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分别对我国国有粮食企业、主销区国有粮食企业、主产区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和销售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有粮食企业销售和收购序列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主销区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和销售序列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主产区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和销售序列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所受国有粮库轮换制度和粮食储备规模的影响程度不同。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和成因,论文提出了提升粮食安全水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流通环节的国有粮食企业,一直在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竞争中,国有粮食企业积累了很多问题,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国有粮食企业要走出困境和走向市场,必须进行彻底、有效的产权制度改革,但这种改革应坚持这样两条原则:一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国有粮食仓储企业的产权改革形式应有所不同;二是产权改革既要实现市场化功能又要兼顾政策性功能。为此,本文为这两类国有粮食企业设计了产权改革模式,按照这种产权改革模式,改革后的国有粮食企业可具有经营活力和发展活力,同时又能为实现国家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而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是国家粮食价格政策的主要目标,2004年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状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理论和相关数据证明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问题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农民增收还不十分稳固,粮食安全还存在新的隐患。对此,一是坚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强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粮食生产的自然风险和生产成本;三是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为契机,积极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4.
论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国有粮食企业现存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详细探讨了产生这些主要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并提出了国有粮食企业进一步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结构与布局的不合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布局与结构,必须来一个战略性调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特殊性质,使得它有可能成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主要力量。由此决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必须遵循“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达到增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宏观控制力。  相似文献   

6.
农业发展银行和国有粮食企业是关乎我国粮食问题的两类重要主体,对粮食现货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粮食市场化改革深化和国家稳步发展期赁市场的方向越来越明确的背景下,本文研究农业发展银行如何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期货套期保值的问题,试图探索一条利用期贷和现货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搞活国有粮食企业经营,又实现风险转移的政策路径,解决困扰银行和企业多年的粮食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1年3月以来,我国粮食主销区相继取消粮食定购任务,粮食购销价格全面放开。就其内容而言,此次改革是中国粮食流通制度变迁中具有真正意义的市场化改革。虽然粮食主产区仍保留定购任务,但主销区的市场化改革必将对主产区原有的粮食产销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政策机制 自1992年我国提出“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 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向以来,粮食购销体制开始由“双轨制”向“布场化”转轨。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虽然对保护粮农利益、搞活粮食流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却也伴随着“卖粮难”、“地区封锁”、“打白条”、“压级压价”、“拒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不能将粮食种植调整为经济效益更高的非粮作物种植,更不能将耕地转化为工商用地去发展第二、三产业。所以粮食主产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旋空间较小,必须另辟蹊径。那就是各级政府必须以粮食生产为中心,加大对种粮户和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力度,提高粮食销售价格,强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能力,矫正粮食主产区三产融合政策上的偏误。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粮食已由过去的国有粮食企业独家经营,转变为多渠道、多主体经营。最近,我们深入到集贤、依兰、方正、肇东、绥化市北林区等市县,对部分国有粮食企业、个体私营粮商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国有粮库粮食收购主渠道的作  相似文献   

10.
粮食流通主渠道和逆向操作均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粮食流通垄断时期国家对国有粮食企业的要求或评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中,谁是粮食流通的主渠道,谁在逆向操作?均应引起我们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粮食顺价销售政策是当前粮食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许多地方粮食市场购价与销价存在倒挂现象 ,国有粮食企业按保护价收购的粮食难以顺价销售 ,大量积压 ,不断发生新的亏损等问题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顺价销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粮食顺价销售作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性举措对减少国家财政负担 ,将国有粮食企业推向市场 ,实现粮食企业扭亏为盈具有积极意义。粮食顺价销售启动后 ,国内市场粮价将有一定程度回升 ,但只要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和市场物价管理就不会引起粮价暴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现行粮食流通体制的主要内容 ,即粮食购销体制、粮食经营管理体制和粮食宏观调控体制 ,指出粮食流通体制中存在的缺陷和矛盾 ,相应地提出 4条措施 :(1 )统一认识 ,认真贯彻落实粮改精神 ;(2 )完善粮食购销制度 ,把保护价建立在市场调节机制基础上 ;(3)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步伐 ;(4)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 ,积极推进粮改  相似文献   

14.
粮食生产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及其 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与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了粮食生产在价格、贸易等方面给粮食主产区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增产且减排”的政策目标。(2)从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显著降低了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农业碳排放,其中对长江流域碳排放的削减效应最大。(3)从政策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来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产生减排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碳产业比重,从而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粮食主产区是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种植特定粮食作物的区域。在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粮食生产,这些地区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商品率较高,粮食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渠道。学界有关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目标和原则、利益补偿的主体和客体、利益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以粮食主产区补偿基金为中心的有关问题等领域。对研究的整体评价是,既有成果众多,法学研究缺位;政策建议富裕,法律应对缺欠;应景分析完整,理性反思缺略。  相似文献   

17.
加强粮食生产 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问题和农民增收问题是现阶段“三农”问题的两大核心问题,尤其在粮食主产区,增产又增收是一道难题,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随后相继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如何构筑粮食主产区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并举的长效机制,是仍然值得研讨的重大课题。江西作为粮食主产区,粮食既是优势产业,更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粮食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回归及分解方法分别考察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以及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农户收入不平等差异的来源。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政策加剧了农户收入不平等,且使得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户收入不平等差距扩大;尽管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户收入不平等差异受健康状况、金融认知水平、人情礼收入等因素有关,但主要与系数效应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政策加剧了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不平等,但对工资性收入不平等具有削减功能;土地规模差异会强化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而社会公平、自由经济环境则会缓解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8—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结合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证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其中,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非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用机械使用强度在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因地制宜发展以突出区域特色,优化要素结构以推进绿色生产,推动农机换代以转换新旧动能等对策,以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雯  刘翔 《今日南国》2008,(14):43-45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2007年以来,广西粮食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自治区关于粮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努力加快粮食行业发展,粮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