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贡献不断增大。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逐渐加深,金融业的增加值大幅度增长,货币供应量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是递增的,金融对经济的影响逐年增大。但是我国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和贡献度还比较低,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和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力还较弱。我国的金融发展结构还未达到高级阶段,区域金融资源分布和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并且呈现出金融发展差异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特征、空间差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投入能力、产出能力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2)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保障能力作为资本的内生变量时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能力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贡献度相对较小。(3)随着时间推移,科技创新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保障能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凸显。科技创新保障能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高于科技创新投入能力与产出能力。因此,注重科技创新整体能力的综合提升,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协调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背景下 ,区域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保持 ,关键依靠区域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型模式 ,则是许多技术型区域发展中所选择的一种成功模式。而在区域技术创新过程中 ,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对创新活动发生的作用尤为重要。北京中关村地区发展之路 ,是区域技术创新型模式的发展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4.
逯进  陈阳 《东方论坛》2012,(3):115-121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思想为导向,以经济建设为目标,我国开始有步骤地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格局得以日益优化,区域发展思想也在实践中不断演进。未来在持续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协调区域发展规划,并借鉴既有的"区域突破"模式,强化增长极建设,进而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思想为导向,以经济建设为目标,我国开始有步骤地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格局得以日益优化,区域发展思想也在实践中不断演进。未来在持续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协调区域发展规划,并借鉴既有的“区域突破”模式,强化增长极建设,进而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制度创新、路径依赖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 ,路径依赖的不同致使制度创新的绩效呈现较大的地区差距。农业制度创新、产业制度创新和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是制约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并在一定的路径依赖过程中不断强化 ,应注重区位势能开发理论的研究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科技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并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案例,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对北京市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贡献,测度了科技园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度。研究显示:最近十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对北京市TFP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3.36%;同时,中关村科技园区5个主要产业的产业资本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会促进0.253~0.394个百分点的北京市周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增长。最后,针对科技园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差异性入手,分析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差异性,运用泰尔指数方法测度我国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差异程度,分别选取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为权重,计算相关泰尔指数,并分析不同区域差异性对总体差异情况的贡献度.结果表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差异显著,尤其是区域内部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对这种差异贡献度最大,但是区域内部对这种差异的贡献度有下降趋势,而区域之间对差异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功能界定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代价要求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这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当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而地方政府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制约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应有三个目标,即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区域均衡发展;实现机制也应有三个方面,即完善市场体制、促进跨区治理以及优化协调体制。具体的政策建议是,改变当前以经济增长为主的晋升考核制度;鼓励区域经济合作;完善发展规划体制;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至今,我国已经形成了几个比较成熟的经济区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但是,这种区域不均衡发展的路径或模式也同时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各区域发展差距过大,协调机制不畅,立法冲突严重,直接阻碍了地区间经济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这种区域同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王春业教授的专著《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对跨行政区划的地方行政立法之间的法制协调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一新的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转换立法观念、解决制度设计和创新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