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设法治国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培植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法律程序经过程序工具主义到程序本位主义直至现代正当程序的发展,体现其在法治中的不同价值。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相对于实体法治而言,程序法治显得更有意义。只有正确处理好程序法治与实体法治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程序正义对法治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程序正义应该有个前提性基础,那就是实体正义。实体正义是程序正义的评价标准,程序的设计必须以实现实体正义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研究的对象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认为法制现代化研究应该着重研究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特别是 2 0世纪的中国法制变革过程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以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对更新中国近现代法制史研究范式的问题也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历史视角透视中国法治建设,通过回顾中国法制发展历史,将中国法制整体上划分为礼治、封建法制等五个时期,并分析了各自的特征。通过分析古今中外法制发展事件,提出法治的进步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中国法治建设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中国法治建设因历史惯性和现实问题,仍然任重道远,不可急于求成。中国法治要取得最后的成功,必须树立国民的自信心与意志力,培养守法习惯,形成自己的法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要求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而司法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重要的途径。由于司法是一种被动性、中立性和程序性的活动,程序的正义对司法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当的程序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由于中国长久以来形成的“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法律适用者的程序意识淡薄,因此,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强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下的程序正义就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程序法治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确立,程序法治是程序正义的保障和通往实体正义的必由之路,违反程序法治会损害司法公正、侵害人权。但是,法律程序并非完美无缺,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存在割裂,遵循程序法治会付出代价,有时造成实体正义的牺牲。这是法治所必然付出的代价,我们仍然要选择程序法治,制定和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并不断地加以完善,来弥补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的裂痕。  相似文献   

7.
司法改革30年来,虽有丰硕的成果,各种法律制度都在不断完善和成熟中,但相比较,实体法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程序法发展速度,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比比皆是。但程序正义恰是实体正义的基础,程序正义是我国司法改革中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法治的必要条件。因而中国在发展法治的进程中,在权利本位的社会中,必须确立程序正义思想,并以此作为司法制度改革的基本理念,将程序正义参透到司法程序申每一环节申.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由于历史的原因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途中 ,还必然存在着障碍和艰难险阻 ,其中法律信仰的匮乏是制约法治建设的非常重要的观念障碍。如何认识和克服这些前进道路中的障碍 ,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 ,是每一个关心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重实体、轻程序是当今中国法制现代化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作为一种法律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其中诉讼立法规范不完善,缺乏充分有效的监督救济机制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本文从构建完各的民事诉讼程序监督救济机制这一目的出发,对确立民事诉讼程序监督教济机制的立论依据加以剖析,并就建立完备的民事诉讼程序监督救济机制提出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0.
在法制统一原则下,我国民族习惯法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困境:进,它面临着国家法在价值、规范与运行机制上的挤压;退,它又遭到民族地区多层次与多元社会均衡或软或硬的抵抗.只有重新解读法制统一原则,将法制统一原则拆解为实体法制统一与程序法制统一两个层次,以程序法制统一先行实体法制紧跟的策略,对现有司法程序进行局部适当调整,才能在保障国家法律与政治上的控制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法制统一与民族习惯法均衡有序演化的双重需要,进而真正从制度层面以极小成本解决民族习惯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82宪法与中国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 2宪法被公认为是我国宪法史上最好的一部宪法 ,对我国的法治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规范和保障作用。82宪法确认国际公认的法治原则 ,较好地体现了宪法的法治功能和价值 ,特别是 99修宪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 ,82宪法在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缺憾 ,这与其对中国法治建设推进方式的选择和具体的制度设计有一定的关联。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必然会促进 82宪法的进一步完善 ,而 82宪法的不断完善又会对中国法治建设起着更好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治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势必影响法治建设的进程。法治秩序是多元的,在依赖国家及国家法的同时,应充分重视社会及民间规则对于法治秩序建构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四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行政法治的变迁史。以政策追踪分析的方法,可将中国行政改革分为四个阶段,相应地,行政法学也经历了四个转型:第一阶段是“精兵简政”改革,是行政法制的初创期,效率价值主导了行政法学研究;第二阶段是“职能转变”改革,在这一阶段,控权理念占据依法行政的核心要义,形塑了以行政行为为支点的行政法学体系;第三阶段是“公共服务”改革,拓展行政活动的形式,在平衡论与控权论的论辩中探索行政法学基础理论的根基;第四阶段进入国家治理改革,补强民主正当性的实质法治路径受到青睐,新行政法学研究提上日程。历史发展的脉络表明公法研究必须深植本国背景。唯有理解当下并预判未来的政府定位,才能经由法释义学方法而发展出契合国情的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14.
经验的研究方法和规范的研究方法是法学研究中比较有特色并且重要的方法论。形式主义、理念主义和现实主义是另一组法学研究方法。把它们应用在法治研究中 ,有助于我们厘清法治概念的含义。法治概念具有双重性 :它既是一个描述性概念 ,也是一个规范性概念。从法治理想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国进行法治建设的主要目的以及对通行的学术话语所反映出的国民共识看 ,当代中国正在努力建设的是一种实质意义或实质主义的法治。  相似文献   

15.
论法治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治秩序与境界的确立,有赖于法治意识、法律规范、法律制度三个层面的一体椎进与彼此互动,其中公民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律有充分认知、信任、依赖且以法律信仰为最高境界的国民精神状态,它作为法治主休内在的素质和精神动力,在中国传统人治社会转型现代法治社会的历史性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之,加快培植口民的法治意识,是决定法治国家能否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现代法治的要义在于建立一个自由而有序的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法治的生成不仅需要有良好而完备的法制,而且还需要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作为基础。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必然是一个持续、渐进的动态过程,是多种生成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世界法治国家法治实践的历史表明,文化驱动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权利救济机制和权力监控机制对法治的生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意义上的法治包含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两个方面。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五千年的历史凝聚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对法治现代化建设虽然具有负面的制约因素,但也有积极的作用。构建现代法治文化,应该消除文化中的负面影响,努力发掘积极因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法治建设提供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一种重要政治价值。法治理想的要义是通过法律规范的途径来限制任意专断权力的运作。为达到这一目标,法律规范在形式上必须满足富勒提出的八项要求,并且必须确立法律的正当程序来保障法律规范得到适当的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两方面称作法治理想形式与程序方面的要求。法治理想的要义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们围绕法治的一些重要争论,如关于实质性法治观念的争论,关于立法性法律的争论等。  相似文献   

19.
适用除外制度是反垄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除外制度的生成对反垄断法协调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我国反垄断法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适用除外制度,但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存在不足。对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作出评析并就立法和执法提出若干建议,对于有效地实施反垄断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历史演进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正在经历着的发展过程。制度现代化,也即本文所言之法治,是这一进程的重要一环。法治体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价值关怀与效率追求。法治状态下的法律制度自身应当具有统一性、稳定性、可对话性和可交流性、正当程序性以及可诉性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