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文化批评的方法,解读郭沫若五四时期的《女神》和抗战时期的《屈原》,透视其文化身份的嬗变,研究其对个体和民族群体文化身份的构建,凸显其作品的新的诠释及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展示了当前乡村的一种变革。在这种变革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在城市文明的影响下乡村理想的变更,也看到了在城乡文明的冲突中因权力欲望的诱惑而产生的人性的扭曲,更看到了城乡文明对垒下乡村文明中“善”的坚守。可以说《湖光山色》是从文化的角度提供了新时代乡村的一种典型叙述。  相似文献   

3.
人本理念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重要文化取向,在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然而,这种借鉴不应是文化帝国主义模式下的被动接受,而应是文化博弈理念下的主动扬弃。只有在中国文化传统的观照之下形成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本理念形态,即形成其在中国文化土壤中最优化的空间嬗变形态,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监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以它独特的艺术美丽,诠释着审美观照下的监狱。本文选择《窦娥冤》《大墙下的红玉兰》《女子监狱》三部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阐明它与当时监狱文化的关系。以此了解中国监狱文化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唐末杜荀鹤人格嬗变的现象.一方面,他的儒家诗教观,使他写出反映民生疾苦、社会不公的作品,另一方面,其一贯具有的求功名意识,令其在朱全忠强大政权之下人格扭曲,完成了人格嬗变,且有可能是白马之祸的谋主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E·M福斯特小说<印度之行>展示的后殖民时期的历史与文化语境下,本文着重分析了以阿齐兹为代表的被边缘化的殖民地知识分子在异质文化冲突中文身份的嬗变与重构,阐述了现代启蒙思想对殖民地被殖民主体的民族意识的唤醒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网络流行文化的重要载体,网络语言在民众中逐渐释放出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作为流行文化主要参与者和使用者的青年,对流行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全面了解网络语言,熟悉并创造性地学习网络流行文化,不仅可以使网络语言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还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对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有益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先锋文学寻求突围的大背景下,《活着》明显让人们感受到了余华风格的转变和写作主题的嬗变。他从前期揭示人性恶转到诠释人性善的主题,体现了他对人的关注点的转移。小说中重复描写死亡,却没有展示令人不堪入目的死亡和暴力场面,而是充满对人类生存的悲悯与关怀,在死亡背后涌动着浓浓的暖意,渗透着人间温情。不仅如此,小说趣味性和故事性的增强,加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对现实和历史的反思,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西方思想界“文化转向”以后,西方学者对文化全球化问题给予了广泛关注。其中英国约翰.汤林森博士的《文化帝国主义》从媒介帝国主义、民族国家的话语、批判全球资本主义的话语以及对现代性的批判四个层次来剖析文化帝国主义,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文化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流行文化,它本身总是同商业价值和意识形态相互融合,难分彼此。作为国家和民族核心价值的直接体现者,流行文化在普行于世的商业社会中,并非单纯的在于娱乐的表象,而是试图在更深层结构上构筑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价值认同,从而在战略上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因此,各国各民族都在建构自己的强势流行文化体系,以期影响他国他民族,从而达到将他国他民族纳入本国本民族价值体系的目的,以好莱坞大片这一美国的强势流行文化为考察对象,对其在中国大陆和美国本土的传播影响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从格特的关联翻译观看文化负载词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负载词语集中反映或表达了某一民族的风俗习惯、气质情感、历史典故、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宗教心态。文化负载词语一直是翻译研究中的难点。文章通过格特的关联翻译观论述了文化负载词语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文化研究的理论冲击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研究方法,同时引发了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关系的论争。其实,无论是文学研究还是文化研究,如果在此论证的基础上,能够摒弃学科的界限,相互借鉴,进而引出新的视阈或视角、方法,对于学术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机遇。我认为,关键问题并不在于什么学科,而是有没有为学术贡献新的方法或理论。所谓新,无外乎材料新,观点新,方法新。  相似文献   

13.
14.
马永波的诗参与了当代诗歌的后现代化过程,也践行了新诗从"叙事"向"叙述"的转向。其诗歌以一种"客观化"的样态出现,但往往在客观的叙述背后蕴蓄着巨大的情感力量,同时也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进行着显性和隐性的双重叙事,从而践行其"伪叙事"的诗歌理想。通过风格与情感、现实与超现实的双重背离,在隐性层面突出了诗人的主体性;其诗歌也在创作层面追求间离化效果,以现象学还原和梦幻般众声喧哗的方式,努力让读者感知真正的真实。他的诗歌注重场景转换,大量对话涌入文本,甚至有些叙事体现出小说的功能。与此同时,其在叙事进程中也擅长安置种种可能性,形成一种语言和场景的复调,进而形成了独特的间离效果;在试图还原诗歌语言天然属性的同时,马永波完成了诗歌语言的形而下滑移过程,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对当代诗歌中语言暴力的消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作者编写这部词典的意图和词典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阅读对象。本词典适合大、中、小学生和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检查使用,也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广大语文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时代语境的变迁,先后为《共产党宣言》著录了七篇序言,作为《宣言》文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此部经典著作所蕴含的绝对性真理与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从真理二重性视阈来揭示《共产党宣言》从正文到序言所流露出的传承与创新的价值意蕴,更好地从哲学视野诠释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7.
以饮食和语言为主要切入点,分析于仁秋的小说《请客》中所呈现的文化接受与坚持,可见小说中的主人公周强夫妇在美国通过一次次的相互宴请,了解了美国人请客的礼节,慢慢融入了美国社会。从饮食角度来说,美国人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中餐,但是真正欣赏中餐并不容易。华人在美国多年,有些人颇为推崇美国文化,但仍然难以接受美国饮食。从语言角度来说,中文在美国并不是日常交际的语言,但是许多华人还是坚持送孩子去上中文学校。  相似文献   

18.
19.
吴翔宇《鲁迅时间意识的文学建构与嬗变》一书,在鲁迅研究中独辟蹊径,从时间角度考察鲁迅文学创作的本质,探究其时间意识的文学建构,揭示其时间意识的本质内涵,阐显其时间意识的现实意义,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程水金先生四卷本《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先秦散文发展线索探索》的第一卷、第二卷,先后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和2004年出版。程水金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受教于古代文学研究名家褚斌杰先生。四卷本《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先秦散文发展线索探索》也是程水金先生在硕士、博士阶段研究的课题,并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支持,前后历时十余年。先秦散文研究,一向是或专重“义理”,或专重“辞章”。程著能打通“义理”和“辞章”之学,把“义理,考据,辞章”结合起来而融会贯通,将先秦文化思想的研究与先秦散文的美学风格和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