻病”,一种典型的EB病毒导致的发烧症状。当然感冒不用说了,还有肝炎、伤寒、梅毒甚至艾滋这样的令人恐惧的病都可能通过接吻传播。  相似文献   

10.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的统计,全世界现有17.22亿人感染了结核病菌,每年有900万人死于结核病。在我国,近年来的临床统计表明,肺结核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老年肺结核可以是原发性感染,也可以是青、中年期就患病但没有治愈而迁延至老年期。老年肺结核起病隐匿,症状轻微且常不典型,通常所说的结核中毒症状例如低热、面颊潮红、盗汗等,在老年患者身上不一定都具备。症状与病情轻重不相吻合,有时肺内结核病变已经很严重了,但病人仍只表现出咳嗽、吐痰或痰中带血等一般慢性呼吸道疾病所共有的症状。按理说…  相似文献   

11.
正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儿童较常见。但其实,未出过水痘、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对水痘都高度易感,一旦接触到传染源很容易发病,成人也不例外。成人感染水痘虽少见,但一旦感染,往往症状比儿童感染更严重,还容易并发弥散性结节性肺炎,病  相似文献   

12.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知识讲座一提到肺部感染,人们总把注意力放到细菌、病毒等身上,在治疗上也总是围绕着细菌作文章,抗菌素越用越高档,费用当然难免越来越贵,但疗效并不佳。这是因为,肺部感染的致病因素远非只有细菌、病毒,更有“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MP)是...  相似文献   

13.
正宝宝免疫力差,稍不注意就容易患上感冒。感冒虽小也可夺命。日前,江阴一名6岁女童,患感冒后因病毒感染引发心肌炎,心跳骤停6次。最后经全力抢救才脱险。什么是心肌炎?心肌炎是指构成心脏的心肌因感染病毒,造成心脏功能下降引起的一种心脏疾病。它常导致心肌发生局限或弥漫性炎症,可原发于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小儿心肌炎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性心肌炎,其中又以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最为多见。这是因为宝宝感染病毒后,病毒通常会  相似文献   

14.
有效地抗病毒化合物的发现为人类消除HIV-1带来了希望。尽管这些药能够有效减少和控制病毒的复制,但至今还是不能完全清除病毒。经过长时期的HAART治疗,病毒仍持久性存在主要是因为病毒储藏库的存在,携带有转录活性的病毒,并在细胞活化后生产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这些潜伏感染细胞是病毒活化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赵红艳是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的一名医生。2003年,她30岁,“非典”疫情暴发,她所在的医院收治了天津市的第一例确诊病人。随后,在为该病人救治过程中,她不幸感染了病毒。虽然两个月后病愈出院,但4个月后,因为非典时用来保命的激素,在她身上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双肩、双膝、双股骨头六大关节全部坏死,用以支撑身体的“轴承”全部报废,身体再也无法站立,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相似文献   

16.
嫁给“一碗稀饭” 我理想中的婚姻是爸爸妈妈那样的,两个人相亲相爱相濡以沫,贫贱不离富贵不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993年7月,我从广西桂林旅游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市外经贸局做了一名英语翻译。和我一起分来的还有一位广西大学的毕业生阿健。阿健家在农村,他的身上有一种农家子弟的质朴和憨厚。我在旅  相似文献   

17.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使盲人重见天日是从事眼科研究的科学家梦寐以求的。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世界上最先发明了一种可以帮助盲人获得视力的新基因疗法。伦敦大学学院和穆尔菲尔兹眼科医院的专家正在对12名患先天性视力障碍的病人试验这种新的治疗办法。这些病人中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大的20几岁。这种技术已经证明对患有同样疾病——  相似文献   

18.
上网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和欢乐的同时,也给一些人带来了一种时髦病——网瘾综合症(IAD)。据统计,全球两亿多网民中,有114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瘾综合症,占总人数的6%。进一步调查还发现,病人多集中在学生、无固定职业者(网虫)及家庭主妇,这些人有充裕的时间痴迷电脑,因而是易感者。网瘾综合症患者的最主要表现是:上网时精神兴奋,心潮澎湃,欲罢不能,时间失控。沉溺于网上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而忽视与社会的交往、与家人的沟通,甚至对上网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以致不能分离。在我国,至少有400万名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青少年上网成瘾,已成为一种“社会病”。面对这一庞大的青少年网瘾群体,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来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19.
据最近的美国《内科医学年报》报道,性生活频繁可能引起女性的肾脏感染。美国西雅图一家卫生研究中心的索罗斯博士做了一个研究,他选择了240名患肾脏感染及500名身体健康的年轻妇女做问卷调查。经过比较,他们发现性生活过度与肾脏感染之间有直接的关系。调查显示,每周性生活超过3次的人较容易发生肾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14,(4):11-11
在英国《自然》杂志评选的2013年度全球科学界十大人物中,中国禽流感专家陈化兰因“帮助中国平息H7N9禽流感疫情”榜上有名,《自然》杂志称她为“战斗在前线的‘流感侦探’”。2013年4月,陈化兰和她的科研团队发现,在我国导致人感染的新型H7N9流感病毒与同一时期存在于活禽市场上的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在国际上首次从病原学角度揭示了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来源,为我国科学防控H7N9禽流感提供了重要依据。5月,他们又发现H5N1病毒确有可能通过与人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获得在哺乳动物之间高效空气传播的能力,从而具备引起人类流感的潜力,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了H5N1病毒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的现实威胁。7月,陈化兰和科研人员研究发现,H7N9病毒对禽类无致病力,但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突变,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与水平传播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从而揭示了H7N9病毒存在较大人类间大流行的风险。这些成果先后发表在《科学通报》英文版及《科学(SCIENCE)》杂志上。在禽流感阻击战中,陈化兰所在的哈兽研究所向各地紧急提供了大量的诊断试剂,向企业转让了我国当时唯一可预防H5亚型禽流感并获得农业部新兽药证书的H5N2灭活疫苗生产种毒和全套技术,紧急生产了12亿羽份供疫区强制免疫使用,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