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字的表意性使得文字与社会文化有紧密联系。甲骨文作为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商朝的社会面貌。通过比较甲骨文里"子""女"诸字,可以了解商朝尽管有部分女性地位尊贵,但男女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
3.
作为经济追逐与权力觊觎的双重语境对象,艺术的理由已模糊化至困境。通过对石涛“我自用我法”命题的回溯与石涛佛僧身世的辩疏,论证个体性之我,乃为艺术的最后理由,进而在与巫术和宗教的比较话域,提出艺术乃是个体性和灵感性的人文事业。  相似文献   

4.
5.
根据语言的经济原则,一种语言中也不应该有两个功能完全相同的人称代词,"我"和"吾"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三个平面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单音词研究的五个平面.对单音词分析既要区分文字、语音、语义、语法、语用这五个平面,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文字、语音、语义、语法、语用五个平面考察了上古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我""吾",比较了它们的发展变化,对前人时贤的一些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6.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7.
8.
在甲骨文中由方神向农神的演化,反映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演变的事实,是薏苡文化衰落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其"字在甲骨文中运用得很广泛,主要是作副词用的,其次是用作连词、助词等.这与后世汉语中的情况不相同,在后代文献中"其"主要用作代词,其次才用为副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一个奇特的存在.她小说中的"月亮"意象丰富、新颖、别致,可分为不带杀机与带有或充满杀机的"月亮".这意象的创造是张爱玲对传统文化及西方现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周公研究多依据《尚书》中的周初诰辞,而对武王克商以前的周公事迹几乎无人问津。其实,《逸周书》保存了大量这一时期的周公事迹,由于种种原因,该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书中记载周公与武王谋划倾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继承文王的政治经验,也体现了周公早期的思想主张。我们认真体会春秋时人说到的"文武之政",将《逸周书》与《尚书》进行比较,注意周公思想的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特征,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逸周书》的记载。  相似文献   

12.
商代尤其是迁殷以后进入了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得到快速的发展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剩余产品不断增加 ,商品交换活动逐渐频繁 ,已开始使用货币。商业在商代国家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时期,头发不仅是人体自然生长的生命体征,而且是血族生命力传承的表现,因此,头饰不但代表人们对美的追求,更具有一定的社会等级意义。对商代考古中所见随葬多个笄的墓葬进行分析,并探索其所代表的社会等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认为商代海贝或者仿海贝是中国货币的最初阶段,但是,从考古发现的商代海贝来看,出土情况复杂,无法从考古材料上对商代已经出现货币的观点给予支持;相反,从大量商代海贝密集出土情况来看,我们认为海贝是殷商时期大量使用的装饰品,最初仅仅作为财富的象征,甚至是在一定程度还可以起到辨别不同人群的功能;同时不排除西周以后货贝演化为货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政治思想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其工具性,"王权至上"作为一种政治思想观点和政治实践,是商王通过一定的强制方式赋予其合理性和政治合法性,并胁迫臣民服从而完成的。"王权至上"固化了当时整个封建社会民众的自身价值认知,催生了封建皇族大统的传承规制,影响了农民政权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城市形成的年代,学术界争议颇多,关键是对城市内涵的理解不一。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历史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有机结合体。以文献和考古材料相结合考察,可见发现,商代既有作为阶级对抗的防御设施——城墙或壕沟,又有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市";既有贵族、平民、奴隶的多层次社会结构,又有兴旺发达的工商业,从而使"城"真正成为某一地区某一历史时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准此,中国城市形成于商代。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商代金文中含有量词的21篇铭文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出朋、具、珏、年、品等5个量词,词序以“名词+数词+量词”为常态。含有量词的铭文绝大多数是赏赐类铭文,赏赐物不仅有贝,还有玉、璋、积等。  相似文献   

18.
明代湘黔边"苗疆"堡哨"边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正史和地方志资料,加之作者的实地考察,详细地考证了明代湘黔边"苗疆"堡哨和"边墙"的沿革与兴废,并指出其历史地位。作者认为,堡哨"边墙"是镇压、控制当地少数民族的特殊军事设施和暴力工具,但在客观上和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保留和维持"苗疆"相对稳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汉代社会的"小儿"称谓,原本指未成年儿童,亦有社会称谓取其转义,即以"小儿"称成年人者,语义复杂。其中有取亲昵义者,有取轻蔑义者。关注以"小儿"指称成年人所暗含贬损之义,有益于认识在当时通常社会意识中未成年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桑中故事,塑造了一个美艳、聪慧、风流、机智的桑中美女形象。这首诗歌与它的主人公在经过从汉到隋的600余年的流传后,到唐代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喜爱与推崇。人们对它的接受除了创作中的用典、借鉴、模拟以及研究这些与前代相同的方式外,还有了前代所没有的新的接受方式,表现为类书的收录、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的吸纳等多角度、多层次的接受。这些接受方式表现了唐人的浪漫气质、创造精神和独特的审美风尚,是《陌上桑》接受史上极有特色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