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享誉世界的一代佛教宗师,他最初的启蒙经师是青海夏琼寺的创建者曲结顿珠仁钦。根据青海著名格鲁派寺院却藏寺和夏琼寺僧人的口传、一些文献记载和塔尔寺的唐卡等其他资料,兩寺的创建者即曲结顿珠仁钦和却藏.南杰班觉同属一个转世活佛系统,并按照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理论,该系统的历辈转世为同一生命体,因而却藏活佛也是宗喀巴大师的老师。同时,却藏活佛为却藏寺和夏琼寺的同一寺主,兩寺同为格鲁派名刹,宗教关系密切。由于这些关系,加之其他原因,却藏活佛在藏区乃至广大蒙古族地区颇有宗教影响。  相似文献   

2.
寅山 《百姓生活》2014,(5):63-65
被称为“后藏布达拉宫”的扎什伦布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以西的尼玛山上。该寺最早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弟子根敦珠巴创建于1447年,100多年后又经大规模扩建,最兴盛时喇嘛达5000余人,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现扎什伦布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有大小金顶14座,扎仓4个,经堂57间,房屋3600间,寺僧800余名,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于15世纪初,在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们的努力下,格鲁派在西藏及其它藏区。蒙古等地得到传播和弘扬。以其显密教法相结合的中观理论和严格的戒律制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即使如此,格鲁派也并未获得当时西藏社会的统治权。宗教势力也并不居于优势。尤其到了17世纪藏巴汗时期,格鲁派处在四面楚歌之中。是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使其转危为安。为最后格鲁派走向西藏历史舞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寅山 《百姓生活》2014,(8):64-66
色拉寺,位于西藏拉萨市北郊3公里处的色拉乌孜山南麓,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历时15年,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建成。18世纪初,色拉寺进行扩建,全盛时期寺中有僧人8000余人。色拉寺是藏传佛教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为"拉萨三大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色拉寺始创者强钦曲杰,明代曾两次进京长住20余年1408年,明永乐皇帝派使者邀请宗喀巴大师前往内地讲法,强钦曲杰作为宗喀巴大师的代表前往。到达北京,永乐皇帝为强钦曲杰颁发表彰诏书,授予"妙觉圆通慈惠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名号。此后,强钦曲杰在北京为永乐皇帝讲经说法,为寺庙僧人、信徒讲授及作法事近10年。  相似文献   

5.
达赖喇嘛 西藏宗喀巴创立的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的两大活佛之一。达赖,蒙语,意为“大海”;喇嘛,藏语,意为“上师”。明万历六年(1578年),明朝蒙古族顺义王俺答汗邀请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首领宗喀巴第三辈大弟子锁南嘉措,到青海仰华寺相会,俺答汗赠锁南嘉措为“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称号。明万历八年(1580年)俺答汗尊锁南嘉措为达赖喇嘛。万历十五年明朝又封锁南嘉措为“朵儿只唱达赖喇嘛”,即达赖三世(前二世是追认  相似文献   

6.
塔尔寺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亦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文化中心之一.该寺在修建伊始,和后来多次的维修过程中,都有汉族工匠参与,他们揉合了藏汉两种文化,这两种文化集中体现在其建筑装饰艺术当中;同时也体现在他们对塔尔寺宗教信仰的认同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中最晚出现的一个教派。从宗喀巴于1409年建成噶丹寺并任第一任赤巴,黄教作为教派正式成立算起,到1642年在和硕特固始汗的支持下消灭了藏巴汗,建立起噶丹颇章政权为止,共经历了233年。在这两个多世纪里,黄教派从小到大,最后在和硕特蒙古部的支持下夺取了政权。这个政权,从1642年起到1959年国务院宣布解散噶厦时止,共存在了317年,是所有藏传佛教中执政最久和影响最大的一个教派。  相似文献   

8.
青海河湟东科寺源于今四川甘孜县的东谷寺。该寺第二世东科尔活佛云丹嘉措于明万历年间来青海,成为第三世达赖喇嘛弟子。自此,历辈东科尔作为格鲁派代表传教于大漠南北和西蒙古,使藏传佛教文化与蒙古族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步形成蒙古族普遍信仰格鲁派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佛教对于死亡有独特的认识。传统上,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以超越生死轮回、获得解脱成就为目标,并把观察死亡作为修行、拯救的重要环节。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宗喀巴对此有深入的论述,在佛法实践中至今仍有广泛影响。印顺法师从人间佛教的立场出发,以《阿含经》等佛教原典为依据,对此展开了批判,认为以"念死"作为入道之门,是悲观厌世的小乘意趣,而提倡以"十善业"为代表的"端正法"。印顺法师的这一批判,既有适应"人道"的"契机"的追求,也有"契理"的依据,但宗喀巴大师的论述,也有其契理契机的合理性。其实,细究印顺法师的思想,他也并不完全排斥宗喀巴的法门,双方虽然进路不同,实则旨趣归一。  相似文献   

10.
贾曹杰·达玛仁钦,于藏历第六绕迥的木龙年(公元一三六四年)生于后藏娘堆地方。 他从小随乃宁巴·仁钦坚赞出家为僧,依噶希巴·让多、萨迦·会达哇等为师,聆习各种显密经典,博通诸理。随后,在萨迦、桑朴、泽当等地寺院中学习十部大论,与绒敦·释迦坚赞、克钦·优巴等萨迦派诸大贤者辩经获胜,声名为之大振,并获“噶具巴”之称。此后不久便成了宗喀巴的上首弟子。在他五十六岁藏历土猪年(公元一四一九年)时,宗喀巴圆寂。此后,他便接替宗喀巴继任甘丹寺第二任法台,贾曹之名号即由此而来。他在任甘丹住持的十三年间,“大师一切弟子皆奉之与大师无异也”(《西藏民族政教史》)。致力于佛法的讲授、辩论和著述,嗣后让位于克珠杰·格勒巴桑。  相似文献   

11.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最有实力的一个教派。其哲学思想的基石是宗喀巴的“缘起性空”说。“缘起性空”说的最大特点是在强调客观世界“自性空”的同时,强调“缘起有”。这种空有结合的思想,反映到认识上,就是强调“世俗谛”与“胜义谛”并重。格鲁派“缘起性空”说对“有”的重视,完备了藏传佛教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格鲁派圣寺塔尔寺是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之地,这所寺院的发展以一棵旃檀宝树为源头,信徒围绕这棵树建立佛塔包含并保护这棵宝树。本文以这棵旃檀宝树及这座菩提灵塔为切入点,通过在塔尔寺的田野调查,从传说、历史与当代宗教实践三个方面的材料来讨论这棵菩提宝树,进而指出,旃檀宝树作为宗喀巴大师在塔尔寺的身体象征,体现了宗喀巴大师巫术的面向,且这一巫术性格在塔尔寺又被看作具是有知识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海塔尔寺历史大事编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的诞生地,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距西宁市25公里。其建筑宏伟,瓦皆镏金,宏敝壮丽,在藏史上称为“世界一庄严”,是广大信徒心往神驰的圣地,蒙藏人民都以来此朝拜为荣。 塔尔寺,因供奉纪念宗喀巴大金塔而得名(藏语称为“贡本仙巴林”,意为10万佛身慈氏洲即弥勒佛殿)。清乾隆帝曾赐名“梵宗寺”。寺院占面积600余亩,僧舍房屋多达9,300余间,殿宇殿堂有52座;最盛时喇嘛有3,600余人,迄至解放也还有1,900余人。 塔尔寺,历史悠久,所藏历代文物丰富,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是国务院1961年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十分重要,是联系我国  相似文献   

14.
清中期周加巷所著《至尊宗喀巴大师传》是藏传佛教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全面记录了宗喀巴大师的传奇一生。梳理了目前常见的有两种汉译本———郭和卿的全译本和法尊法师的摘译本的渊源与特色。认为《至尊宗喀巴大师传》作为藏传佛教传记文学的典范代表,应该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三世达赖喇嘛一二事略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西藏历史上各教派发展的情况,每一教派的发展除了要有广大群众的支持信仰而外,更主要的是要有一个可靠的强有力的政治势力作后盾,否则不是被改宗就是要被扼杀致死。15世纪末叶,由宗喀巴大师实行“宗教革新”创立了格鲁派,废除了元末以来喇嘛追逐利禄、奢侈淫靡、虐害民众的恶劣行径,即“欲匡正堕落之僧”,“务除红教之弊。”重整藏传佛教,严格佛教戒律,规定学律先显后密的次第,完善寺院组织,以崭新的面貌出  相似文献   

16.
隆钦饶绛巴是宁玛派教法的集大成者,大圆满传承历史上最重要的祖师.他和萨迦班智达、宗喀巴大师代表着藏传佛教文化的三个高峰.尊者对深广、繁杂、隐密的宁玛派教义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归类和简化,深入浅出,使宁玛派口诀宁提部的解脱教诲类传承进一步系统和圆满,在藏传佛教史上空前绝后.  相似文献   

17.
利用藏传佛教高僧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是清朝治藏的一个重要方略。实践表明,它在清朝治理西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从五世班禅受封和六世班禅进京入手,对清朝的治藏方略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格鲁派中观应成派见思想内容及其逻辑辩证法 ,认为应成派思想已经成为藏传佛教的主要思想潮流和社会意识形态 ,其理想观念直接引导和支配着藏民族的思想情感 ,并阐述了其思想对藏民族的人生观、道德观、经济观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宗喀巴大师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宗教改革 ,他以戒为根本 ,整顿宗风 ,重塑道德伦理在佛教中的核心地位。他从正行、正理、建宗三个方面所作的宗教改革 ,一扫藏传佛教各种弊端 ,恢复了佛教的本来面目。他的改革得到了各教派的大力支持 ,使得处于末法时期的佛教在雪域高原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20.
青海格鲁派的势力是很强的,但这种势力主要集中在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地区;而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特别是玉树县,噶玛噶举派与宁玛派的势力与影响较更大。对于玉树县的噶玛噶举派,学术界几乎没有什么论述,从而成为藏传佛教史及青海宗教史的薄弱环节。下面,我根据流亡藏人在国外公布的有关史料,以苏莽寺与仲巴活佛转世体系为叙述中心,对青海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寺院社会作一初步分析,以供青海史地研究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